分享

走近大师 | 现代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

 Megamind1994 2015-01-16

点击题目下方景观设计师|关注本账号

密斯在建筑师上最大的成就在于建立了钢建筑的新语言,深入到了建立起钢建筑体系的深度。在他绝大部分的作品中,钢结构和大片玻璃墙的表现都是最精彩的亮点。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

密斯出生于德国,德意志民族典型的理性严谨使其深受影响,其“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密斯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密斯在建筑史上最大的成就在于建立了钢建筑的新语言,深入到了建立起钢建筑体系的深度。在他绝大部分的作品中,钢结构和大片玻璃墙的表现都是最精彩的亮点。今天,建筑评论界仍将这种具有表现主义向,提倡忠实于结构和材料,特别强调简洁严谨的细部处理手法的建筑,称为“密斯风格”。

少即是多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少即是多”。这是一种提倡简单,反对过度装饰的设计理念。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享受,相信各位心友看完这篇文章,会有一种特别平静的感觉。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当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是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Less is more ',密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与此相类的还有1954-1958年建于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这座仿佛凌空生起的摩天大楼无疑是纽约最精致的建筑之一,这种精致不是来自楼里楼外充斥的雕花线脚,而是来自其精巧的结构构件,茶色玻璃和内部简约的空间。

密斯建立了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建筑理念已经扬名全世界。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 (less is more)的理念,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密斯在很多领域中都起了相当的作用,他在自传中说道:“我不想很精彩,只想更好!”

在二十世纪以前,建筑形式在受到结构限制的同时也受到当时的建筑拥有者的思想限制.在西方建筑的各种形式中,繁多的装饰件,庞大的结构体是其统一象征.只有当新的结构技术和新材料的大量使用时,建筑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二十世纪是钢的世纪,电的世纪,当钢铁和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之前,一批思想先进的建筑师走在了运动的前列.无疑,密斯正是这样一位先行者.'少就是多'就是居于这样一种环境而产生的.在密斯的建筑中包括从室内装饰到家具,都要精简到不能再改动的地步.我们无从得知密斯是在怎么样的灵光一现之下找到了这句现代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名言,总之,现在它影响我们这个世界已经七十年了。

注:本文转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