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揭开中医古籍《灵枢》的神秘历史面纱之(一) 俞世伟

 guoguoli 2015-01-16

        

 

 

根据《史记》《汉书》《隋书》等文献记载,我国两汉时期的医经(医学著作),经历了原始创作、提高、完善、整理(编攥)过程。然后托名黄帝、扁鹊等之名以入说。从张家山《脉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中的十一条经脉到《灵枢·经脉》十二条经脉看,《脉书·足臂十一脉灸经》是原始创作,《灵枢·经脉》是提高与完善。二者明显的一前一后,不是一个人所为,时间间隔可能在数十到数百年间。而在《内经》里很多地方都有这种现象。因此,吕复说:“《内经素问》,世称黄帝歧伯问答之书。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书。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清·姚际恒讲的更清楚:“其中言首,又言《脏气发时》,日夜半,日平旦,日日出,日日中,日日,日下,不言十二支,当秦人作。又言岁甲子,言寅时,则又汉后人作.故其中所言有古近之分,未可一概论也.”由此可见,《灵枢》是一本诸多原创著作合编(又叫编纂)而成的中医古籍。

     《灵枢》这本书的书名叫什么?这在《灵枢》开篇《九针十二原》中已有自我介绍:“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这就是说,《灵枢》在成书时,被编者命名为《针经》。而《灵枢》一名是后世医家替它取的名,出现时间大约在隋唐之际,后世医家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是唐·王冰所为。

     《针经》这本书,我们在《伤寒论·序》《甲乙经·序》《隋书·经籍志》中可以看到。《伤寒论·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其中的《九卷》即是《针经》;《甲乙经·序》“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隋书·经籍志》:“《黄帝素问》九卷,《黄帝八十一难》二卷,《黄帝针经》九卷。”这三处古籍中都可以看到《针经》记载。张仲景是汉末人,表明《针经》出现的上限年代可以上溯到汉末时期。近年来,我又在《后汉书·方术列传》找到一处有关《针经》的踪迹。《后汉书·方术列传》:“郭玉者,广汉雒人也。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乃著《针经》、《诊脉法》传于世。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高亦隐迹不仕。玉少师事高,学方诊六微之技,阴阳隐侧之术。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这里是说老父涪翁“乃著《针经》。”郭玉是汉和帝时人,汉和帝刘肇公元89~公元105年在位。这比《伤寒论·序》早100年左右。“著《针经》”的涪翁无考,那么年代可能更早。《针经》上溯到此就再无踪迹和线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