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河右岸的大金风 日期:2013-01-17 11:07 作者:郭玉海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点击:99 海古水,女真语,意为生满白鱼的河流。果真如此吗?据海沟村的老人讲,上世纪50年代前的海沟河两岸,犹如林海,最多的是柳树,还有榆树、槐树、野果树,有藤蔓植物,各色鲜花,这里是鸟的天堂,有20多种鸟竞相歌唱,有狐狸、野兔、刺猬等藏身,也有狼群出没,而河里则是鱼的世界,多到用脚往沙滩上踢都踢不过来。 现在人们要复原千年古风,打造“金源第一村”,我想,逐渐恢复海沟河沿岸的生态环境,使其绿树成荫,让鸟儿唱起来,让鱼儿跃起来,应该是最重要的打造。 尽管如此,如果您是自哈尔滨市香坊区走长江路来阿城的游者,我还是建议您第一站去海沟村看一看。 说到家乡阿城,我们想到了大金国,想到了金兀术、阿骨打,想到了岳飞气壮山河的《满江红》和辛弃疾的千古名篇《永遇乐》,陆游临终《示儿》发自肺腑,令天地为之动容。但非常遗憾的是,南宋政权不仅没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在陆游之后的69年(1279年),元军彻底灭宋,蒙古人一统天下。 女真人完颜氏灭辽平宋,在11到12世纪的东北亚舞台上声名赫赫、巍然称雄。这是东北的土著民族,商周时期称肃慎,《山海经》是这样记述的:“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国名曰肃慎。”从那时起,他们就活动在南到不咸山(今吉林省长白山)、北到黑龙江口、东到大海(日本海)、西到松嫩平原的广大区域。他们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在这里立国。后来作为大金国第一都的阿城,显然处于这一区域的中心位置。 我们还知道,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祖先来自牡丹江流域,他就是金始祖完颜函普,而率领部族由牡丹江流域迁徙阿城的是第四代献祖绥可。可以想象,这支队伍翻山越岭、涉水过壑,一定是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了理想的落脚地——阿什河右岸海沟河畔,这里背靠大青山,坐拥松江平原,他们进山能狩猎,下河能捕鱼,有辽阔的草原可以放牧,有广袤的黑土可以耕种,这是一方无与伦比的土地,他们在这里发展壮大、蕴蓄力量。 《金史·世纪》载:“献祖乃徙海古水,耕垦树艺,始筑室,有栋宇之制,人呼其地为纳葛里。‘纳葛里’者,汉语居室也。自此遂定居于按出虎水之侧矣”,海古水、按出虎水,就是现在的海沟河、阿什河。2004年11月,金史专家发现并确认了他们定居的地点——海古寨,这是阿城最古老的第一个村屯,虽然仅见1米高的残垣,却令史学家无比惊喜。现在的大海沟村,大多是女真族的后裔满族人,衣食住行仍然保留许多祖先的印迹。其时,在黑龙江居住的汉人也入乡随俗,住火炕,吃炖菜,下盘酱,渍酸菜,这就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000多年前的这群外乡人为什么最初选择阿什河右岸,我猜想,除了这里更方便狩猎外,把阿什河作为西边的天然屏障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从完颜绥可到其子昭祖石鲁,再到其孙景祖乌古乃,以完颜部为中心的联盟建立起来了,乌古乃成为联盟的盟主,同时辽国加封其为整个生女真地区的节度使。这期间,联盟总部也从海古寨转到了现在的半拉城子——会宁州,这里开阔得多,但还在阿什河右岸。 尽管迁徙阿城地区后,完颜绥可三代人几经征战、几经磨合,统帅地位得到了巩固,但是,关系完颜部统一女真战争成败的一仗——北隘甸之战,确是在乌古乃死后,由其子世祖完颜劾里钵指挥的。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国相易位。 香阿公路(长江路)东望,料甸镇西北——北隘甸,现在已是茫茫雪野,可这一带却是当年的古战场。这场战争异常激烈和残酷,自阿不弯(洼浑河)至北隘甸,死者如放倒的麻捆,鲜血染红了破多吐水(蜚克图河)。流传至今的“铜帮铁底洼浑河”的故事,叙说的就是这场战事,可主人公却是“金兀术”。其时,金兀术还没有出生呢,他的父亲阿骨打也只有7岁,此时此刻,阿骨打和他的奶奶多保真正在小城子家中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终于等来了胜利的消息。 40年后,正是阿骨打举兵反辽,于1115年正月初一,在阿城半拉城子皇帝寨即位称帝,国号大金。 几十年的时间里,阿骨打跟随父、叔、兄长南征北伐,身经百战,阵地上英勇果敢,帷幄中出谋划策,充分展现出极高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才能。难怪劾里钵临终前执阿骨打手对五弟盈哥说:“乌雅束柔善,惟此子足了契丹事。” 有研究者说,太祖阿骨打称帝后一直忙于对辽战争,住在简陋的毡帐和草舍中——当时称作“纳葛里”,直到晚年才开始修建宫殿。众所周知,会宁府都城在“会宁州”西4000米——阿什河左岸。我以为,此时大辽濒临灭亡,阿什河作为安全保障的一道重要防线已没有任何意义了。 从阿什河右岸到左岸,距离仅为4000米,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却是影响中国史乃至世界史的跨越。这4000米,也是影响中华民族命运的跨越——就算她是苦涩的。 著名维吾尔族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第四节《游牧民族的摇篮》里,提到了女真人为防蒙古人入侵而在呼伦贝尔草原修筑的两条边墙,即有人误称的著名的成吉思汗边墙,在这一节里,翦伯赞写到了阿城会宁府,虽然着墨不多,却是精彩的概括:“为了保卫呼伦贝尔草原建筑过两条边墙的女真人,后来也进入黄河流域。和鲜卑人、契丹人略有不同,女真人在进入中原以前已经具有比较高度的文化,并且建立了金王朝。现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南的白城就是金上京。从遗址看来已经是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城市。这个城市表明了当时女真人已经进入了定居的农业生活,并且有了繁盛的商业活动。” 阿城作为金王朝统治中心,自太祖阿骨打(完颜旻),到太宗吴乞买(完颜晟)、熙宗完颜亶,再到“海陵王”(完颜亮),历经四帝38年,于1153年3月,迁都燕京(今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