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黛麦养肺止咳汤(黎炳南)

 学中医书馆 2015-01-17
黛麦养肺止咳汤(黎炳南)
.  [组成]  青黛5克海蛤粉30克人参10克(或党参20
克)  五味子10克细辛3克炙甘草10克(小儿用量酌减)
  [功能]  益气生津,清咽止咳。
  [主治]  气阴虚咳嗽(外感后咳嗽、慢性咽喉炎、气管炎
簿)。
  [用法]  水3碗煎取1碗,药渣重煎1次,共分2—3次服,
每日1剂。   
    [方解]  本方为黛蛤散合生脉散加味而成。生脉散方载《内
外伤辨惑论》,有生津养阴之效,对热病后期气津两伤者每可广泛
应用。黛蛤散方载《卫生宝鉴》,有清咽除热、化痰去烦之功。方
中人参味甘、微苦、性温,能补益元气,固脱生津,李杲称其能
补肺中之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肺主诸气故也。麦冬气味
甘凉,能养阴润肺,清心除烦,是治阴虚咳嗽的要药。五昧子味
酸性温,可敛肺生津,治咳逆上气,《本草求原》指其为治诸种咳
嗽之要药。以上三味,一补,一清、一敛,相辅相成,功效益彰。
青黛性味咸寒,有清热、凉血、解毒之能。海蛤粉为咸寒之品,得
之则火自降,痰结自消,善治热痰、老痰、顽痰。细辛气味辛温,
功在搜剔阴络之邪,祛风止喉痒,增强镇咳之效。咳久者邪据阴
络,深潜难除,投之每获捷效。炙甘草益气化痰,调和诸药,尚

可合五味子以酸甘化阴。各药合奏益气养阴、清咽除痰、祛风止
咳之功。
    [加减]  痰多而稀白、纳呆苔白者,加白术、陈皮、法夏;
咽红、扁桃体增大者,加射干、板蓝根、金银花;其中兼便结者,
再加胖大海;素有喘咳(哮喘、痉支)气逆痰多者,,加麻黄、桂
枝、苏子、葶苈子;若见阵发痉咳,状若百日咳者,加百部、马
兜铃;时有低热者,加青蒿、鳖甲;自汗明显者,可加黄芪、防
风;咽痒甚者,加僵蚕、胆南星,细辛用量酌加;血虚心悸、舌
淡脉细者,酌加当归、熟地、丹参。
    [按语]  久咳不愈常见于素体虚弱,或外感病后,此多因气
阴不足、正虚邪恋故也。小儿阴阳稚弱之体,尤易罹患。其症见
气短神疲,面色苍白久咳不止,甚或呛咳频频,痰难排出,纳呆
多汗,舌淡或嫩红,脉细无力。施治之要,在于扶正祛邪。长期
咳嗽者,咽部常见充血,但多呈暗红,与外感风热有所不同。若
误投苦寒,愈服清凉,则其咳愈甚,不可不知也!本方以清养肺
胃为本,令气津得复,正旺而邪祛;配合清解余热,搜风剔邪,以
理其标,寓有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之意,正复邪去,咳喘自愈,服
后每见显效。   
    [典型病例]  霍某,男,25岁,1991年6月5日初诊。l
    反复咳嗽半年。年初因感冒发热后,一直咳嗽不愈,喉咙发
痒,有痰难咯,夜晚较甚,常因频频咳嗽而致整夜辗转难眠。曾
拍胸片,显示双肺清晰。在这期间,进服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活
血化瘀等中药及多种抗菌素,.均未能收到满意效果。就诊时大便
干结,2日一行,咽稍红,咽后壁滤泡增生,双肺听诊未闻干湿性
罗音,舌红,苔薄白,脉细数。诊为咳嗽,属气阴虚型,拟用养
肺止咳法。方用:海蛤粉30克、青黛5克、党参20克、麦冬15
克、五昧子6克、细辛3克、炙甘草6克、胖太海lo克、毛冬青
15克。

    上方连服4剂,咳嗽顿减,喉咙异物感消失,大便通畅,继
服上方6剂痊愈。   
    附黎炳南简介:1914年生于广东惠州,现为广州中医学院
儿科教授。少年立志,随父学医,尽得真传,后攻读于广东中医
学校,1958年调入广州中医学院任教。黎氏业医50余年,撞长儿
科、内科,对哮喘,小儿久咳,久热不退诸证,尤有独到之处。
    通讯地址:广州中医学院。  邮码:51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