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ord格式的《小说写作技巧二十讲》(六)

 江山携手 2015-01-17

 

六、确定着眼点

 

 

  写作短篇小说时,马上会遇到的技巧问题之一,就是选择着眼点,并通过它向读者展现题材。这个问题与选择叙述者(或讲述小说的人物)的问题是紧密相眹的。当你决定用角色之一作为故事讲述者时——不管他是中心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他只是记述了他所见到的有关另一个人物(主角)的事。你在选择中不存在什么困难。在选择叙述者时你对自己说:“谁向读者讲述这个故事?”在选择着眼点时你却说:“这个故事通过谁的意识被表现出来?”用主角当叙述者时,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相同的,你会说:“主角-叙述者讲述了这个故事,又以他作为着眼点。”小说里所分析的正是他的心理。

  着眼点实际上是心理分析问题。当选用一个角色-叙述者,而这个角色又不是主角时,对两个问题的回答仍然是相同的——正是这个角色-叙述者讲述了这个故事,小说又分析了他自己的心理;这同使用主角-叙述者时的情形一样。记住以下明确的限定会对你有所帮助。这就是无论何时,没有哪个角色能去分析另外一个角色的想法。这是不言自明的,而那些看不到小说和生活之间相似之处的人,却往往忽视了它。

  当选择了身处小说之外的人(也就是作者,他用第三人称讲述发生的事件)作为故事讲述者时,你就碰到了占首要地位的问题——确定着眼点。这样一个作者应当是绝对客观的,他任何时候都不能逬人任何一个角色的内心深处去,而另一方面,他却可以选择一个角色去分析他的心理。一般来讲,这个角色应当是面对小说主要叙述问题的人物。第三人称叙述者可以被选为是无所不知,或是无所不见的。他可以决定采用两种着眼点来描述同一个事件。而通过作出这样的决定,作者立刻就限制了自己小说的统一。如果只用单独一个人物的眼光和意识来向读者展现小说中的事件,就可以获得这种统一;否则,便只好牺牲它。在这一方面,你的任务同剧作家的任务是十分相近的。剧作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主角演员身上。为了帮助主角演员,他又在舞台上设置了其他的人物。他让他们讲话,但对他们头脑中的思想,却只能用对话来表现。你可以直接通过心理分析来走捷径;但是,当你分析了小说中不只一个人物的思想时,你就会目无全牛了。而始终注意到整篇小说的统一性,却正是短篇小说作者的重要任务。他更感兴趣的是小说中心人物——作者努力表现他要去解决一个自己面临的主要叙述问题——的反应,而不是其他角色的反应。在大多数小说里,这个角色的外貌、行为、思想或感情,正是短篇小说作者的兴趣所在。其他角色不过是作为陪衬出现的,他们要促进或阻碍主角试图解决主要叙述问题旳行动。如果你读了高尔斯华绥写的《木乃伊》就会发现在通篇小说中都以某个角色的思想为着眼点的一个例子。小说讲的是尤金·当特的故事,这是他的问题。整篇小说从头到尾,并没有分析其他角色的思想。

  圣约翰的小说《缠人的夫人》是有着几种着眼点的小说的一个形象的例子。在小说中有些地方,是以伯克·英为着眼点,而在另一些时候,却是以格雷陈·英为着眼点。一般来说,女作家在统一小说着眼点方面似乎比男作家们有着更多的困难。在经过多年研究之后,我现在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把女作家考虑在内,大多数短篇小说写作教师所一再强调的,在短篇小说中只应有一个着眼点,就成了一个“违反它比遵守它更会受到尊重”的要求。在掌握十分重要的保持着眼点统一的方法方面,男作家比女作家看来要更为敏捷。心理学上对此种现象的解释我并不感兴趣,我仅仅是指出它而已。

  你会注意到,在第三人称的客观描述法同分析的描述法两者之间是有区別的。一般的区分是在主观的和客观的两者之间。“主观的”写作方法是不可取的。在有的小说里,作者加上了这样的评论:“就这样,他走出了小说”。这可以说是十分机智的评论,但却把读者从对小说事件感到兴致勃勃的飞机上一下子拉回到地面上来;而在此之前,作家描述的那些事件在读者看来还近于真人真事。这是作者个性的一次愚蠢的冒险;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更冒失去读者兴趣的危险。无论何时,当作家成功地使读者不再意识到周围的环境,而沉浸在小说事件中时,读者就讨厌作者插进小说里来。一旦他这样插入了,小说也就不再是第三人称的小说了;它变成了一个杂交品种。诸如此类的评论——“当汤姆·多利恩再度出现的时候:你要好好考虑一下他的情形”,或是“汤姆·多利恩走出门去,也就此走出了小说”——除了减损了小说那必不可少的戏剧性描述之外,还毁了读者头脑中认为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件幻象;因为它提醒读者,这些事件并不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而是由一个可以见着的操纵者安排出来的。这就像舞台上的魔术师让你见到了野兔是怎样装进帽子里去的——而其后他正要从那里把它拿出来以让你大吃一惊。

  你会看到,着眼点问题只出现在使用第三人称讲述的小说中。每当你构思或计划写作小说时,这个问题就提了出来;在你要描写小说里的一个场面时,它又会在小说里被提出来。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是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他的微妙的行动,激烈的行动,以及他的思想和感情来表现他的反应。对小说统一的要求将引导你只去分析其中一个人物的思想感情。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形,作者有意选用两个不同的人物作为着眼点来讲述这个故事。当人们额外地又去分析次要人物的思想感情时,一般来说对此的解释是很简单的,这是因为,比起坚持只对主人公进行分析的严格的统一来,这样做会更容易些。去探究次要人物的外观和行动,通过插人旳分析来告诉读者这些人物(包括主角)在想些什么,这都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如果它们是必需的,那还情有可原;但情况却很少是这样的。这样做几乎总是要削弱趣味的统一性。它使读者不知所措,读者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因为他不知道那个唯一的问题是什么。你会记得,叙述问题之所以是一个叙述问题,正因为它是一个角色对一种事态的反应。

  如果有了着眼点(对心理的分析)的转换,读者就会不知道这是小说中那个男人所面临的问题呢,还是那个女人所面临的问题。他就会先是认为这是书中这个人物的问题,接着又认识到这原来是书中另一个人物的问题。每当你让读者 去探究一个次要人物的思想时,他就会(至少是在那段时间)对次要人物更感兴趣,而不是对主人公。这是危险的。在作者以第三人称开始去分析主角思想的小说里,决不应允许读者的兴趣背离主人公所面临的问题和主人公的性格反应;只要作者是希望保持着眼点的严格统一的话。

  当然,这通常也是可能的——让小说的第一个场面是纯粹客观的,然后作为这个场面的结果,展示出其中一个人物遇到了一个问题;其后,你就可以用他的观点来描述小说了。在《沉沦》中,情形就是如此。叔叔和侄儿之间的那个场面是客观的,作者没去分析哪一个角色的思想。而在第一场过后,就是以杰宋的思想为分析的着眼点了。

  你也可以在小说中间停顿下来,再从对一个角色的思想分析转向纯粹客观的处理。这就是说,你可以在一个场面的进程中不再去分析角色的思想。在这种情形下,场面就被客观地描述出来。

  本节是要告诫你防止这样一种倾向——由于分析次要人物的思想而使读者兴趣转移;而如果了解了有关写作技巧的原则,本来是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免这种兴趣转移的。为了解决叙述问题,有时让读者知道次要人物的某些想法也是必要的;而为了了解一个人头脑中的想法,并不总是需要去加以分析;因为思想是没有说出来的言语,而言语就是说出来的思想。你可以用言语来代替思想分析。

  不必担心会有长篇独白,因为如果一个次要人物的头脑中有许多相互矛盾冲突的想法,而它们对于理解小说来说又是必要的话,那就很可能是你在着眼点方面作了错误的选择;而这个人物的着眼点本应是这篇小说的唯一着眼点。让次要人物说出来他们在想些什么。打断长篇大论并不困难,或是你作为作家加上描述性的评论,或是插进另一个角色的评论。写作技巧越高,就越容易做到这一点。

  当我提到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时,并不总是在说主人公一定就比次要人物更重要或更有趣,而是说他是面对主要叙述问题的人物。

  你马上会想到这种可能性,一个角色的反应引起了你很大的兴趣,你非常想分析他心中的想法;但是你认识到,这个角色是个招人反感的人,很难赢得读者的同情!于是,在确定着眼点的问题上,你只得裹足不前,举棋不定。

  在一篇名叫《针尾鸭湖上的插曲》的小说里,科布先生作为有经验的小说家,很慎重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他以谋杀犯为着眼点来描述这篇小说,而后又把它加在开端和结尾中间。这里,在小说形式方面,就有了一个戏中戏的现代版本。这不过是一个故事中的故事。主角和要去解决叙述问题的人是侦探,他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严格的意义上——一个人物努力去解决主要叙述问题-——这篇小说没有主体部分。代替了这种自然的主体部分的是一个人谋杀了另一个人的故事。我们是以谋杀犯为着眼点,来看待这个事件的(在正常情况下,这应占据小说的主体部分)。

  这是此类情形中的一种,其中,着眼点的转换是允许的,而且仍然不失其艺术性。侦探是主人公,尽管他并不是最使人感兴趣的人物——也就是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是有趣的人物。在处理小说中的主角和次要人物时,主要的不同一般在于他们各自占用的篇幅不同,他们各自身上兴趣的集中程度也不同。次要人物通常只作为主角的陪衬物而存在,或是作为他的对手。在作为对手时,他往往能得到较大的篇幅。当然,在爱馉小说中,某些角色井不是作为角色存在的,实际上只是作为要去争取的奖品而存在的。你会记得,普通的“完成式”小说就是写某人通过努力去赢得一种奖品来实现一个目的,在爱情小说里,如果讲的是男人的故事,那么奖品就是一位姑娘;如果是姑娘的故事,那么奖品就是一个男人。有经验的作家让次要人物的行为来反映他们对主角的看法,并因此从对次要人物言行的描绘中得到了更多的东西。你已经看到,利用其他人物对某个人物的反应,也是刻画人物时采用的手法之一。

  有时,作者甚至描写了一个十分有趣的人物,却没去分析他的思想,而只是分析了地位无足轻重的事件旁观者的思想。通过对其言行的客观的描述和次要人物对此的评论,作者展现了他最感兴趣的人物的性格。然而,就一般情形而言,由于短篇小说只关心主角所面对的问题,你就应当尽可能地把你和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主角身上。比起其他角色来,你应给他更多的篇幅。你应当始终让他和他的问题呈现在读者眼前。对这些场面,你可以给予客观的描述。你应当使主角的个性渗透在整篇小说中。要记住,小说是对一个角色的努力所作出的形象的描述,他不顾阻碍,或是要实现要个目的,或是要解决某个问题。为了能有一种严格的戏剧性描述,这些障碍物展现在读者面前时,应像出现在主角面前时一样。对那些他不能在场的场面,你应加以客观的描写,不要任何分析。主角不应知道其他人物在想些什么。他可以去揣测它们。他可以听到其他角色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是流露自己的感情。他可以从其他人物的外表和行动中推断出他在想什么或是感觉到了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任务并不困难,十分简单。你总是可以利用这句话“他(主人公)猜想道”,或者可以说“他(主人公)从这一点推断出”。

  分析一个次要人物的思想感情,以便知道他所想的和感觉到的,没有任何必要。这些思想感情可以通过他的外表和言谈举止来加以表现。关于你在计划整篇小说时所会遇到的着眼点问题,就谈这么多。但是,让我们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是怎样受到那些你打算展现给读者的场面的影响的:

  你会记得,为了给任何场面以叙述趣味,必须在角色之一面前展现一个目的。这个叙述目的并不一定就是主角要实现的那个。例如在《一劳永逸》这篇小说中,从第71行到第171行,是在莱缪尔·高尔和吉登·希格斯比两人之间的一个场面。其中是以吉登·希格斯比为着眼点,而场面目的却是莱缪尔·高尔的。他劝吉登·希格斯比走过去同那三个陌生人搭话。虽然场面目的是莱缪尔的,他却只被加以了客观的描述;而受到分析的却是吉登的思想。这是因为,整篇小说都是以吉登为着眼点的,主要叙述问题是他的。如果你在这方面有任何困难,不要就此灰心丧气。你面前有一条走起来很轻松的道路。如果你倾向于这个场面的叙述问题是“莱缪尔·高尔能劝动吉登·希格斯比过去同陌生人谈话吗”?那么在你看来,这个场面就应以莱缪尔·高尔为着眼点;为了能保持以吉登为着眼点,你只要换一种方式重新表达场面叙述问题就行了。它读起来应是这样的;“吉登·希格斯比能不听莱缪尔·高尔让自己过去同三个陌生人搭话的劝告吗?”保持单一的着眼点,就像在写作短篇小说过程中的其它问题一样,是个技巧问题。

  要时刻牢记,选择叙述者或着眼点只是手段,是用来确保可信性或戏剧性效果的,确定一个着眼点,是因为用了它,事件的影响就可以被最富于戏剧性地表现出来。读者看到,小说中的事件受到了一个角色的感情的渲染,如果我们看到某个角色受到了事件的烦扰,而事件又是带感情色彩地被表现出来的,我们就会感到那个人物受到烦扰是不无理由的。如果看到事件对一个角色的影响激起了那个角色的情感,作为读者,我们就会对此感到兴趣。

  从头到尾读了“以场面为单元”那一节,你会看到,事件对角色的影响属于场面第五步骤,而第五步骤就是情节步骤。正是每个场面的第五步骤,为读者增强了情节的戏剧效果。从场面里各种力量的冲突中,产生了戏剧效果;而读者是在场面的第四步骤中明白这一点的。场面结束时,读者意识到了一种戏剧性的危局或情节。情节中效果最强烈的戏剧因素是读者那种感到灾难迫在眉睫的感觉。通过那个以他为着眼点来解释小说行动的人,这种感觉最易于传达给读者。有时,一篇小说的着眼点同它对叙述者的选择是一致的。在第一人称-主角的小说里和在由第一人称-叙述者(但不是主角)讲述的小说里,情形就是如此。在用第三人称的小说里,着眼点并不是小说的讲述者,而是小说中的角色之一。记住,着眼点并不一定非是主角不可。

  主角就是要去解决主要叙述问题的那个人。例如,小说主角可以是一个县行政司法长官,他在努力使自己再度当选。叙述者可以用第三人称,他从不在小说中露面,完全是藏匿不见的。然而,我们却可以选这位长官的妻子作为着眼点。在这样一篇小说中,我们只分析长官妻子的思想感情。在每个场面的第五步骤,可以去总结她的想法。从这些想法里,读者总识到,场面对她的影响就是增加了灾难在迫近她的感觉,或是增加了危险的冲突在威胁着她的感觉。

  这些想法是场面的影响,是场面的第五步骤。对预期的灾难的反复强调,将会逐渐增加情节里的悬念。用这种方法,能使读者与小说人物产生共鸣:并意识到这种戏剧性——它能给一系列的事件以一种它们靠自身难以达到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能写出好的第五步骤的能力才得到了髙度的评价,作家又在极为努力地去争取获得它。

  写作场面前四步骤的能力是容易具备的。能以这样的方式写出场面的第五步骤——显示出这个场面同整个情节的戏剧性的联系——是写作高手的一个标志。当我们着手处理现代短篇小说写作技巧的其它方面的问题时,再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眼下,我要求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有关选择着眼点的问题上。对此的研究能使你弄明白以下的原则:

1)着眼点的问题只存在于用第三人称讲述的小说中。 

2)虽然以第三人称讲述的小说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想法,来使不只一个人物作为着眼点,但这种着眼点的转换会搞乱读者兴趣的统一。

  (3)除了一个角色之外,其他所有角色的思想最好通过言谈表现出来。

  (4)可供作者选为着眼点的角色(对他头脑中想法的分析,决定了着眼点)有:

a.主角。

b.主角的敌手。

c.一个次要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