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风湿性关节炎专方 云海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1-06-06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湿(RA),是以慢性关节炎为突出表现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是最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发病与遗传、感染、自身免疫、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常因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精神创作而诱发。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临床表现以多发性对称性四肢小关节的慢性炎症为特点。病程常迁延多年、反复发作之后,可发生关节强直及畸形伴肌肉萎缩,也可累及脊椎,导致类风湿性脊椎炎。本病属中医学“痹症”、“鹤膝风”、“历节风”等范畴。
专方一:麝香九龙膏:
组成:麝香0.2克,樟脑3克,天龙、地龙、海龙、穿山龙、守宫、乌梢蛇、白花粉、水蛇、川乌、草乌、马钱子各7克,黄芪、当归、鹿角胶各20克,黄酒500克。
功能:益气补血,温阳益肾,养肝健脾。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上药除麝香、樟脑外,共研细末,放黄酒内熬制成膏,以滴水成珠为宜,摊布上(32cm×22cm),然后把研好的麝香、樟脑均匀地撒到膏药上备用。把配制好的膏药敷贴患处,外用胶布固定。每3天换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愈。
疗效: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实验室检查PF、FSR指标恢复正常。X线检查关节软组织肿胀消失,骨质疏松及破坏恢复正常,停药6个月未见复发。显效:症状体重及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PF、ESR指标基本恢复正常。X线检查,关节软组织肿胀基本消失,骨质疏松及破坏均有改善,但停药6个月后仍有发展。无效:经治疗2个月后,症状体重及实验室检查RF、ESR指标、X线检查均无改善。
596例患者经治疗2~3个疗程,治愈372例,显效123例,有效101例,治愈率62%,有效率100%。
方源:王雪苔,等。当代中药外治临床精华.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63
评按:本方重用黄芪益气;当归补血养肝;海龙、鹿角胶温阳益肾,强筋健骨;黄酒健脾益气,温通气血;四味相伍使气血足,阴充阳旺,筋强骨健,自可驱邪外出,使久痹自愈。血瘀阻络是本病的病机所在,治疗中必须把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贯穿始终,故方中巧用麝香辛香走窜之性,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配天龙、地龙、守宫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川乌、草乌、樟脑、穿山龙、马钱子以袪风散寒、温通经络;伍乌梢蛇、白花蛇、水蛇袪风宣湿,能经活络。诸药御用,共奏益气补血、温阳益肾,养肝健脾之效。
专方二:消痹伍仟:
组成:麻黄10~60克,防风12克,牛膝15克,生地15克,熟地12克,肉桂1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红花10克,川芎15克,元胡15克,木香10克,陈皮10克。
功能:袪风散寒,活血通络,补益气血,理气止痛。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饭前服用。
疗效:治疗130例,近期控制35例,占26.92%;显效56例,占43.1%;有效31例,占23.83%。总有效率93.85%。
方源:雷海胜等,“消痹伍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30例疗效观察。山西中医 1994;10(1):25
评按:祖国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之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气不固,风、寒、湿邪气乘虚而入。其治疗原则不外乎袪风、胜湿、温经、逐寒,使邪从肌表而解。方中麻黄、防风具有发汗解表、通腠理、袪风寒之作用;生地、熟地、肉桂补益逐痹,强筋壮骨;三棱、文术、红花、牛膝、川芎活血化瘀通络;元胡、木香、陈皮理气止痛。全方配伍,具有袪风散寒、活血通络、补益气血,理气止痛之功效。方中麻黄用量很大,须经去沫、久煎等处理,其毒副作用大大下降,而治疗作用却得以充分发挥,使患者微微发汗,风、寒、湿驱除体外,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之目的。经动物实验证明,本方能有效地抑制炎症渗出,减轻关节局部肿胀,因而有较好的镇痛作用。本方经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大于人群用量52倍,未见动物死亡。慢性毒性试验60天,未见动物体重下降和各脏器功能异常,剖检动物各重要脏器,亦未见形态学改变。
专方三、乌归关节丸:
组成:黄芪、当归、白术各90克,制川乌、制草乌、甘草各40克,羌活、独活、威灵仙各60克。
功能:益气补血,活血固本,蠲痹袪邪。
适应症: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将上方共研细末,过100目筛,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服1丸,1天3次,白开水送下,10天为1个疗程。
疗效:经治993例,痊愈706例,显效174例,进步88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97.48%。
方源:冯纯礼,等。乌归关节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993例 狭西中医 1994;15(11):490
评按:风湿性关节炎乃体虚阳气不足,腠理疏松,卫外不固,或阴虚内热,湿热内蕴,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流滞于肌肉、筋骨、关节,致气血运行不畅,邪气闭阻而成。故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论述。治宜益气补血固本,蠲痹袪邪。方中黄芪补气固表,当归补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制川乌、草乌袪风散寒除湿,舒筋通络,羌活袪上半身风湿,独活袪下半身风湿,威灵仙通行于十二经络之风邪,甘草调和诸药,解川、草乌之毒。诸药合用,使肌肉、筋骨、关节组织得以荣养康复,病邪自然清除。
专方四、加味马钱子汤:
组成:生马钱子3克,生川乌、草乌各3克,威灵仙15克,生黄芪30克,鸡血藤30克,生白芍15克,补骨脂10克,生甘草10克。
功能:益气血、补肝肾、通络止痛。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上肢者加羌活10克、白芷10克,姜黄6克,酒炒桑、桃枝各30克;下肢者加独活10克、木瓜15克、桑寄生15克、牛膝10克;湿热偏盛者加忍冬藤30克、知母12克、大生地15克、苡仁30克;痰瘀胶结关节变形疼痛甚者加蜂房6克、蜈蚣2条、乌蛇10克、白芥子6克、红花6克;肝肾不足偏阴虚者加枸杞子12克、何首乌15克、沙苑子12克、玉竹15克;偏阳虚者加仙灵脾10克、肉桂6克、鹿角胶12克、巴戟天12克、狗脊12克。取马钱子、川乌、草乌、甘草4味,加水2000ml,煎1h入他药继续煎30min,约取药汁300ml,再加水1000ml,煎取300ml,将2次药汁混合装入暖水瓶中。每次取药汁200ml,分早、中、晚食后1h内服。
疗效:有效率100%。
方源:李迎 加味马钱子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5;(1):34
评按:生马钱子有毒,极少入于汤剂,但只要严格控制剂量,注意煎药方法,是不会中毒的,开始剂量以1.5克为宜,后逐渐加至6克(极量),加量时要根据患者服药后的反应来决定,如果药后手足稍有抽动,此为最佳药剂,其量万万还可再加,否则就会中毒。同时在服药过程中,必须告诉患者及家属,严格观察毒性作用,若出现四肢抽搐,呼吸异常,立即停服,迅速到医院治疗,以免发生中毒事故。方中以马钱子为其主药,川乌、草乌、威灵仙辅助马钱子祛邪;黄芪、鸡血藤,一气一血,白芍、补骨脂、一肝一肾,四药合用,益气血、补肝肾而扶正;佐使甘草以解马钱子、川乌、草乌之毒,又协同诸药。全方益气血、补肝肾、通络止痛,共奏祛邪扶正之功。
专方五、益气活血通痹汤:
组成:当归12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川芎10克,生地15克,全蝎5克,白芍15克,威灵仙12克,桂枝6克,红花6克,秦艽15克。
功能:益气活血、活络通痹。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若风湿偏重者加羌活15克、独活12克;湿热偏重,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者加银花15克、连翘15克;病久肾虚者加仙茅12克、桑寄生15克。每日一剂,文火水煎二次,每次30min,共取药液300ml,分二次温服。同时服袪风止痛胶囊(由乌蛇、鸡血藤、制川乌、制草乌、穿山甲、松节六味中药组成),含生药0.2克,每次服3粒,每日服三次,饭后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疗效:治疗134例,服药最长时间11个月,最短2个月,平均81.3天。近期治愈60例,显效39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
注意:治疗期间停服其它药,激素可逐渐减量至停服。
方源:师秀菊,等。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34例,河北中医 1994;16(4):9
评按: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肢体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活动受限为主的风湿性疾病,病久侵蚀骨质可致骨骼变形。其病机为气血不足,营卫失和,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人体,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停痰留瘀,深入关节筋脉而发之肿胀疼痛。治当益气活血养血为本,袪风除湿通络为标。方中党参、黄芪、当归、川芎、生地、白芍益气活血养血;红花、桂枝活血温阳通络;全蝎、威灵仙、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诸药配伍相得益彰。补而不碍通,攻而不伐正,可收到益气活血养血之效。再配温经通络之祛风止痛胶囊,达到治疗之目的。
专方六、麝马丸:
组成:麝香2.5克,全蝎、海马、当归各60克,防风、薏苡仁、穿山甲各50克,川芎40克,白花蛇5条,制马钱子、制川乌各12克,甘草30克。
功能: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活络止痛。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将上方共研为末,过80~100目筛,麝香另研兑入,蜜制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1天3次,饭后口服,小儿酌减。风重型用防风汤煎汤送服;寒重型用乌头汤煎汤送服;湿重型用薏苡仁汤煎汤送服;化热型用生石膏、知母煎汤送服。每日一剂,文火久煎,30天为一疗程,连服三个疗程。
疗效:治疗150例,近期控制21例,显效97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76%。
方源:李保朝,等。麝马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50例 陕西中医,1994;15(11):489
评按: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痹者闭也。乃闭塞不通之意。《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故其治疗原则宜祛风散寒,胜湿活络为主。但痹久不愈或经久治不效者,多因气血亏损,正气不足,病邪瘀阻,痰浊瘀血,虚实错杂,采用一般祛风湿、除痹痛的方药,难获全效。麝马丸以防风、苡仁、川乌、当归、川芎等祛风散寒,胜湿化痰;海马温补肾阳;马钱子、川乌头、白花蛇等毒药猛剂以起沉疴,化痰祛瘀,通利关节。经过长期临床观察,本方止痛迅速,作用持久,远期及近期疗效明显优于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西药。
专方七、蛇蝎散:
组成:白花蛇1条(5克左右),乌梢蛇100克,全蝎20克,地龙30克,蜈蚣2条,土元10克,僵蚕10克,淫羊藿20克,杜仲20克,桑寄生50克,汉防己20克,秦艽20克,黄芪30克,当归5克,鸡血藤20克。
功能: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舒筋、消肿止痛、补肝益肾。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上药为1料药,烘干后用中药粉碎机加工极细末过40目筛。每次10克,水煎5min后温服,每日二次。
疗效:34例中,治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12%。
方源:任志敏,等。蛇蝎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河南中医 1995;15(6):23
评按:本病治疗多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清热通络、活血化瘀、补肝肾、益气血诸法。方中白花蛇、乌梢蛇、全蝎性擅走窜,通达力强,祛风除湿、温经络;蜈蚣辛温燥烈,走窜性强,搜风通络;僵蚕祛风涤痰,通利血脉;地龙、土元咸寒入肝肾经,补肝肾,活血通络;淫羊藿、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汉防己、秦艽祛风除湿清热,利水消肿,通络止痛;黄芪、当归、鸡血藤相伍,补气益血,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内外通达,诸邪尽弃,肝肾得益,气血得补,而顽痹自除。
专方八、鹿祁酒:
组成:鹿筋100克,祁蛇100克,当归30克,川芎4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60克,海桐皮60克,豨莶草60克,赤芍60克,姜黄60克,地龙60克,川牛膝60克,丹参100克,田三七40克,伸筋草80克,白酒4000克。
功能:活血祛瘀、补肾益精、祛风除湿。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将上药锉粗末,白酒浸封2个月,取汁饮之,每日三次,每次10ml,不胜酒者改常用量碾末冲服,酒为引。
疗效:治疗34例,痊愈16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2例。
方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研究会,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学会 第一版,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0;136
评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主要是肝肾气血亏虚在先,继感外邪。病变过程乃气血运行不畅、凉血痹阻经络,外邪停滞耗气伤血,导致气血欲亏,凉血之症更甚。以活血化瘀、补肾益精为主,辅以祛风除湿为治。方中鹿筋益精血强筋骨、补肾以充髓;祁蛇透骨搜风,舒筋通络以祛风;田七、川芎、丹参、牛膝、姜黄、乳没、当归、赤芍活血祛瘀,行气散结,通痹止痛以瘀去新生;海桐皮、豨莶草、伸筋草、地龙祛风除湿,舒筋通络。合用共奏活血祛瘀,补肾益精,祛风除湿之功。
专方九、祛风化瘀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先煎0.5h),全蝎6克,川芎15克,红花5克。
功效:祛风胜湿,温经化瘀。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500ml,分三次服。久病肝肾虚加熟地黄20克,川续断20克;若偏气血虚加当归10克、黄芪30克;风胜加秦艽;湿胜加独活;寒胜加桂枝;热胜加二花。同时使用熏洗药:
制川乌50克,制草乌50克,川芎50克,红花30克,水煎取汁3000ml,熏洗患肢关节,同时做患肢关节功能活动,每日二次。
疗效:经治90例,显效41例,有效38例,无效11例。
注意: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用本方后则减至停服。
方源:周树烈,自拟祛风化瘀汤内服及熏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90例,广西中医药,1995;18(5)20
评按: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为外感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故本方以祛风化瘀为主。内服祛风化瘀汤有制川乌、全蝎祛风通络;川芎、红花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俢;久病虚瘀夹杂,病及肝肾,以熟地黄、川续断养血益肾。熏洗时配合活动患肢关节,使药力直达病所,促进血液运行,疗效较好。
专方十、补肝汤:
组成:熟地黄20克,白芍40克,川芎9克,当归9克,木瓜20克,麦冬15克,枸杞子15克,丹参15克,续断12克,桑寄生30克,牛膝12克,鸡血藤30克。
功能:补益肝肾、滋养筋骨。
适应症:骨性膝关节炎。
用法:兼风寒湿热者加制川乌、制草乌、独活各9克,细辛4克;兼风湿热者去当归、熟地黄、加忍冬藤50克,石膏30克,桑寄生30克,知母15克;兼瘀血者加红花、桃仁各9克。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二次内服,15天为一疗程。同时进行自我推按患膝辅助治疗。
疗效:76例中,显效32例,有效39例,无效5例。
方源:刘金陵,补肝汤加减治疗骨性膝关节炎76例,广西中医药 1995;18(2):10
评按:骨性膝关节炎是中老年骨性关节炎中发病率较多的一种疾患,属中医“痹症”范畴,与中医“骨痹”,“筋痹”相类似。其病理改变以关节软骨退化性病变为主,发病机理为筋骨同病,以筋骨为主。与人体老化、肝肾精亏及后天劳伤、六淫侵袭有密切关系。根据“肝主身之筋膜”,选用本方加减治疗本病。此方出自《医宗金鉴》,为补肝益肾,滋养筋骨之剂,方中四物汤大补肝血;麦冬养阴;木瓜舒筋活络缓急;枣仁多去而不用,另加枸杞子以增补肝肾之精血;续断补肝肾强筋骨且通利血脉;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兼祛风湿;鸡血藤活血补血兼舒筋活络;牛膝活血祛瘀,引药下行达病所,又兼补肝肾。本病以虚证为主,且缠绵日久必有瘀,故专加一味丹参以活血祛瘀。全方加减后实为补肝肾、强筋骨、舒筋活络之峻剂,临床应用,随机加减,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专方十一、抗痹胶囊:
组成:制马钱子120克,制川乌、制草乌、桂枝、羌活、独活、当归、川芎、防风各200克,苍术10克,秦艽、海风藤、五加皮各400克,木香120克,甘草60克,牛膝300克。
功能:祛风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适应症: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
用法:上药研成细末,过120目筛,高压灭菌,装0号胶囊备用。
疗效:43例中,显效3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
方源:张源芳 抗痹胶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43例临床观察 福建中医药 1995;26(1):3
评按: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病范畴。且痹病日久,痰因瘀生,瘀因痰阻,痰瘀互阻而成痰浊瘀痹。临床根据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和临床表现,分为风寒湿痹,风热湿痹,痰浊瘀痹三型论治,此方重用温经散寒之品,为风寒湿痹而设,故疗效满意。
专方十二、化瘀通痹汤:
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红花、薄荷各30克,当归、威灵仙、土蟞虫、生大黄各60克,芒硝120克,生马钱子、全蝎、蜈蚣、乌梢蛇各15克。
功能:活血化瘀,搜风剔邪。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偏于寒型者加川椒、桂枝、细辛各30克,鹿街草60克;偏于热型者加忍冬藤、豨莶草、知母各60克。将上药放入广口容器内(可用大号搪瓷脸盆代用),加水约3000ml,煮沸后继煎20min,取出药汁,再加水约2000ml,煮沸后继煎20min,取出药渣不用。将二次药汁混合,加入60度白酒100ml,混匀于脸盆中备用。将受累病变关节浸泡于药汁中,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浸泡15~29min,脊柱及大关节等不便之处可用毛巾浸药湿敷,浸泡前将药汁略加温,每剂药可用一周左右,二周为一疗程。夏季宜煮沸保存,防止药汁变质。
疗效:30例中,近期控制2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
方源:苏齐,浸泡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湖北中医杂志 1995;17(6):42
评按:本病为风寒湿热之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患者小关节疼痛,肿胀或伴晨僵。此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减量中西药物内服,以减轻口服药的副作用。
专方十三:复方青风藤合剂:
组成:青风藤12克,鸡血藤15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桂枝、当归、红花、仙灵脾、杜仲、川牛膝、补骨脂、甘草各等量。
功能: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先取青风藤浸泡2个小时,然后加入其他药煎煮2个小时,滤过,过120目筛,加适量的蔗糖,深化后放凉,酌加适量的白酒,充分搅匀,装瓶高压消毒贮藏备用。每次30ml,开水送服。一日三次,一月为一个疗程。
方源:马春梅,复方青风藤合剂的临床应用,河北中医 1994;16(6):27
评按:本方中青风藤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据现代研究证实,有明显地抑制非特异性炎症作用。对免疫系统可增加机体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对体液免疫有明显的抑制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鸡血藤活血补血,又可祛风舒筋,为强壮性之补血药;仙灵脾、杜仲、补骨脂强腰补肾壮阳;牛膝、桂枝作为引经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既有效地发挥了青风藤的疗效,又较好地减少了其副作用。其组方原则为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健脾壮肾,消肿止痛。故初步认为该方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的有效方药。
专方十四、黄芪桂枝舒痹汤:
组成:黄芪15~45克,生地12~24克,桂枝、白芍各15克,鸡血藤15~30克,乳香、独活各10克,白芥子6克,商陆2~5克,赤小豆30克,土茯苓、青风藤、海风藤各15克,甘草6克。
功能:温经活血,利湿通络。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或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一丸,日服三次。
加减:湿热阻络型,原方减去黄芪、独活,加赤芍、忍冬藤、知母、黄柏、蒲公英;寒湿阻络型,原方加小活络丹或加炙川乌15克(先煎2小时)、甘草加至10克;风湿阻络型,原方加苍术、苡仁、防风;肝肾阴虚型,原方加熟地、龟板;阴虚血热型,原方加龟板、熟地、赤芍、丹皮、狗脊、续断。
疗效:27例中,基本症型13例中,缓解6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湿热阻络型3例中,缓解1例,显效1例,好转1例;风湿阻络型1例,显效1例;肝肾阴虚型2例,好转1例,无效1例;寒湿阻络型7例,缓解3例,显效3例,好转1例;阴虚血热型1例,好转1例。
方源:张翠红,黄芪桂枝舒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全国首届专科专病学术会论文集 1994;47
评按:本病因正虚卫外不固和风、寒、湿杂至,阻痹经络,气血凝滞,不能则痛;津液稽留,化生浊物,蓄于肢节空窍,致肿胀痛作,晨起僵硬,日久关节强直变形。黄芪桂枝舒痹汤(丸)为基本方,方中黄芪仙灵脾益气固卫,培补后天之本;桂枝温经通络,《本经疏证》言桂枝有六大功效: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现代研究证明,桂枝有增强末稍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生地、鸡血藤、养血活血;独活祛风湿、宣痹痛;青风藤、海风藤通络止痛;白芥子化痰通络;商陆、赤小豆祛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经活血、利湿通络之效。
专方十五、痹证散:
组成:制马前子60克,制川乌60克,生麻黄60克,川牛膝60克,制乳香60克,制没药60克,全蝎60克,甘草60克。
功能: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祛邪通络。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贮瓶备用,每次服0.5克,每日三次,温开水冲服。属风寒湿邪,以乌头汤加减送服;热痹者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送服;肝肾两虚者独活寄生汤加减送服;寒热错杂者应寒热并治,随证加减,不执一方。
疗效:48例中,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
方源:郭炎林,痹证散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8例疗效观察 河南中医 1995;15(2):38
评按: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当滋补肝肾,强筋健骨,祛邪通络。方中牛膝滋补肝肾;马钱子、川乌、麻黄、全蝎等散寒搜风以祛邪;乳香、没药止痛通络。故以痹证散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
专方十六、通络熄风汤:
组成:桑枝12克,忍冬藤12克,白芍12克,萆薢12克,秦艽10克,当归尾10克,蚕砂10克,豨莶草15克,薏苡仁15克,防己15克,甘草15克。
功能:活络祛湿,熄风缓痛。
适应症: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不利、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有恶风寒、无汗身痛等症者加苏叶、防风;关节肿大,屈伸不利者加松节、竹节;小指关节肿大僵硬者,加僵蚕、蜈蚣、白花蛇;手足心热,关节肿胀热痛者,加生地、丹皮;心悸短气,自汗恶风者加丹参、炙远志、黄芪。
方源:欧阳錡,通络熄风汤 中国中医药报 第3版,1990;7:16
评按:风湿性关节炎古称“痹病”,致病之因是由于“风、寒、湿三气杂至”所致。本方用忍冬藤、薏苡仁清热祛湿;佐以归尾活血行滞,白芍和营敛阴,能清理络中郁热瘀阻;防己祛湿消肿,通行十二经;萆薢行血通痹,逐经随之湿;蚕砂导浊清络,疏导诸经之凝滞,为病因病理偏于瘀热者所必用;用桑枝、豨莶草通经活络缓痉。诸药合用,共奏活络祛湿、熄风缓痛之效。
专方十七、清热宣痹汤: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甘草5克,桂枝10克,防己15克,忍冬藤30克,天花粉30克,威灵仙30克,豨莶草15克,黄柏12克。
功能:清热通络,宣痹胜湿。
适应症: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热痹)。
用法:上药先煎石膏,约30分钟,将其余药物一起兑入,再煎30分钟取服,每剂煎二次,每日一剂,分二次温服。如病情严重,可日服二剂,分四次服用。
加减:咽痛明显者加射干、野荠麦利咽解毒;热毒内盛,高热不退加水牛角30~50克以凉血清热;兼夹湿邪苍术、伸筋草燥湿通络;风邪盛加羌活、防风祛风通络;上肢关节疼痛明显加桑枝、下肢关节疼痛明显加川牛膝舒筋活络;痰多加白芥子、广地龙豁痰通络;疼痛明显而剧烈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若日久不愈,久痛入络或痰瘀凝结者酌加虫类搜剔之品,如全蝎、僵蚕、地龙等;若热势已挫,出现气、血、阴虚者则去石膏、知母、桂枝、天花粉、黄柏;气虚加黄芪、党参;血虚加熟地、当归、鸡血藤;阴虚加生地、白芍、玄参。
方源:张沛虬,清热宣痹汤 中国中医药报 第3版 1992;10:9
评按:热痹乃感受风、湿、热之邪,或风、寒、湿邪久郁,因阴虚之体而化热,以关节红肿热痛为其主症,其治疗大法当清热通络,疏风胜湿,宣痹止痛。本方由仲景白虎汤加桂枝汤化裁而成。方中石膏、知母清泄肌热;忍冬藤、豨莶草、威灵仙、防己、黄柏清热宣痹,舒筋通络;其中忍冬藤、豨莶草、防己性寒,既能清热祛风湿,又有通络止痛的作用。方中更用一味性味辛温的桂枝,在大队寒药中,能增强祛风湿、通经络的效果。天花粉、生甘草清热生津,调和诸药。共奏清热通络、宣痹胜湿的作用。
专方十八、加减痛风方:
组成:生麻黄8克,制苍术10克,桂枝8克,防风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10克,制南星10克,鸡血藤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全蝎3克,雷公藤15克。
功能:发散风寒、化痰利湿、活血通络。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表现为肢体关节晨僵疼痛,局部肿胀变形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寒邪偏盛者加熟附子10克,或制川乌10克;热邪偏盛者加石膏10克(先煎)、知母10克,虎杖30克;气血亏虚者加黄芪12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肝肾不足者加熟地12克、鹿角片15克。
方源:刘学勤 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 第1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4;410
评按:麻黄发散风寒;苍术苦温燥湿;防风祛风散寒;桂枝祛在上之风;防己除在下之湿;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脉,祛风通络;制南星化痰燥湿;桃仁活血消瘀;鸡血藤活血又养血、兼制他药温燥太过;全蝎搜风剔络;雷公藤祛风解毒。综观全方,既能散风邪于上,又能渗湿于下,还可散寒通络、化痰消瘀。诸药合用,共奏发散风寒、化痰利湿、活血化瘀之效。
专方十九、解痹汤:
组成:麻黄10~20克,桂枝15~30克,黄芪15~30克,防己10克,制川乌9~15克,制草乌9~15克,细辛3~6克,桑寄生30克,秦艽15克。
功能:祛风散寒、除湿活络止痛。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肢体关节晨僵、麻木、肿胀及走窜性疼痛等。
用法:以上诸药水煎,每日一剂,14天为一疗程。此病日久必瘀血,瘀久必及肾,血瘀者加丹参、鸡血藤;肾虚乾加杜仲、破故纸、仙茅;阴虚火盛者加生地、鳖甲;疼痛甚者加元胡、全虫、蜈蚣;湿盛者加苍术、厚朴;上肢疼痛者用羌活;下肢疼痛者加独活。
疗效:晨僵及麻木、肿胀及走窜性疼痛减轻为有效;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转阴,关节活动度及功能障碍较前好转,上述症状明显改善为显效;症状与体重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为临床治愈。经1~3个疗程治疗后减轻者2例,显效者4例,治愈者13例。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68.4%。晨僵、肿痛行立民体重消失时间平均为25天。
方源:王玉英,等。当代专科专病及中西药结合临床研究精要 第1版 开封;编印 1994:448
评按: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了,近年来有着黑蚂蚁类中药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药源尚缺。应用上方治疗本病药源丰富,治疗时间短,见效快,长期疗效较理想,副作用少。方中麻黄、桂枝祛风散寒;制川乌、制草乌、秦艽、防己以除湿;细辛解痛;桑寄生荣筋脉;黄芪补虚固卫。再随证加减用药,其风、寒、湿邪由体内驱下体外,邪气除而病愈。又麻黄、桂枝、制川乌、制草乌、细辛开始用药剂量宜小,逐渐加大用量,其疗效随药量增加而显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方


1、处方:白花蛇、地龙各150克,地鳖虫、炙蜈蚣、炙僵蚕各30克,关节变形、僵直者加羌螂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装40包。每日早晚各服1包。药后疼痛缓解有效者,可继服2~3料以巩固疗效。
疗效:治疗5例,显效4例,好转1例。
来源:《广西中医药》1985年第3期。
2、处方:雌乌鸡1只,麻黄、牛蒡子各12克。
用法:将鸡捏死或吊死,勿见铁器。去毛,除内脏洗净后放入砂锅或铝锅内,加水至没过鸡为度,再将麻黄、牛蒡子用纱布包裹,放入锅内。炖煮,不加调味品,可加少量食盐,炖至肉焙干为适。去麻黄、牛蒡子,食肉、喝汤,早晚各1次。
疗效:治疗5例,病程6个月~3年,均服药一料而愈。一般1~2料。
来源:《四川中医》1984年第1期。
3、处方:马钱子200克,寻骨风、鹿角、黄芪、鹿含草、乳香、没药、丹参、制川乌各300克,白术、防风、甘草、知母、白芍、桂枝各200克,麻黄、怀牛膝各150克。
用法:将马钱子用热水浸泡,每天换水1次,7天后将马钱子取出晒干,去净皮毛,砂炒至微黄色。除麻黄、桂枝、鹿角生用外,其它药物用微火焙焦,共研细末备用。成人每日临睡时服5~12克。熟蜂蜜调湿,酒送服,不会饮酒者,亦可用白开水送服。服药时,宜从小剂量逐渐增加,以服药后脚手稍有抽动感为度。如无抽动感,第2天仍可加量,但每天加量不可超过0.6~0.8克。
疗效:治疗34例,临床治愈9例。
备注:(1)服药后须卧床休息,不可下床活动。(2)服药期间禁房事。妇女月经期暂停药,待月经过后,继续治疗。(3)忌下冷水和吃生冷食物及喝茶。(4)服药后,普遍有针刺样疼痛、抽搐、皮疹、出汗等反应,药性过后,其反应逐渐消退。(5)超量服用本方,可致中毒,主要表现为大汗、呼吸困难、全身肌肉抽搐、角弓反张等,解毒方法,除停药外,给予镇静药或服绿豆汤。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84年第2期。
4、处方:雷公藤250克,生川乌、生草乌各62克,当归、红花、桂皮、羌活、地枫皮各18克。
用法:加水2500ml,煎熬成1000ml,过滤弃渣,加冰糖250克溶化后,再加白酒2斤混合,装瓶备用。成人每次服30~50ml,1日3次,老人或儿童酌减。
疗效:治疗139例,近期控制30例,显效56例,好转49例,无效4例。
来源:《陕西中医》1985年第9期。
发表于 2011-5-28 02:36 |只看该作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方


1、处方:白花蛇、地龙各150克,地鳖虫、炙蜈蚣、炙僵蚕各30克,关节变形、僵直者加羌螂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装40包。每日早晚各服1包。药后疼痛缓解有效者,可继服2~3料以巩固疗效。
疗效:治疗5例,显效4例,好转1例。
来源:《广西中医药》1985年第3期。
2、处方:雌乌鸡1只,麻黄、牛蒡子各12克。
用法:将鸡捏死或吊死,勿见铁器。去毛,除内脏洗净后放入砂锅或铝锅内,加水至没过鸡为度,再将麻黄、牛蒡子用纱布包裹,放入锅内。炖煮,不加调味品,可加少量食盐,炖至肉焙干为适。去麻黄、牛蒡子,食肉、喝汤,早晚各1次。
疗效:治疗5例,病程6个月~3年,均服药一料而愈。一般1~2料。
来源:《四川中医》1984年第1期。
3、处方:马钱子200克,寻骨风、鹿角、黄芪、鹿含草、乳香、没药、丹参、制川乌各300克,白术、防风、甘草、知母、白芍、桂枝各200克,麻黄、怀牛膝各150克。
用法:将马钱子用热水浸泡,每天换水1次,7天后将马钱子取出晒干,去净皮毛,砂炒至微黄色。除麻黄、桂枝、鹿角生用外,其它药物用微火焙焦,共研细末备用。成人每日临睡时服5~12克。熟蜂蜜调湿,酒送服,不会饮酒者,亦可用白开水送服。服药时,宜从小剂量逐渐增加,以服药后脚手稍有抽动感为度。如无抽动感,第2天仍可加量,但每天加量不可超过0.6~0.8克。
疗效:治疗34例,临床治愈9例。
备注:(1)服药后须卧床休息,不可下床活动。(2)服药期间禁房事。妇女月经期暂停药,待月经过后,继续治疗。(3)忌下冷水和吃生冷食物及喝茶。(4)服药后,普遍有针刺样疼痛、抽搐、皮疹、出汗等反应,药性过后,其反应逐渐消退。(5)超量服用本方,可致中毒,主要表现为大汗、呼吸困难、全身肌肉抽搐、角弓反张等,解毒方法,除停药外,给予镇静药或服绿豆汤。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84年第2期。
4、处方:雷公藤250克,生川乌、生草乌各62克,当归、红花、桂皮、羌活、地枫皮各18克。
用法:加水2500ml,煎熬成1000ml,过滤弃渣,加冰糖250克溶化后,再加白酒2斤混合,装瓶备用。成人每次服30~50ml,1日3次,老人或儿童酌减。
疗效:治疗139例,近期控制30例,显效56例,好转49例,无效4例。
来源:《陕西中医》1985年第9期。发表于 2011-5-28 02:36 |只看该作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


1、处方:雷公藤。
用法:将上药干根剥去根皮,再刮净木质部的黄色部分,取木质部分15克,加水500毫升,置瓦锅内用文火煎煮2小时,煎成200毫升,过滤后,药渣再加水400毫升煎成200毫升。将二液混合为7日量,分2次服。7日为一疗程,停药3、4天可再服一疗程。
疗效:治疗155例,最短为一疗程,最长为18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8%。其中显效以上占49%。在治疗过程中,对药物有反应者8例,分别出现头昏、口干、上腹部不适、皮肤瘙痒、停经等。
来源:《中草药通讯》(湖南)1974年第3期。
2、处方:青风藤94克,或加麻黄6克(后下)。
用法:煎前先浸泡数小时,然后文火煎约2小时,共煎2次,混合,早晚饭后分服。或浓缩后制成片剂,剂量同前。
疗效:治疗330例,总有效率为93.6%。疼痛、肿胀及关节僵硬等症状都有显著好转。血沉下降率为92.2%。类风湿因子阴转率48.9%。X线改善率70.2%,其表现为骨质密度增加,囊状破坏缩小或边缘硬化。有30余人原来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上班者,经治疗后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或恢复了工作。对慢性或亚急性的疗效好于急性。
备注:除引起一般变态反应,如瘙痒、皮疹和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对心、肝、肾均无明显毒性作用。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药用其根茎。学名为:Sinomenium acuyum Rehd•et Wils.
来源:《陕西中医》1980年第5期。
发表于 2011-5-28 02:37 |只看该作者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良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西医病名,归属于中医学“痹症”、“顽痹”、“历节风”等病证范畴,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主要与禀赋不足、风、寒、热、湿、毒邪外侵有关,但许多因素迄今为止还不完全清楚,现代医学对此病的防治尚缺乏较理想的方法。而中医药在治疗此病方面确实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提供三个药方供参考:
一、黄芪、党参、豨莶草各30克,牛膝、淫羊藿各10克,熟地黄、白术、五加皮、当归、川芎、鸡血藤各15克,杜仲12克,川芎12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心悸乏力加龙眼肉、炙远志;关节疼痛甚者加制乳香、没药;面色苍白、少气无力加全当归,加重黄芪量;骨蒸劳热加杭白菊、地骨皮;午后烦热可酌加女贞子、旱莲草。每天一剂,水煎两次混合,分早晚服。
这个药方既补肾,又能活血化瘀,对脾肾弱者更为适宜。
二、连翘15克,炙川乌10克,白芍药12克,独活、鸡血藤各30克,巴戟天20克,防己15克,细辛10克,桑枝25克,秦艽、地龙各10克。加减:肌肉萎缩加党参、白术;皮下结节加王不留行;头昏、面色晦暗的加炙黄芪、赤芍药;血沉增快可酌加土茯苓、龙胆、黄柏;关节麻木浮肿加薏苡仁、苍术。一天1剂,水煎两次混合,分早晚服。
三、金银花、青红藤各30克,防己15克,全蝎、秦艽、黄柏、制川乌、川牛膝各10克,巴戟天、乌梢蛇、独活各20克,蜈蚣粉3-6克(冲服0。一天1剂,水煎服。该方于寒象不著、热象明显或久病化热者适宜。
源于《医药卫生报》2006年3月11日
发表于 2011-5-28 02:36 |只看该作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


1、处方:雷公藤。
用法:将上药干根剥去根皮,再刮净木质部的黄色部分,取木质部分15克,加水500毫升,置瓦锅内用文火煎煮2小时,煎成200毫升,过滤后,药渣再加水400毫升煎成200毫升。将二液混合为7日量,分2次服。7日为一疗程,停药3、4天可再服一疗程。
疗效:治疗155例,最短为一疗程,最长为18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8%。其中显效以上占49%。在治疗过程中,对药物有反应者8例,分别出现头昏、口干、上腹部不适、皮肤瘙痒、停经等。
来源:《中草药通讯》(湖南)1974年第3期。
2、处方:青风藤94克,或加麻黄6克(后下)。
用法:煎前先浸泡数小时,然后文火煎约2小时,共煎2次,混合,早晚饭后分服。或浓缩后制成片剂,剂量同前。
疗效:治疗330例,总有效率为93.6%。疼痛、肿胀及关节僵硬等症状都有显著好转。血沉下降率为92.2%。类风湿因子阴转率48.9%。X线改善率70.2%,其表现为骨质密度增加,囊状破坏缩小或边缘硬化。有30余人原来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上班者,经治疗后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或恢复了工作。对慢性或亚急性的疗效好于急性。
备注:除引起一般变态反应,如瘙痒、皮疹和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对心、肝、肾均无明显毒性作用。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药用其根茎。学名为:Sinomenium acuyum Rehd•et Wils.
来源:《陕西中医》1980年第5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方


1、处方:白花蛇、地龙各150克,地鳖虫、炙蜈蚣、炙僵蚕各30克,关节变形、僵直者加羌螂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装40包。每日早晚各服1包。药后疼痛缓解有效者,可继服2~3料以巩固疗效。
疗效:治疗5例,显效4例,好转1例。
来源:《广西中医药》1985年第3期。
2、处方:雌乌鸡1只,麻黄、牛蒡子各12克。
用法:将鸡捏死或吊死,勿见铁器。去毛,除内脏洗净后放入砂锅或铝锅内,加水至没过鸡为度,再将麻黄、牛蒡子用纱布包裹,放入锅内。炖煮,不加调味品,可加少量食盐,炖至肉焙干为适。去麻黄、牛蒡子,食肉、喝汤,早晚各1次。
疗效:治疗5例,病程6个月~3年,均服药一料而愈。一般1~2料。
来源:《四川中医》1984年第1期。
3、处方:马钱子200克,寻骨风、鹿角、黄芪、鹿含草、乳香、没药、丹参、制川乌各300克,白术、防风、甘草、知母、白芍、桂枝各200克,麻黄、怀牛膝各150克。
用法:将马钱子用热水浸泡,每天换水1次,7天后将马钱子取出晒干,去净皮毛,砂炒至微黄色。除麻黄、桂枝、鹿角生用外,其它药物用微火焙焦,共研细末备用。成人每日临睡时服5~12克。熟蜂蜜调湿,酒送服,不会饮酒者,亦可用白开水送服。服药时,宜从小剂量逐渐增加,以服药后脚手稍有抽动感为度。如无抽动感,第2天仍可加量,但每天加量不可超过0.6~0.8克。
疗效:治疗34例,临床治愈9例。
备注:(1)服药后须卧床休息,不可下床活动。(2)服药期间禁房事。妇女月经期暂停药,待月经过后,继续治疗。(3)忌下冷水和吃生冷食物及喝茶。(4)服药后,普遍有针刺样疼痛、抽搐、皮疹、出汗等反应,药性过后,其反应逐渐消退。(5)超量服用本方,可致中毒,主要表现为大汗、呼吸困难、全身肌肉抽搐、角弓反张等,解毒方法,除停药外,给予镇静药或服绿豆汤。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84年第2期。
4、处方:雷公藤250克,生川乌、生草乌各62克,当归、红花、桂皮、羌活、地枫皮各18克。
用法:加水2500ml,煎熬成1000ml,过滤弃渣,加冰糖250克溶化后,再加白酒2斤混合,装瓶备用。成人每次服30~50ml,1日3次,老人或儿童酌减。
疗效:治疗139例,近期控制30例,显效56例,好转49例,无效4例。
来源:《陕西中医》1985年第9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