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徳

 六甲六丁 2015-01-19
                                                                                             秦烽/文 

‘徳’之一字由来已久,道学的精髓《道德经》,先讲‘道万事万物的起源和发展规律再讲的修持。是古易有易徳、医有医德、武有武德、、、各行各业都有它的道和相应的品德操守;若偏离了道,纵持技高然不得正位多损冥福,损徳获利终有覆辙之险。

古人初创五行学说即为我们提出了做人的准则,木、金、火、土、水各对应仁、义、礼、智、信;学习古人的文化必先进入古人的思维,恪守古人的做人准则,方能参悟圣人易道的精髓和灵魂。是故未习易先修德。命理是一门阳学,形而上学,若无高尚的操守,端正的品行,恐怕驾驭不了这门上古玄学。若江湖名利习气太重,于己学之无益,于众指点人生误人前程。从古至今习易者众,然多贫寒困顿之人,迫于生计习易不精已从业江湖,研究多是维生或忽悠小技,法与阴阳甚少参悟。到最后竟沦为街头术士为五斗米折腰的维生工具、、、还曾一度遭遇封杀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易学多少年登不了大雅之堂,此为主因。易学历尽风霜至今在多位先辈的发扬和后辈的精勤修习完善下总算曙光渐现,古人习易先修德再参悟,学识与品德配位。有成者多学识渊博淡泊俗利大都是高官贵贾的座上宾,谋士。不为良相也为良医。今人与古不堪相比,人品修为学识相去甚远,我们的修习进阶之路还有很远很远、、、!

习易,当以修心为要。人在江湖,总有许多面对诱惑和考验定力的时候,纵使生活多磨砺,当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永嘉大师曾说过:穷释子,口称贫,实则身贫道不贫、、、道丢了,学点小术有如无根衰草。立世立命,难矣。

易学修行分三个层次,初层次是术多用于预测;中层次是法,通了术就会去研究法,寻规律,找法则;高层次即是道,找到了规律和法则就会溯源而上研究它的来去之处消长转化之法;为人调理阴阳,治病解灾,解惑答疑,示人修心向善,成就人格之途,这就是高层次之道学入世的功用。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真正的善是顺阴阳合天道,若无善心大志只能学点皮毛做个下士停留在术的层次,想悟法,很难。言尽于此,学习的条件、方法和层次我已告知,命理的基础知识也会在初作《造化元》一书中尽数阐述,以后还会有相应的学习内容相继推出,至于学和用,得多少?一切尽在缘分和造化,非我所能掌控。
 
 

 更多精美博文请点击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