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减痛风方 (汪履秋)

 学中医书馆 2015-01-17
加减痛风方  (汪履秋)
  [组成]  生麻黄10克川桂枝10克制苍术10克熟附
片10克  防风10克  防己10克威灵仙10克鸡血藤15克
全蝎3克露蜂房15克雷公藤15克
    [功能]  祛风宣湿,化痰消瘀。
    [主治]  风湿顽痹。症见手指、足趾关节肿胀疼痛,甚则强
硬变形,屈伸不利,或伴四肢关节肿痛,舌淡苔薄微腻,脉象细
弦带涩。
    [用法]  水煎,每日1剂,每剂煎服2次,首次煎煮时间不
少于45分钟。
    (方解]  风湿顽痹主要隶属于西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古代亦称为“历节病”、“痛风”等。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外感风寒
湿邪,病久邪气痹阻络脉,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或因久痹正虚,推
动无力,气血津液运行迟涩,形成痰浊与瘀血。因此,风湿痰瘀
痹阻络脉实乃本病之病理关键。针对这一病理特点,治疗则应采
取祛风、宣湿、化痰、消瘀的方法。朱丹溪“上中下通风痛风
方”熔此四法于一炉,对本病甚为合拍。汪氏以该方为基础9结
合临床经验,自拟加减痛风方。方中麻黄发散风寒,苍术苦温燥
湿,附子温经散寒,防风祛风胜湿;桂枝祛在上之风,防已除在
下之湿;威灵仙通行二十经脉,祛风通络;南星化痰燥湿、桃仁
活血消瘀,鸡血藤活血又养血,兼制他药温燥太过;全蝎、露蜂
房搜风剔络,雷公藤祛风解毒。综观全方,君臣佐使,配合得当,
既能散风邪于上,又能渗湿邪于下,还可散寒通络,化痰消瘀。

    [加减]  寒邪偏盛,关节剧痛,形寒怕冷者加用制川、草乌
等大辛大热之品以祛内在之沉寒痼冷;热邪偏盛,局部红肿,扪
之灼热者加用右膏、知母、虎杖、忍冬藤等寒凉之味以清络中之
热。风胜游走合白芷、羌活;湿盛漫肿加苡仁、大腹皮;肢体肿
胀者加入枳壳、川1朴等理气宣痹;久痹正虚者参入归、芪或地黄
之类以补气血、养肾补肾。此外,还应根据病变部位配合引经药,
如上肢重用桂枝,加片姜黄;下肢加木瓜、川牛膝、钻地风;周
身关节疼痛加千年健、伸筋草、络石藤等。
    [按语]  本方是汪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方,曾以本
方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结果临床治愈1例,显效22
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39例类风湿因子阳
性者,有14例转阴,转阴率35.9%。
  [典型病例]  陈某,女,51岁,1982年12 El入院。
  肢体关节酸痛1年,加剧1周。入院时手指关节肿胀疼痛,晨
起僵硬,两膝、踝关节明显肿胀,关节局部怕冷,苔薄白,脉弦
紧。查血沉73毫米/d,时,类风湿因子阳性。诊断为类风湿性关
节炎。中医辨证属寒湿久伏,痰瘀痹阻,络脉失和。治拟散寒除
湿,化痰祛瘀,通络止痛。服本方10剂,疼痛缓解,肿胀减轻。
续服50余剂,关节肿痛基本消失,肢体活动如常,血沉降至15毫
米/1小时,类风湿因子转阴,临床近期治愈出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