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畴
1)时间:两战期间
2)地域:以欧洲为代表,局部为美国
3)事件:a、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b、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并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2.背景
1)政治:一次世界大战后城市重建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出现到后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2)经济:从恢复时期到相对稳定到经济危机的爆发。
3)技术:钢和玻璃的技术结合以及混凝土的运用
3.内容:
1)欧洲四位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 阿尔托
2)名作:萨伏依别墅德国馆包豪斯 帕米欧疗养院
3)组织:1928CIAM
4)纲领:雅典宪章
5)理论:《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建筑师应该向工程师学习,机器美学
6)教育:包豪斯学校的建立,将教育,课堂教学和工厂实践三大构成方式相结合。
7)展览:魏森霍夫住宅展。德意志工作联盟在斯图加特举办。
4.现代建筑风格,艺术,造型,设计风格
1)设计原则
a、功能。现代建筑认为功能是出发点,而古代认为造型是出发点。对建筑来说平面是重点,所以它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设计。
b、空间。现代建筑运动最重要的贡献。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与人息息相关。古人认为造型实体与人密切相关,现代建筑运动是空间艺术,功能将要转化为空间。这是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的根本区别。柯布等大师各自有自己的空间,但是他们的思想是一致的。空间是由工业革命带来的。
c、技术。现代建筑运动强调运用新技术。在农业时代,技术相对落后,而现代工业技术迅猛发展也给建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建筑的初期是实用新技术,后来慢慢变为表现新技术,是由于新的功能和新的空间往往需要新技术来表现。
d、美学。以柯布的“机器美学为代表”。以前“视觉美学”带给人们的只是感观上的冲击,而“机器美学”则开发了感观以外的东西,是一种实用的美学或应用美学,它与手工艺美学用手来完成不同,是依靠机械来完成的。所以机器美学强调高效率,像机器一样简洁。
e、经济性。古代建筑是帝王将相的建筑,可以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并且需要高技术的工人。而在工业社会,低成本高效率已经成为趋势,所以不需要高技术的建筑工人。
f、社会性。现代建筑派认为建筑具有社会功能(社会效益),社会主义乌托邦认为能解决社会问题。柯布认为能代替革命,格罗皮乌斯认为应该把包豪斯建为社会大教堂。建筑师具有社会责任,通过社会建筑创作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要人们再住在没有阳光,封闭的房子中。同时建筑师也就具有了社会改良的责任。而在古代,建筑师是宗教的,或是御用建筑师,离开了权势无法开展。
2)风格定位
a、(造型)国际式:现代建筑风格的代名词,贯穿了现代建筑原则才会出现国际式。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要跨越时间,地域,超越民族,推向全世界。
b、(平面)有人称为功能主义:体现了功能的重要性是出发点。所以它也可以称为现代建筑的代名词。沙里文的“形式随从功能”,“功能决定形式”决定结构布局空间。
c、(哲学)理性主义:功能,技术,经济理性主义,排斥个人观点,意愿,需要,而是一种纯粹的,客观的,典范式的,是一种先验式的理论(六大原则)。
d、有机建筑论:由赖特提出,同样是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其他遵循的还有阿尔托,夏隆等人。
五.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
1.格罗皮乌斯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全面的建筑观:
1)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2)强调三大美术一体。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3)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比例。
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人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包豪斯校舍:
校舍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0平米。设计有如下特点:
a、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b、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没有特别突出的中轴线,形成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的总体效果。
c、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墙承重结构。达到朴素,经济,实用的效果。是标志着现代建筑的里程碑。
建筑教育家: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
a、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b、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c、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d、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2.柯布西耶
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积进分子和主将。 1928年他与W"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书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的立面。
他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是对学院派建筑思想的有力冲击。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萨伏伊别墅(1928-1930)、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平台别墅。
萨伏依别墅:建筑理想体现—阳光空气绿地三要素和新建筑五点的完美结合。
提出一套建筑体系——板柱承重体系
社会理想——标准化构件,机器生产,能够承担社会职责。体现了欧洲人心理深处的抹不去的古典情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
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不加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命名为粗野主义(或新粗野主义)。代表作品有马塞公寓、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法院、拉吐亥修道院等,其中朗香教堂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已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回复到巨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的精品。
勒"柯布西耶又是一个城市规划专家,他从事了大量城市规划的研究和设计,代表作品有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等。
朗香教堂:雪铁龙承重体系,造型奇特,墙体弯曲。主要空间的周围有三个小龛,每一个的上部都是向上拔起的“塔”伸出于屋顶之外。各个立面的差别很大。以地中海民宅为思想来源,内部空间关系与万神庙内大厅和周边空间处理相似。它的建筑形体和空间证明柯布西耶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也形象的反映出现代西方宗教的特质。
3.密斯"范"德"罗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
1)流动空间。
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它打破封闭空间,在空间的流动中体验功能平面。
代表作: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主要特点是隔墙有玻璃的和大理石两种,位置灵活,形成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室内和室外互相穿插。形体处理简单,没有任何线脚,不同构件和不同材料之间不作过渡性处理。简单明确,干净利索。突出材料的固有颜色,纹理和质感。
2)通用空间。
范思沃思住宅。完全是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盒子,中间有一个小的封闭空间,其他地方全部是开敞的,白色钢铁构架,巨大的玻璃幕墙。简单到无法复加的地步。是密斯“少就是多”的完美体现。也是他国际主义风格达到一个新高度的标志。
国际主义风格的另一个体现: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布朗楼。黑色玻璃幕墙。
3)摩天大楼。与约翰逊在纽约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是国际主义风格的顶峰。
大楼前宽敞的广场。外部金属结构,黑色青铜垂直线条,显得格调高雅,与众不同。顶层是设备层,除此以外开间和窗的尺寸均相同,外形简单。
少就是多。最经济的原则,最简洁的构造,最简单的结构体系,最简约的空间形式(通用空间)。
4)技术精美。密斯在60年代把自己的设计形式提高到精益求精的高度。比较重要的有芝加哥联邦政府大楼,联邦德国的柏林新国家艺术博物馆。整个建筑空旷单一,仅仅是一个大屋顶下的巨大方形空间而已,钢铁构架和巨大的玻璃幕墙,简单,是当时世界建筑界顶礼膜拜的圣殿。
密斯垄断了世界建筑的面貌20年之久,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密斯的设计和国际主义风格是工业化时代的必然产物,集中的表现了工业化的特征,任何拿后工业化的价值和审美标准唉批判他的方式,都是毫无意义的。密斯是他的时代最典型三建筑代表之一。
4.赖特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十年代)草原式住宅 罗伯茨住宅威利茨住宅
草原是指住宅设计与美国西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的意思。
平面常做成十字型,以壁炉为中心,把起居室,书房,餐室都围绕壁炉布置,卧室常放在楼上。室内空间尽量做到既分割又联成一片,并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净高。体积的构图形式室层高较低,出檐比较大,室内光线比较黯淡。体积构图是高低不同的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深远的挑檐和层层叠叠水平阳台与花台组成的水平线条,以垂直的烟囱统一起来,打破单调的水平线条。外部材料上质地以及深色的木框架和白色粉墙形成强烈对比。
罗伯茨住宅:
建筑片面是惯用的十字型,大火炉在它的中央。室内采用两种不同的层高,天花根据屋顶的自然坡度灵活处理。室内空间丰富。外形上互相穿插的水平屋檐,衬托出一副生动活泼的图景。和自然环境结合紧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机建筑论
将美国自己的理论与沙里文的有机思想结合
流水别墅:
宾夕法尼亚州的郊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楼板连同边上的栏杆好像一个托盘,支撑在墙和柱墩上。各层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能力,向各个方向远远的悬伸出来。用墙和玻璃围合不同空间,或开敞,或封闭。建筑外形上最突出的是一道道横墙和几条竖向的石墙,组成横竖交错的构图。整个建筑在颜色和质感上均有对比。另外,它最成功的地方是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建筑的本质。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几何手法抽象
古根汉姆美术馆:
体形特殊,上大下小的螺旋型。美术作品沿坡道陈列,观众循着坡道边上边看。在这里,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一层流入一层,代替了通常的那种呆板的楼层重叠,处处能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但这些与美术馆的功能性质相违背。所以,它是赖特的纪念碑,而不是成功的博物馆建筑。
有关赖特与现代派国际式的联系:
赖特的背景是美国,而现代派的背景是整个欧洲。欧洲以法国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为背景,而美国以美国内战为背景。所以他们的经济基础是不一样的。而且在服务对象上,欧洲面对的是整个广大民众,而赖特为代表的美国是面对中产阶级的。
有关密斯的流通空间和赖特的流通空间:
密斯是在空间的隔断上做文章,强调“平面”上的流通,而赖特强调空间上的流通。
五、现代建筑多元化阶段
1.创作倾向(时间,地域或国家,主要观点或设计原则)
1)讲求技术精美
密斯:讲求技术精美喜欢纪念性,大开间及对称性
2)粗野主义
是五十年代下半期到六十年代中喧噪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经常采用混凝土,把最毛糙的地方暴露出来,及其夸大那些沉重的构件,并把他们冷酷的碰撞在一起。
柯布西耶:“粗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他们的粗鲁组合”
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大楼
史密森夫妇英国:认为结构与材料的真实表现作为准则,与密斯的讲求技术精美似乎很密合,但从经济和社会角度上来考虑,两者迥然不同。
代表作品:亨斯特顿学校—钢结构,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
国际粗野主义:鲁道夫 丹下健三
3)典雅主义
同粗野主义并进然而在艺术上却是孑然相反的倾向。主要流行于美国,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
代表人物:
美国的约翰逊,斯东和雅马萨其。
又称为新古典主义,新复古主义。讲究钢筋混凝土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
代表作:
谢尔顿艺术纪念馆(约翰逊),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斯东),纽约林肯文化中心。
4)地方主义:
建筑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使现代建筑中体现出地方的特定的风格。地方主义不等于地方传统的仿古,复旧,它依然是现代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功能上,构造上都遵循现代的标准和需求,仅仅在形式上部分吸收传统的动机而已。
代表作:香川县厅舍 代代木体育馆 广岛原子弹受害者纪念公园
人情化:阿尔瓦"阿尔托
(强调有机形式,采用自然材料)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高年级学生宿舍
5)个性化:
“多元论”与“有机论”
建筑的另外一个方面是讲求各种“个性”与“象征”的倾向。活跃于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要使每一个房屋和每一场地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特征,标准是要使各样的人一见以后难以忘情。偏重艺术的建筑观,突出个人的人生观,经济观。
赖特战后作品:古根汉姆美术馆
伊朗公主的珍珠宫
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夏隆:柏林爱乐音乐厅
柯布西耶:郎乡教堂
路易斯康:里查医学研究楼
伍重:悉尼歌剧院
小沙里宁: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代表人物:
1)小沙里宁
统一中的变化发展——有机主义功能主将
伊利。沙里宁之子,国际建筑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大师,在国际主义风格盛行的时候,独自突破单调刻板的密斯传统,开创乐斯堪迪纳维亚设计传统的有机功能主义风格,丰富了现代建筑的面貌。
代表作:
杰斐逊国家纪念碑:方案采用一个巨大的金属圆拱,形成了一个面对密西西比河的拱门形式。
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候机大楼:奠定他有机功能主义的里程碑建筑。其中央部分是总入口和中央大厅,形式是一只展翅腾飞的鸟的形状,在上扬的翼下面,又伸出两个弯曲的翼,作为候机大楼的两个购票候机厅。“大鸟”的背后是两个弯曲的走廊,无论是建筑的外部还是内部,基本没有几何形态,完全以有机形式作为设计的构思。同时又保持了现代建筑的功能化,现代建筑材料和非装饰化的基本特征,是突破了国际主义风格,走出有机形态道路的重要建筑。
杜勒斯国际机场:采用16个巨大的有机形状的柱子支撑住弧形抛物型的巨大屋顶。巨大的对外落地玻璃幕墙呈曲面状,向下倾斜,能反映周围的环境。是有机形态和理性主义的完美结合。
家具设计也比较突出:马铃薯片椅子
2)斯特林
英国杰出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采用现代主义与古典风格结合,并加以嘲讽式的处理,严肃中充满勒戏謔和调侃的味道。
德国斯图加特的新国家艺术博物馆:
该建筑位于斯图加特的一个坡地上,一边高一边低。因此设计上充满利用地势的特点,形成具有强烈罗马特点的建筑群。建筑采用勒花岗石和大理石为建筑材料,局部采用古典主义的细节,如拱券,天井。但整体上的古典主义又戏謔的局部处理,如扭曲的玻璃幕墙,粉红色的巨大扶手,莫名其妙的结构细节等。现代主义,波谱风格和古典主义被塞在一起,造成古怪的效果,戏謔,冷嘲热讽的手段处处可见。
泰特博物馆克罗尔画廊:
更加注重古典形式的象征性效果。采用简单的立体主义外形,低矮的整体,使新建筑在视觉上超越旧建筑,在细节上在门口以标准的古典主义的轮廓开口,造成一个负形的古典三角门楣。是利用古典符号达到后现代主义形式主张的典型例子。
作品还包括意大利办公设备公司奥里维蒂公司办公大楼,斯图加特国家艺术博物馆的附属国家剧院等。
3)约翰逊
刻板中的优雅
国际主义风格的命名人,和密斯合作西格拉姆大厦。在70年代认识到国际主义的局限性,探索发展的可能性,设计了ATT大楼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所以他是国际主义风格和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
前期受密斯影响较大,基本是“少就是多”的集中体现。作品包括西格拉姆大厦,约翰逊住宅等。
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
结构是现代的,但在形式上则一反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风格,采用传统的材料—石头贴面,古典的拱券,顶部采用三角山墙,并采用具有一定游戏成分的在三角山墙中部开一个圆形缺口的方式。因此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全部风格。装饰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结合,历史建筑的借鉴,折衷式的混合采用历史风格,游戏性和调侃性地对待装饰风格。
作品还包括洛杉机“水晶大教堂”,纽约第三大道与53街交界处大楼,芝加哥南拉赛而大街190号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