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重河南之荆紫关

 我的大脑袋 2015-01-17
 

【美丽中国摄影万里行】走进浙川

主办:中国摄影师协会

协办:新之旅文化传媒

战略合作媒体:凤凰网河南频道


想像里,淅川是一大片绿水,盈盈缠绕在群山之间,才有南水北调的渠首这样形像的名词。一到淅川,先就被荆紫关这样优雅的文字吸引。这里不仅有青山绿水,还有厚重的人文景观、历史古迹。

荆紫关的古街从北到南,不过2.5公里,在五月的阳光里,走走停停,也不过几十分钟的路程。回过头,却要用整整一个人生去回味。它临街七百间店面,统一是黑漆的门板门楣,灰墙土瓦的建筑,风格却千变万化,既恢宏大气,又精致细微,柔和着典型的江南的细腻和江北的宏阔。山陕会馆雕栏画栋的廊柱,平浪宫外气势磅礴的钟鼓楼,禹王宫里精雕细琢的壁画,在悠长的时光剥蚀下依然鲜亮如初。从远处山顶上腑瞰,灰瓦青砖的小巷里,大红的灯笼,暧昧地闪烁,像是藏匿了一载风花雪月的故事。高低错落夯土白墙的建筑,飞檐翘角黛瓦的屋顶,街巷沿山形自然弯曲,路面平整干净。阳光从百页窗洒过来的斑驳,映在地面上,花纹奇形怪状,像是怀旧的画家彩绘的图案。

厚重的木门,墙上挂满笨拙的农具,纤细的竹编,挑着一筐菜的老人,从街上缓慢穿过。有些年头的老字号,坐满了悠然的闲人。喝着浓茶,也有咖啡。历史与现实,在这里水乳交融,又有泾渭分明的界线。处处都能给你惊异,却又找不到具体是哪些东西感动了你。

荆紫关淳朴自然的后面,隐藏着高贵的华美。

当初,荆紫关北接秦川,南通鄂渚,是兵家必争的要塞和商贸繁盛之地。一条丹江横贯东西,使荆紫关码头上桅樯林立,商船绵延十余里。形成了荆紫关的五里长街,聚集了南北各地的商人,三大公司八大帮会十三家骡马店二十四家商行------筑成了荆紫关鸡鸣三省的繁华和传奇。一脚踏三省界碑,不过是荆紫关的白浪街和陕西白浪、湖北白浪之间,朝秦暮楚的一个见证。

因了荆紫关这条明清长街,界碑这边的河南,就分外热闹些。药店,当铺,商行,古玩,在这样的淡季,虽然大多关门闭户,但仍有许多游人,络绎不绝地过来。店里的老人,喜欢搬条木凳子木椅子坐在自家的门口,看熙熙攘攘的人流。幽暗的门板前,他们安静地坐着,望着街上的热闹,事不关已的冷漠。

一个开封游客,挨过来向我们打听凉粉。跑了几千里路,就为着来吃一碗凉粉,那凉粉莫非是神仙做的?一问,居然真的叫神仙凉粉。刚才还在打盹的老人热情地介绍着,带我们去了一家叫聚德轩的老店里,专门点了凉粉。看着黑黑的油腻,却入口即化,有一种清凉的苦涩,在这盛夏的炎热里,像喝了一杯冰啤。店主人说,这是用树叶子做成的,纯粹的绿色食品。

京汉铁路的修筑,湮灭了丹江的百年繁盛。没有了百里帆船的壮观,清幽的丹江水位一再地下降,直到枯萎。干枯了的丹江像一条被缚住了手脚的巨龙,雄姿不再。几百年的繁盛,就留给了荆紫关一条不可复制的明清长街。

夕阳下,明清古街落寞地看着日新月异发展的荆紫关,有种不知所措地茫然。每天都有新的东西,从她身边冒出来,一道红墙灰瓦的农房,一截白亮透明的太阳能------会不会某一天,它也像周边的街巷一样被推入到一个计划里改造出崭新的模样?

街上每个走过的人都是风景,气定神闲。一脚一步踏着一砖一石,心早就穿越到历史里,追究来龙去脉。在这熙来攘往的热闹里,荆紫关却静静地停驻在那里,声色斑驳,深沉地呼吸,再一点点地放逐。精美的图案被岁月的脚步踏出一摞细碎的纹。分辨不出是历史还是现在。有时,你真舍不得把脚放上去,怕这一踩,就牵引出另一串被掩映在历史深处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