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宣导滞汤(王静安)

 学中医书馆 2015-01-17
清宣导滞汤(王静安)
    (组成]  石膏30----60克青蒿15,---,30克  白薇30克桑
  叶10克  赤芍3~6克  柴胡6~10克荆芥9克  黄连3~6
  克  山楂10-15克  神曲lO- 15克槟榔6~9克  花粉9--
  1 5克大青叶15--30克
    [功效]  清热解毒,透邪导滞。
    (主治]  小儿高热。
    [用法]  将上药用凉水浸泡5~10分钟后煎煮,水量以超过
  浸泡药面为度,文火将药煮沸后10分钟取汁,视病儿大小给药。
  患儿饮药后,放至床、盖被,待儿微汗出,用热毛巾或干毛巾擦
  汗,日服3~4次。
    [方解]  石膏气味辛甘,大寒无毒,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
  阳明实热之圣药,故有“温病之实热,非石膏莫解”之说。石膏
  “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火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
  止消渴烦逆”(《别录》)其功专入血分,善清血分之热,行血中
  之滞,使邪不凝于血分,所以伤寒阳明病,或温病邪在气分,见
  壮热汗出,烦躁口渴、脉洪大等证,以石膏为主。方中石膏得青
  蒿、白薇、桑叶之助,对高热迫血妄行者,用之甚佳;大青叶具
  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热之功;柴胡、荆芥发散郁热,透营转气,引
  邪外出,给邪以出路,堪称王道用药;花粉养阴清热,顾其津液
  耗损。配伍山楂、神曲、槟榔消食导滞,保中土,且制约它药伐
  之弊,使邪去正安。全方诸药共奏清热解毒,透邪导滞之功,使
  体微汗出,大便通、鸱张之热毒去矣。    .
    [加减]  本方适宜於小儿高热。若高热引动肝风,选加羚羊
  角、犀角、钩藤;热入营血,选加丹皮、玄参、生地、麦冬;鼻
衄,选加荷叶、白茅根、焦栀子;因湿热所致,选加黄芩、滑石;
对小儿年令不足厨岁者去石膏,视其病情缓急使用紫雪丹每晚八、
九点分二次服。    .
    [按语]  小儿高热是儿科常见证状之一。由于小儿为纯阳之
体,“稚阴稚阳"最易感受病邪,邪气最易枭张,邪正交争急剧,
则易于出现高热。因小儿患病后,既有变化迅速,易寒易热、易
虚易实的病理转变,又有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特点,故治疗时
应做到及时、果敢、准确。对本证只要辨证准,大可不必因其年
少而不敢用药,放胆用本方.,使其直达病所,方可却敌。否则,杯
水车薪、药轻病重、终难取效。
    [典型案例]  郭某,男,1岁,1990年2月7 日就诊。
    患儿5天前因外感导致发烧,最高体温达40℃。曾到它院治
疗·口服螺旋霉素,肌注青霉素80万单位,但疗效不佳,于我科
就诊,体温39℃,神倦纳呆、唇赤面红、舌红苔少,指纹紫滞。改
处下方:荆芥9克、柴胡10克、黄连9克、石膏30克、青蒿30
克、赤芍9克、栀子9克、芦根30克、山楂12克、神曲12克、
花粉15克、连翘9克、黄芩10克、板兰根30克。上方服一剂后,
烧即退,精神恢复。随善后调理,即告病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