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倒练法用于改掉拳病

 ahcxzc 2015-01-17
    我有个徒弟以前打拳时,拳式的弓步不是膝盖接近脚尖就是腰胯硬邦邦的松不下来。对此拳病指出数次,叫他打拳时多点注意松腰、松胯、松膝,过了八、九个月的练拳日子,改掉拳病的效果却不大明显。其实这个弓膝的病因就是腰、胯、膝松不了,知道了要松腰、松胯、松膝的拳理和练法还不行,要练出松腰、松胯、松膝的功夫才行。中国著名京剧武生盖叫天说过:“功夫看在功底上,功底看在底功上”。比如观看北派拳术套路的表演时,一个跳得高、拍得响、落地轻又稳的旋风腿,让人称赞其套路功夫。这个旋风腿动作体现了套路里面的基本功,亦俗称功底。然而旋风腿练得好不好,取决于腰腹的弹力、腿脚的跳力和里合腿的柔功,旋风腿其实就是腾空的里合腿动作,腰腹的弹力、腿脚的跳力和里合腿的柔功就是底功。

    于是我在“功夫看在功底上,功底看在底功上”这句话的启迪之下,想出了倒练法。叫这个徒弟练习组合拳式时对弓膝的拳病留意看一下,比如练习用手配合的前进太极步,习惯练习右搂膝拗步掌、左搂膝拗步掌、右搂膝拗步掌、左搂膝拗步掌这组拳式动作,当弓膝的拳病出现时,暂停练习搂膝拗步掌,改为练习一下“前实腿松腰落胯”、“后虚腿松腰塌胯”的弓步桩,找找腰胯松开的感觉,找找松沉到脚底的体悟。如果站弓步桩时还是腰松不好、后腿的胯塌不下、尾闾坠不了,不妨用手摸一下腰椎旁边的肌肉、后腿以及臀部的肌肉,是不是较为僵硬的啊?如果那些肌肉是较为僵硬的话,说明腰胯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而松不了。接下去是改练松腰塌胯的坐凳势,又用手摸一下腰椎旁边的肌肉、臀部的肌肉,是不是松软了?还要感觉两个股骨尖是不是沉重的坠在凳上。一般来说,坐凳势的腰胯肯定是比弓步桩的腰胯要松得好一点的,松得多少,各人不同。如果坐凳势的腰胯是有些松了但不完全到位,那就继续下点功夫练好坐凳势,加练散盘松腰胯功。散盘松腰胯功练到位了,坐凳势练好了,再站弓步桩;弓步桩站好了,又再练习组合的搂膝拗步掌。这样反反复复的倒练,一直到改掉弓膝的拳病。那个徒弟按倒练法认真的练了十几天,弓膝的拳病改得差不多,能自觉松腰、松胯、松膝的沉到脚底了,效果令他满意我也满意。

    我有另一个徒弟以前打拳时,抽身下势这个拳式不是蹲不下来就是蹲得翘臀的不到位。对此拳病指出数次,叫他打拳时多点注意松腰、松胯、松膝,过了六、七个月的练拳日子,改掉拳病的效果却不大明显。说他肢体筋骨硬嘛,在生理上说不过去,他当时才32岁哦!说他刚学拳没得基本功嘛,他当时已练了差不多二年的基本功和拳架啊!于是给他再用倒练法试试看。我叫他做个蹲卫生间拉大便的动作,这个是每天都蹲下的熟练动作,自然蹲得舒服。我又叫他把两手指帮点力的贴在地面,怎么是帮点力呢?因为接着要松腰竖直的去做沉肩的虚领顶劲动作,需要一点平衡协调,这就是帮点力。他当时也能按我的要求做到了。我再叫他蹲稳右脚,把左腿自然的往前伸出去,似直非直的摆着,他也能按我的要求做到了。他当时高兴的说:“奇怪!我这样倒能蹲下到位了。”我趁热打铁的叫他顺着地面反座弹力和借助腰往上松之力撑起来,他当时撑了几次还不能按技术要求的起来。我知道他缺的不是腿脚的力量,看来他对抽身下势还没完全得法,没得法就谈不上要领哦!我叫他先练一下松腰蹲起的功法,言传身教这样的要领:吃劲点放在脚底和膝盖后面,松开胯根(腹股沟)配合撑起的作用也较大。他练了十几个松腰蹲起,能按技术要求撑起来了。我再叫他找回刚才蹲下和撑起的感觉去练抽身下势,他练了五、六个抽身下势就比以前好多了,蹲下和撑起都基本到位了,他当时高兴得跳了起来,右手伸出两指,大喊一声“耶!”

    值得注意的是:倒练的过程中,不要心急求快,如果心急了,肢体就会紧张起来。一些人往往急切地想放松,心情反而就越紧张,有如一颗心老悬着放不下来,刻意追求和意念过重的结果,恰恰导致了与真松境界的背道而驰。也不要理会旁人的不中听之话,说你进步慢啊,说你有点笨啊,都没啥,悠然自得练自己的拳和功。如果理会了,就会影响心静体松,太极拳是身心双修的嘛!心静无为是实现放松的前提和保证,练拳首要心静,感觉神经中枢(大脑)松静,思想集中,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才可以开始练拳练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