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探究

 智夫勤 2015-01-19

课堂教学要高效,师生互动也必须是有效的,根据课堂实践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教师的“动”

1、教学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来自于学生的需要。通过预习了解学情不失为一种好方。

2、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流程。课堂上老师应该在学生不断的提问中及时地提供各种有效的帮助,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当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时,老师要马上判断:这个问题的结症在哪儿?他理解的障碍在哪儿?学生可以无障碍地通过哪些?需要老师帮助些什么?怎么来帮助?
      3
、课堂讨论时,教师要推动各种见解的表达,使学生各抒己见。
      4
、与学生沟通中尊重对方是基本的原则。倾听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态度。当老师没在倾听孩子的交流时,课堂班级中的倾听氛围是建立不起来的。所以,教师的倾听要能听出信息,在听中迅速地分析与理解,听出学生的诉求,接着顺学而导。
      5
、要有准确判断目标达成与学生现状落差的能力,要有发现学生需求的能力,要有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在真实中成长,在现实中成长。
        
二、学生的“动”
      
在课堂中,要加强师生互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合作学习,搭建“动”的平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通过师生、生生的多项互动交流,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表现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

2、质疑问难,激发“动”的诱因。在语文课上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生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受问题。如我在教学《夕照》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复习前一课《海上日出》,然后让学生找“日出”的反义词,再引入新课,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描写日落的段落,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劲上来了,提出了不少问题: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日落的过程的?除了写太阳外,还写了什么……

3、组内交流,落实“动”的效果。根据所提出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师生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梳理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重点讨论,达成共识。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记录员整理好,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组间竞争,增强“动”的激情。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或解决的方法,或学习效果在组内进行交流时,可通过组间竞赛展开,这样既巩固了合作学习,又增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如在上语文实践课中,我采用小组之间竞争方法,让学生完成各项活动。这样,小组成员为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了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语文课上,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及时掌握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疑难之处,引导学生深入自主探究。(来源:国校长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