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部分 ‘ 1.加减参赭培气汤(段风舞) [组成] 生赭石15克太子参10克生怀山药15克天 花粉lo克天冬10克鳖甲15克赤芍药10克桃仁10克 红花10克夏枯草15克生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焦山楂 30克泽泻15克猪苓15克龙葵15克 白英15克 白芍 10克焦六曲30克三七粉3克(分冲) [功效] 调气,化瘀,利水。 [主治] 肝癌。 [用法] 水煎服、视病情增减日服量。 、 [方解] 段氏认为,肝癌一病是由于长期情志不舒,肝郁气 滞,血行不畅,致使瘀血内停所致。瘀血阻滞气机,进一步加剧 血瘀,瘀久则水湿内停,水瘀互结、阻塞脉络,而成痞块、积聚。 或因肝郁化火,或因嗜酒无度,湿热毒邪内生,阻塞脉道,瘀血 内停,水毒内生,水瘀互结,痞积而成。所以治病求本,需调气、 化瘀、利水,使瘀血去水湿利而气调积消。 方中生赭石生新凉血,镇逆降气,祛痰止呕通便,引瘀下行; 太子参、山药培中养胃,防止开破之药损伤脾胃;用天冬、花粉, 其药理实验既有抗癌作用,且能护胃液,以防开破之药其力猛峻; 桃仁、红花、鳖甲、赤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兼以通络;泽泻、猪 苓利水化瘀;生芪、枸杞益气滋补肝肾;焦山楂、焦六曲健脾和 胃;龙葵、白英清热解毒,凉血利尿。 (加减] 有黄疸者,加茵陈30克;有腹水者,加商陆10克、 牛膝10克、大腹皮10克;局部疼痛剧烈者,加郁金10克、元胡 10克、凌霄花15克、八月札10克;腹胀甚者,加大腹皮6克、厚 朴10克、木香6克;呕逆者,加旋复花10克、柿蒂10克;口干 渴甚者,加沙参10克、麦冬10克;大便干燥,数日不行者,加 瓜蒌20克、郁李仁12克。 [按语) 据有关资料统计,死于肝癌者,绝大多数与乙型肝 炎病毒(HBV)感梁有关。所以,积极防治乙肝,尤其切断乙型 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活肝)向肝癌发展是治疗上的突破口。通 过中医治疗如果湿热蕴结不致化生痰瘀、脾肾两虚不致三焦水道 不通,则“痰、瘀、“冰”三者不致互相成为“瘀积”,最终不能形 成肝癌。 . [典型案例] 冯某,女,56岁,门诊号46675。 据述有肝肿大史,曾怀疑慢性肝炎及胆囊炎,后因反复发热, 肝区作痛而来院就诊。体检,肝肋下8公分,剑突下11公分、质 硬表面不光滑,左锁骨上可扪及淋巴结。1988年7月22日同位素 扫描提示,肝大,肝左右叶间占位病变。超声波示:肝明显肿大, 以左叶为主,肝波较多,肝右叶较密微波,剑突下较密微小波,伴 囊状2束。9月28日查甲胎蛋白火箭电泳,定量大于1000毫微克 /毫升,碱性磷酸酶大于51单位。拟诊:原发性肝癌,可能由慢 性肝炎发展而来。 治疗经过:1988年5月18日初诊,主诉数年前因丧偶,长期 抑郁,经常有胁隐痛,近来反复发热,体温常在38039℃之间,纳 谷不香,神疲乏力,化验转氨酶76单位,苔白腻、脉细弦。辨证 为肝气郁结、血行不畅。投以本方,治疗一月,转氨酶恢复正常, 以后经过一系列检查、肝癌诊断逐渐明确。辨证主要抓住两个重 点:第一,巨大的块(肝脏肿大明显)坚硬如石,推之不移,为 气滞血瘀成积;第二,患者反复发热,乃热毒内蕴之象,故治当 行气化瘀,利水解毒。守方连续服用3月余,症状改善,病情稳 定。1989年1月查甲胎蛋白火箭电泳,定量<31毫微克/毫升。 1989—1991三年间陆续以本方加减,伍以一贯煎等方剂。目前患 者一般情况尚可,偶有发热、肝区隐痛、腹部症块依然,91年6 月B超提示肝癌,已存活三年余,现仍用中药治疗观察。 通讯地址: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邮编:100000。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9. 癌症科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