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密斯·凡德罗诞辰133周年,永远的教父,永恒的“Less is More”

 Mix杨林 2019-03-27

今天是 2019 年 月 27 日,当我们把时光回溯到 133 年前的今天,一位伟大的巨人诞生了!我们所熟知的-影响极为深远的“LESS IS MORE”这句名言便是出自这位巨人之口。

那是 1886 年 月 27 日,靠近荷兰边境的德国小镇亚琛,诞生了一位男婴,他就是日后将成为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密斯的母亲是荷兰人,这使得他拥有了跟荷兰人一样温和的性格,因此他的建筑风格更像荷兰建筑。密斯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兴趣是由父亲启发来的。密斯的父亲是一位泥瓦匠。他是从做父亲的学徒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从十几岁开始他就帮助当地的建筑师完成了大量的装饰图案和设计图纸,并对建筑开始产生兴趣。

20 世纪,人类社会的众多领域都在发生这革命性变化信仰的重铸,秩序的重组。两次世界大战对家园的摧毁和重建,让人类开始书写新的历史章节现代主义开始在这个世纪唱主角而建筑的天空已悄然颠覆了哥特式的尖顶和巴洛克的繁复纹饰吹响现代主义的号角。他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渐渐成长,最终成长为一代大师。

1905 年,19 岁的密斯告别父母独身去了柏林。先是在柏林的布鲁诺·保罗事务所当学徒。在 1908 年到 1912 年间,他彼得·贝伦斯的设计工作室工作了4年。并在这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在这里他与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成为同事和朋友。并获得了他建筑设计上的精神启蒙,19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新古典主义设计师弗里德里希·辛克尔


然而在
1914年,正当密斯要在建筑事业有所作为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密斯只好暂时放弃心中的理想,作为士兵参加了一战。一战后社会的各方面起了相当大的变化。新的建筑思潮声势浩大。而且当时的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功能早已为建筑风格的转变提供了物质基础。密斯也投入了这股新浪潮中。

一战之后的德国想要在世界树立起新德国形象。便请密斯在1929年的巴塞罗那世博会上设计德国馆的形象这便是著名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

今天是 2019 年 月 27 日,是密斯·凡德罗诞辰 133 周年的日子,让我们首先来到美国的芝加哥芝加哥西南约58英里的普莱诺,福克斯河附近,从那栋充满了爱,的浪漫白色玻璃之屋说起吧。它也成为了史上最著名的设计官司—业主和设计师最后对簿公堂。

1

范斯沃斯住宅

Farnsworth House

范斯沃斯住宅 短片

1945 年一次宴会上,密斯结识了当时芝加哥知名的肾病大夫伊迪丝·范斯沃斯(Edith Farnsworth)。其后,她成为密斯的业主,请他设计一栋几乎没有任何功能限制、周末使用的度假小屋。范斯沃斯女士告知密斯,他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设计

1946 年范斯沃斯医生见到设计方案后,给密斯的回信中如此写道:“亲爱的密斯,对于用精神和灵魂创造之物是无法用金钱来偿付的!这样的作品,一个人只能用爱和尊敬去体认和珍藏

在这个项目上,密斯除担负建筑师的设计任务外,也负责现场监督施工。由于各种原因,项目直到 1949 年才动工,1951 年建成。从设计到完工,时间长达 6 年之久。

诚然,现在很少有人会否认范斯沃斯住宅的臻美和动人之处,但对于业主范斯沃斯而言,此住宅有着诸多令她苦不堪言的地方。密斯与范斯沃斯医生的关系,也由最开始的敬重,演变为剧烈冲突。在范斯沃斯住宅中,通透的玻璃面,使得室内的温度“冬冷夏热”,而且主人的隐私也在玻璃后面一览无遗。此外,造价远远超出先前预算,从开始的 万美元,涨到最后的 7.3 万美元房子盖到一半时,范斯沃斯要求密斯进行修改。密斯一口回绝、依旧故我,直到两人对簿公堂



作为回应,密斯给出了以下辩护:“当我们徘徊于古老传统时,我们将永远不能超出那古老的框子,特别是物质高度发展和城市繁荣的今天,就会对房子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空间的结构和用材的选择。第一个要求就是把建筑物的功能作为建筑物设计的出发点。空间内部的开放和灵活,对现代人工作学习和生活将变得非常重要……这座房子有着许多缺点,我只能说声抱歉,愿承担一切损失。”

最终,这场闹剧以密斯现场的深情陈诉范斯沃斯的最后撤诉告终,两人的关系却终于决裂。公共的社会舆论,一边倒地倾向于范斯沃斯医生。报刊杂志用直白犀利的语言抨击密斯。1953 年美国《美丽住宅》杂志 4 月刊写道:“一位高学历的女士花费 70000 美元建造了一座 1 室住宅,最终发现这座住宅只是一座支架上的玻璃笼子”,并让所有读者警惕席卷美国的现代主义运动。就连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也评价它为不人性的”、共产主义同源的”“国际式建筑。

但是,即便与密斯闹翻,范斯沃斯女士仍然继续使用这个别墅长达 20 年之久。直到 1971 年,范斯沃斯医生将此住宅卖给了爵士 Peter Palumbo,因为政府在附近建设高架桥,带来很大的噪音,并且时不时有建筑爱好者前来“偷拍”;入手之后,爵士在范斯沃斯室内加置了空调及设备,房子的物理性能得到了改善现在的范斯沃斯,作为博物馆向大众开放展示,偶尔作为婚礼场地使用。


1945 年 - 1951 年的范思沃斯住宅中,密斯·凡德罗表现了如何将类似的想法用在自然环境中的亭台式住宅上。这里水晶般的钢盒子再次与古典的理想融合起来。整体形式和那些被赖特称为建筑的“最少形式”的细部,被净化为底座、支撑和边框,并呈现出机械般的、悬空的形象但是这种组合也使得住宅及其平台可彼此相互“滑动”,这使人回忆起 20 世纪 20 年代的抽象绘画。这个设计,因其独特而纯粹的风格而成为全世界一大群模仿者的鼻祖

范斯沃斯住宅于 1950 年落成。住宅坐落在帕拉诺南部的福克斯河(Fox River)右岸。

房子四周是一片平坦的牧野,夹杂着丛生茂密的树林。与其他住宅建筑不同的是,范斯沃斯住宅以大片的玻璃取代了阻隔视线的墙面成为名副其实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密斯有句被无数建筑师奉为经典的名言: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这一理论在范斯沃斯住宅上体现得最为彻底


这栋深藏于森林深处、满足了所有梦幻想象的玻璃房子,以其极端和纯粹性,成为充满争议和浪漫色彩的不朽之作

这个建筑完全是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盒子,内部仅设计了一个小小封闭的服务中心,把浴室、厕所这些设施放在里面,其他地方全部是敞开空洞的,白色钢铁构架,一共用8根钢柱支持整个建筑,巨大的玻璃幕墙,使外面看建筑时完全可以一览无余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密斯建筑中极少数完全用白色的人们很容易可以看出来,有爱的因素在那里

夜色降临,微黄的灯光,纯白的墙体,墨绿的草木交相辉映,处处流露着淡淡的,浪漫的爱意

金秋季节,枫叶飘满地,与白色住宅构成一副唯美的油画。深冬之时,一场大雪过后,银装素裹的世界与洁白的房子浑然天成,纯洁的爱意表露无遗

这是密斯建筑思想的缩影,他为了赋予空间一生命力,为了使他能够具有比较鲜明的建筑表现,再没有把一切形式都精简到最纯净的地步之前,他绝不停止。他一直是比较强烈的坚持使当代建筑组成因素之一的平墙面做成最光滑和最透明的玻璃墙的形式。也是成为与环境出色结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钢与钢相接

玻璃与钢相接

,直长和坚实玻璃,大面积铺展和通透这两种强烈对比的材料经建筑师的手有机结合,力量的集中与舒缓、空间的限制与扩展得到完美的表达。

同时,玻璃与钢的平直维持了建筑的统一性。密斯在造型,外观和细节上匠心独运,化繁为简,做到了每个细节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准确不能再准确的境界

密斯的作品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类型的。看去平实朴素,越看越耐看,因为他有自己强烈的诉求,作品就不仅仅是个建筑,而是一个固化的哲学作品

2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Barcelona Pavilion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短片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是密斯流动空间概念的代表作之一1928 年—1929 年建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后只有 3 个月就随着博览会的闭幕而被拆除。展览馆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在建筑界却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983 年,西班牙政府重建了这座展馆

这座德国馆建在一个约 4 英尺高的石砌平台上全长约 130 英尺最宽边 60 英尺。主厅承重结构为 8十字形断面的钢柱外面镀铬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

平面为三开间开敞式布局,每开间宽为 16 英尺,进深 18 英尺,上面盖着一块向四面悬挑的钢筋混凝土屋顶板,板上没有主梁和次梁的常规形象,所有纵横交错的大理石墙与玻璃隔断都不起承重作用,它们只是作为空间划分的手段,有的可以独立一片布置,有的可以从室内伸到屋顶外,形成似分似隔,似封闭似开敞的流动空间印象

主厅后面的水院是流动空间处理的高潮,院墙一角有雕塑家乔治.柯贝尔所做的少女雕像,成为内外空间结合的焦点

整座建筑外观平稳简洁,所有的墙体都是从地面直通到顶没有任何线脚过度,显得干净利落,一反过去繁琐装饰的旧习,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建筑的美学效果除了在空间与形体上得到反映外,还着重依靠建筑材料本身的质地与颜色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来体现。全部地面用灰色的大理石,外墙用绿色的大理石,主厅内部一片独立的隔墙还特别选用了色彩斑斓的条纹玛瑙石作为材料。

玻璃隔墙为与地面相呼应,也选用了灰色和绿色两种,整体明净含蓄的色调从挺拔光亮的钢柱丰富多彩的大理石墙面,使建筑显得高雅华贵具有新时代的特色

在展馆的室内还布置有密斯专门设计的靠椅和平椅舒展的形体与开敞的建筑很相称,由于造型优美,后来得到推广和流行,因而被称之为“巴塞罗那椅”。这种样式的椅子至今都很流行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了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

密斯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形态

密斯的名声可以说是从 1929 年设计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开始的,它是密斯流动空间概念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

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使密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建筑师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密斯的经典名言“少就是多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建筑是一个三维体,存在于空间之中。密斯对空间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崭新的概念:流动空间。在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中,他对此作出了经典示范,震动了欧洲建筑界。由大理石和玻璃自由划分的空间既分又合,既开敞又封闭,使得过去简单的空间概念变得复杂丰富而富有趣味。德国馆是密斯“流动空间”思想的代表作,也是现代建筑发展的里程碑。他在圣奥古斯丁思想的启示下,奠定了自己的建筑创作法则,即:纪律、秩序和形式。他认为在建筑中,这就是真理。美就是真理的光辉

3

砖宅

 Lange & Esters Houses

密斯 1923砖宅的平面。不是现在能见到的他本人画的那张草图,而是德国建筑史家维尔纳·布莱泽(Werner Blaser)重绘的那张:平面上的每一块砖都精确地画了出来。该图所剖的标高显示:所有墙均为两砖厚

图面上垂直向的墙都是砖的长边向外墙厚由两块长边平行于墙面的砖夹一块长边垂直于墙面的砖构成水平向的墙都是砖的短边向外墙厚由两块长边垂直与墙面的砖构成还有两个厚实的砖体。其中之一有一凹进处该是示意壁炉。灰缝横竖拉通

 

我们从图中可以得出砖宅墙的特征:传统的英式砌法砖的长边与砖的短边在墙面上层层交替。即民间俗称的一顺一丁满丁满条

两堵相互垂直的墙的搭接方法同一层上,一墙面上砖的长边外露,垂直于它的另一墙  面上必然是短边外露。图中表示的砖层为垂直向墙面露长边, 水平向墙面露短边,意味着在它上面或下面一层这个关系便会调换过来

所有墙的长度是以砖为模数确定的。墙上没开任何洞口。工人几乎能够直接按照这张图来施工。而砖宅是研究性的设计,可以说它的施工在纸上已完成。即这不是施工图而是施工本身没有了施工图的烦琐,也没有复杂的节点或精巧的细部,这张图更清晰地体现出来的是密斯建筑一种基本的、普遍的精确,砖宅平面图只限定了建筑的四个质量:

一、 材料:

 

二、 建造:砖的砌筑方法

 

三、 建筑的形态房屋构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墙的独立性、连续性以及墙与墙之间的交接,玻璃窗与砖墙的节点除了轴线对齐外没有更多交待,从透视图看,玻璃是通过窗框(很可能是钢的)固定在砖墙上的

四、 建筑的空间开敞和连续的房间作为围护的砖墙在空间中还起导向作用,随着其中三堵向外作概念上的无限延伸,有着将空间从室内导向室外从中心导向边缘的趋势

 

密斯设计砖的住宅,但没有在平面上描述家居与建筑的关系它仅暗示了功能分区,通过不同尺寸空间的分布。密斯不讨论建筑的使用是否说明他认为上述的四个质量已构成了建筑的物质存在?

密斯凡德罗-砖宅平面

荷兰风格派画家 特奥·凡·杜斯堡《作品13号》

荷兰风格派画家 特奥·凡·杜斯堡《矩阵组合》

荷兰风格派画家 特奥·凡·杜斯堡《俄罗斯舞蹈》

砖宅平面如抽象绘画般的构图,显示了现代艺术对密斯的影响。(见上面三张图,为荷兰风格派画家 特奥·凡·杜斯堡作品,笔者注)

但平面的艺术性不等于建筑的艺术性。人在建筑中看不到平面,看到的是非构图性的材料建造形态空间并非在说构图毫无意义,它是通往建筑的媒介之一,但不是建筑本身的质量。事实上,密斯的透视图已化解了自己的平面构图

——上述关于密斯砖宅项目的文字分析部分节选自张永和的《作文本》,笔者插图及适当添加了批注。

4

吐根哈特住宅

 Tugendhat House

吐根哈特别墅是密斯于 1928 1930 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城为一个银行家所建造的私人别墅,密斯继续把他的新建筑概念成功地应用在这里,使它成了继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之后在欧洲最著名的现代建筑

吐根哈特别墅的设计意图是要创造第一个玻璃的住宅第一个有一种空透的结构,让大树和草坪形成室内的边界

由于其是继巴塞罗那展览馆之后建造的,吐根哈特别墅传承了并继续发展了流动空间的概念。它与巴塞罗那馆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使它看起来更像是巴塞罗那馆的简化版但它也同样具有自己的特色它的特点主要是在起居部分的空间处理和室内材料的应用上,所以它也是一个经典的现代室内设计

别墅位于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坐落在一块倾斜的土地上,南面面向公用绿地。由于地处斜坡,落位有一点困难,因此将主入口以及车库均放在临街的二楼入口隐藏于墙壁和奶白色的半弧形的主楼梯玻璃围栏之间

通过楼梯下到一楼,一楼则因地形营造了一个通透的空间,平台和踏步可以直接通向花园,使室外与室内相互流通

然而在吐根哈特别墅中,密斯明确将起居室的流动空间以清晰完整的玻璃体量呈现吐根哈特住宅在其一侧设立了条形庭院,然而它是透明的,在外观上被整合到统一的玻璃体量中,不再是利用封闭的石材墙面来作为建筑外观,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室内外空间的边界弱化甚至消除

密斯将大部分私密性空间——卧室等均放在二楼,给人以强烈的分散组团印象。他用长条形的房间单元代替墙体从而分隔空间

虽然最终的外观显得不那么“流动”,但密斯将铺地的延伸到了了室外平台半室外的开口以及室内的门厅过厅三个部分,将它们处理成与室外场地一样的石材铺面暗示了空间属性上的关联,使“流动空间的表达功能分区的矛盾得到很好的调和。

吐特哈根别墅对地形的处理也同样精彩它的上层,有着直通公路的出入口沿公路方向看它像是“底层”

它的下层,高居于半地下室的基座上,有着一个比上层入口更为庄重气派的大台阶降向山坡造成一种“在上层”的错觉。从而让人们感到“上实下虚”,于是密斯使用厚重的半地下室空间构成“台基”使建筑嵌入山坡加强了整个建筑在视觉上的稳定性,也同时具有住宅功能所需要的辅助和设备空间,而台基也成为了调节建筑与坡地关系的重要过渡

一楼的窗的面积明显大于二层窗的面积而且一层是规则的整块落地玻璃。这就表现了吐根哈特的特点:一层面向花园,通过大面积的玻璃窗形成开敞的大空间二层则主要集中私密性的居住空间,所以窗的面积较小

一大块玻璃墙犹如风景可变的镜面壁纸把四季色彩不同的景物借入到室内中来,使他的设计充满色彩与生活的生机。这里密斯还留给人们以很大的惊喜,整片的玻璃外皮可借助升降机将降到半地下层中以达到彻底消除边界物质性、创造无差别的室内外空间流动的效果

整栋房子强调白色当一层玻璃降入地下时,白色的规则整体和一层室内的银色柱子形成一幅极其和谐的画面

墙面采用最精细的材料,并采用金色和白色玛瑙似的颜料。以黑色条纹和古铜色马卡油漆的乌檀木作半圆形屏风围着餐桌,选用黑色、米色的绸窗帘地板则是白色的漆布。由天然材料白色调的陪衬,地面铺上一块毛质地毯,在开敞的空间形成一块布置家居的区域,限定了起居的范围

在家具处理上,密斯喜欢自己设计家具,其中就包括经典的巴塞罗那椅这些家具就像是必须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而不能任意移动的。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著名建筑师对家具陈设像密斯考虑得那样细致。

吐根哈特别墅的室内处处体现了密斯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这句话。

吐根哈特中自由而又开阔的空间的开辟,得益于密斯设计的无方向性的十字形钢柱无方向性的十字形钢柱是密斯首创,在巴塞罗那和吐根哈特住宅内,都得到大量的运用。钢柱表面附有一层亮闪闪的铬这样做既掩盖了其焊接而造成的接口,又使得其看起来高贵而典雅

吐根哈特住宅的结构特点整个建筑主体全长约为 132 英尺总宽度为 78 英尺。密斯实用 18 x 21 的竖长方形为基本模数,将建筑分为横向 7 个开间进深 2 个开间并在模块交点处放置十字钢柱。一层共有17 根钢柱,四根钢柱被三片墙墙取代。

平面中其他承重墙多选择以半模数的位置放置

另一些细部功能性分隔墙以 1:1  1:√2 的标准比例分布。同时结构系统在流动空间的诠释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吐根哈特住宅的下层有一个规则的矩形框架十字形柱网它的跨数和规模也超过了先前密斯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使用的钢框架更清楚地显示了在新的结构条件下进行流动空间设计的可能

吐根哈特住宅 VS 萨伏伊别墅

萨伏伊别墅 vs 吐根哈特住宅

吐根哈特住宅平面

吐根哈特住宅平面

萨伏伊别墅平面

萨伏伊别墅平面

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Poissy),由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1928 年设计, 1930 年建成,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幢白房子表面看来平淡无奇,简单的柏拉图形体和平整的白色粉刷的外墙,简单到几乎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横向长窗,这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让光线射入。”

萨伏伊别墅开窗

吐根哈特住宅落地玻璃窗

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虽然引入了开放式的空间设计,但是给人的感觉依然是在屋子里的窗子中看事物的概念筑起了不同空间之间的界定感

密斯则运用落地的玻璃窗开敞的大空间使墙的概念变得模糊创造出了更为流通的空间形式将室外空间的景色引入到室内空间使外围环境成为丰富建筑内部空间的一种要素

从与萨伏伊别墅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萨伏伊别墅在平面设计上严谨地遵从了空间功能使用的需要,平面功能严谨合理。巧妙的几何搭配使各平面精确地聚合成了一个完整的矩形,从而在平面上带给人以很强的统一感。而坡道与旋转楼梯则是美学与实用主义结合的产物

吐根哈特住宅在平面上继续了密斯流动空间的理念平面设计相较萨伏伊别墅更加自由与灵活在不同空间之间关系的处理上也与柯布西耶有着很大的不同

吐根哈特别墅是密斯在欧洲作品中最具权威的作品之一。他用这栋住宅中所包含的流动空间少即是多的建筑理念改变了传统的住宅内部设计并引领了新的住宅设计潮流

5

克朗楼

Crown Hall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建筑系馆克朗楼 the Brown Hall1955 年建成,6736.6地面层高 6馆的内部是一个没有柱子和承重墙的大空间整个屋顶用四榀大钢梁支承钢梁突出在屋面之上

整个建筑为简单的矩形状,其间没有柱子和墙,是一个大的宽敞空间屋顶由钢架支撑,四面大部分为玻璃,此建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钢与玻璃的结合体。整个建筑简洁流畅,充分体现了建筑师的设计思想。

密斯认真研究了该建筑的浅黄色砖暴露的黑色钢梁柱,一丝不苟,做到精美的程度,这种处理的实质在于其规则性、艺术性而不是功能性 

密斯采用 24 英尺的模数进行网格式规划设计钢框架玻璃清水砖墙是建筑构成的基础。尽管整体看上去未免有一点枯燥,但每个单体还是做的十分精致和耐人回味 

6

湖滨大道 860 号& 880 号公寓

860–880 Lake Shore Drive


湖滨大道 860 号 & 880 号是一组玻璃和钢的公寓双子大楼,位于芝加哥密歇根湖畔。

工程于 1949 开始建设,于 1951 竣工。被人们称为玻璃盒子公寓。现在被认为是现代国际风格的原型之一

这些塔在当时建造时并不完全受人赞赏,但后来他们成为世界上钢铁和玻璃摩天大楼的原型湖滨大道 860 号& 880公寓体现了现代城市的垂直发展由钢和玻璃幕墙网格构成(密斯的摩天大楼的标志),没有任何的多余的装饰

也因此住户不得不接受一个建筑中统一的灰色窗帘住户不允许使用其他的窗帘或百叶窗以免损坏外观

密斯是一个极简主义大师,他的设计原则“LESS IS MORE”湖滨大道 860 号 & 880 号公寓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个建筑,就像他的许多芝加哥高层建筑由于在建筑幕墙外加了工字钢竖框,而引发争议

密斯被誉为极简主义之父;然而,湖滨大道公寓上却使用了的非功能性工字钢竖框。密斯表示“这是什么样的结构逻辑呢?这是要做的事情和表达他们的最好方式。竖框在建筑表面反映出了其内部结构,因此是符合真实性表达的建筑美学建筑中的真理观与包豪斯所传授的国际风格的美学原则相一致

7

西格拉姆大厦

Seagram Building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50 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品。

西格拉姆大厦是一家大酿酒公司的行政办公大楼建于 1954 - 1958,位置在纽约曼哈顿区,接近繁华的市中心区。主楼共 38 层,高 526 英尺,正面朝西,整座建筑是放在一个粉红色花岗石砌成的大平台上前面留有一个小广场。宽约 195 英尺,深约 95 英尺小广场两端各有一个大水池,侧面还有一些花木配置,这样的总体布置不仅仅衬托了大厦的庄严雄伟,而且也成为街道行人良好的活动场所。

广场两边采用了大块的意大利绿色大理石作为长条的矮墙,既作为栏杆围护,又可以供人们休息小坐,非常实用。

整座建筑总造价达 4300 万美元,大楼标准层正面为五开间宽约 140 英尺进深为四开间112 英尺。主楼的背面还连接有一个 11 层的附属办公用房。所有柱距都是 27 英尺 9 英寸,形成一个规则的柱网每开间有 6 个窗子

在大楼的底层除了门厅外只有 18 部电梯和 几座楼梯主要办公用房全在楼上

整座建筑框架与窗棂采用铜皮作为外包材料稳重的古铜色结构构件茶色玻璃相配合,表现了高雅的格调。

为了使大楼的造型不致有沉重的感觉,密斯把底层三面留出二层挑空廊造成强烈的阴影,使人们看起来好像整座大楼是架空在一些独立的鸡腿柱上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外,大楼的幕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没有变化窗框用铜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和垂直向上的气势

整座大楼按照密斯的一贯主张,采用刚刚发明染色隔热玻璃作幕墙。外墙面积 75%琥珀色玻璃配以镶包青铜的铜窗格

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密斯·凡德罗 与 菲利普·约翰逊

8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Neue Nationalgalerie

新国家美术书馆 短片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现代建筑的先驱密斯·凡德罗所设计建造,美术馆本身是一件钢与玻璃的雕塑,里面的陈列品有从印象派德国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的绘画作品,乃至亨利·摩尔等人的大型雕塑


密斯的名声,从1929年设计巴塞罗纳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开始,走过40年的人生,为他的祖国设计的新国家美术馆标志着人生最后乃至最高的到达

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密斯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形

俄国至上主义艺术家 马列维奇 《黑方格》

俄国至上主义艺术家 马列维奇 《黑方格》

密斯·凡德罗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总平面

密斯同样崇尚至上主义绘画的崇高性,并试图建造了一座绝对主义的殿堂,这座新国家美术馆,与马列维奇那件“黑方格”作品在精神上有着认同关系。

只不过密斯是把灰色的正方形地面当作画布如果我们的视角是从空中垂直看这座建筑,就是一个黑色的正方形,最好的说明是这座建筑的施工图纸上再清楚不过地展示了正方形和边缘的关系

然而真正的震撼不是来自从俯视的角度,而是当你走进这个美术馆,只有八根柱子悬挑起来的巨大黑色正方形屋顶,盖在所有人的头顶上,形成巨大的压迫感。

如果说艺术的本质是向原点的回归,那么密斯是通过“新国家美术馆”这件封笔作回归到至上主义绘画“黑方格”所要表现的终极世界

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云端的旅行者》

当我们对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绘画进行连续考察之后,会发现这位浪漫主义的顶级画家一生的作品,是一个“”的人生旅程

那么作为浪漫主义文脉的继承者密斯·凡德罗的建筑,则是虔诚的”之生涯写照。

柏林新国家美术书馆,一件钢与玻璃的雕塑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光与玻璃的神殿今天,当我们在世界各地看到的Apple Store,我想,它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的影响和启发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