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医隐》系列之《伤寒易玄》之十

 johnney908 2015-01-17


 

92: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紫极曰:咽乃诸阴所过之地,若干燥者,则阴中津亏,不可以发汗,发汗之禁忌,津液亏损者戒之。

93: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紫极曰:淋家小便不利,津亏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动血。

94: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庢。

紫极曰:疮家化脓,郁热在中,耗散其精,不可发汗,发汗则精伤,筋不得养则窒。

95: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紫极曰:汗血同源,衄家常血自鼻窍而出,发汗则血亏,其脉下陷,目直视不得合,难以眠。

96: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紫极曰:亡血家血虚,其脉芤,发汗则血更伤,阳随之而去,必振寒。其血亏以苍白,

97: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宋本】缺方,【桂本】存禹余粮丸方如下:

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两  干姜三两

右六味,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紫极曰:汗家常自汗出而阴有所亏,复发其汗,则津液亏,心神不得养则恍惚,水无化源则小便不利而热,已则阴痛,与禹余粮丸。

98: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

紫极曰:汗而复汗,阳气随汗而出则内寒甚,此所谓热之不热,无阳也。胃中寒则不容于物,冲而上逆,呕吐,甚者吐蛔,蛔虫生存之环境在温热,今胃中寒,蛔亦无法生存。当理中法温之。

99本先发汗,反而下之*【宋本】作“本发汗,而复下之”。【桂本】作“伤寒,未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

100:本先下之,反而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紫极曰:有表者首当解表,里实者当急下之。若有表证而下之,则邪随之内陷,有里实而汗之,则里津液更亏,此之为逆。

10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榖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紫极曰:太阳伤寒医误下之,邪气内陷里寒生,下利清谷,胃中无阳也,寒邪在内,身疼痛,急当救里以四逆汤。内得温而大便自调,则知里已温,身疼痛表证尤在者,再救其表,以桂枝汤调和阴阳。

102: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若汗之不差,而脉反沉,当救其里,宜四逆汤。@@【桂本】无此条@@

紫极曰:发热头痛体痛而在太阳之表,当汗之,不可令如水淋漓,若素体阳不足而过汗则阳出之甚而内寒生,脉反亦沉,急当救里以四逆汤。

103:太阳病,其人冒*【桂本】此三字在“俱虚”后*,先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因冒症*【各本】作“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紫极曰:冒,中原方言,顶着。其人素体弱,太阳病,冒之状,头晕目眩,先下之而伤里,复发汗伤表,体质本弱,此表里自俱虚,误之治也。冒家太阳病,汗出自愈,若里未和,汗自出后而复下。若先下而复发汗,医之误。虚家伤寒,或桂枝汤调其阴阳,或小建中建其中气,得正气足而自汗则愈。或里未和,调胃承气汤微调之。不可以更伤津液。

10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微,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紫极曰:阳脉者寸,阴脉者尺,太阳病治之而未解,脉得阴阳俱微,此邪气已弱,正气欲复,必战汗而解,所谓战汗者,正气复而邪气退,阴阳调和而汗自出,得汗而解之。若寸脉微,邪气在表已退,汗出则愈,桂枝汤主之,若尺脉微,邪气在里已退,调其胃气则愈,调胃承气汤主之。

10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紫极曰: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中风温病之轻证,汗出则营弱,发热则卫强,桂枝汤调和阴阳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