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体捐献在南京:死则死矣,一把火烧了多可惜

 山里人的书架 2015-01-18

遗体至少保存3年后才能使用

据了解,目前南京红十字会每年接收的110多具遗体中,三分之二归南京医科大学,其余的分配给东南大学医学院。

祝纪山,1980年来到东南大学医学院任解剖课老师,兼任遗体接收站的日常管理工作。他回忆,当初南京有8家医学院校申请接收遗体,但红十字会经过资格审定后只批准了2家,主要是因为南医大和东大医学院设有解剖系,有懂得解剖教学的老师,还配有储存遗体的大池子和懂得尸体保存的技术人员。

祝纪山介绍,当捐献者去世后,家属只要给遗体接收站打个电话,告知捐献者的姓名、捐献编号和去世地点,2小时内,工作人员就会开车去把遗体接走。

当遗体接到医学院并确认了相关手续后,工作人员会对遗体进行防腐处理。遗体接收站不会给捐献者开追悼会也不设纪念堂。在医学院的解剖楼里有一个遗体告别厅,工作人员会让家属在这见捐献者最后一面,并举办一个简单庄重的告别仪式。“当遗体被推进尸库后,我们会让家属留步,之后就不让见了,同时我们会做好捐献者个人信息的保密工作。”捐献者的遗体一般会在尸库中保存3年后才能使用。

每年接收的110多具遗体并不能满足这两家医学院校的教学需求。南京医科大学解剖系主任丁炯曾对媒体表示,每年最少要接收200具遗体才能基本满足该校本科生的教学需求。而如今,南医大每年只接收70多具遗体。

相比于供教学用的遗体,供器官移植的遗体就更加稀缺。据南京市红十字会数据,南京从2010年至今共实现43例器官移植,其中2014年实现24例。目前南京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和可供移植的器官比大概是30:1。

全国范围内,每年约有30万人等待器官移植,只有1万人能够实现移植。这些器官中肝脏和肾脏最缺。有媒体报道,目前在黑市上买一只肾约需要40万元,买肝脏至少需要十几万元。

专门安葬南京遗体志愿者骨灰的纪念林

解剖时对遗体鞠躬致敬

东大医学院的解剖教学中,一般6-8名学生解剖一具尸体,由一两名学生担任主刀,其他人担任附刀。解剖教学从毛发开始,直到让学生完整解剖一具尸体。

解剖课的老师们表示,供教学用的遗体在数量上还是很紧张的。祝纪山老师介绍,西方国家医学院校的解剖教学一般4个学生一具尸体,而他们是6-8个人一具,这样的分配使得每个学生动手的时间比较短。“如果尸体比较多,学生上台动手的机会就比较多,解剖就会更加熟练。”

学生第一次参与完整尸体解剖时,老师会让学生对捐献者的遗体鞠躬致敬,并重温医学誓词。解剖过程中严禁拍照,老师会要求学生们的动作一定要轻柔,如果有毛发掉到地上,学生们会把它捡起来包好。

有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人体解剖时会有不适反应,倒不是觉得尸体恶心,而是因为保存遗体的液体气味难闻。东大医学院遗体接收站的魏刚老师说,老师和学生们对遗体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毕竟他们都曾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

当遗体被使用完毕后,医学院会集体送到殡仪馆火化。祝纪山老师介绍:“一般一学期集体火化一次,一次十几具遗体。骨灰由遗体接收单位、红十字会、殡仪馆三方协商处理,一部分会被深埋。”

南京的雨花功德园建有专门安葬遗体捐献者骨灰的志愿林。每年南医大和东大医学院都会组织老师学生前往祭奠。今年,这片志愿林将搬迁至南京铁心桥的西天寺墓园,捐献遗体者也将会有一面刻有他们名字的“幕墙”。 南京市红十字会“志友”组织副总干事赵玉坤说:“这是对捐献者的一种尊重,也对他们的家属有一个交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