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喻嘉言讲中医(第一讲)

 为什么73 2016-07-09

听喻嘉言讲中医

 

原著喻嘉言

述者芃澜

 

喻嘉言,名喻昌,字嘉言。约生于1585年,卒于1664年。江西新建人。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著作有《尚论篇》、《尚论后篇》、《医门法律》、《寓意草》。

今日起,芃澜以述者之法,将喻嘉言从历史中请出,于“腔调中医”,请他和各位讲讲中医。敬请关注。

 

 

一 、喻嘉言讲《伤寒论》

(述自喻嘉言《尚论篇》)



 第一讲:开头的话:参悟医道的法门


(喻嘉言先生结跏趺坐开始讲了。)

 

    列位,

   混茫初开,文明刚刚露头的时候,有那圣神般的人物,把什么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所谓“民用未兴,药草先备”,是医药之事,在最重要的位置呀。

    为什么?

    因为医道关乎着人类自身的性命啊!

    你看那《黄帝内经》中怎么写的?

   轩辕黄帝遵奉自己的大臣岐伯为天师,每每听到岐伯讲述到医道的典要,就会无比虔诚、恭恭敬敬地接受下来,然后用金匮玉函,将这些内容小心地收藏起来。于是医道得以绵延传承,神工名医随之继起,扁鹊、仓公以下,代有传人。

一直到我们今天,历代医家著作皆在,他们有的发挥方书,有的抽扬脉理,可以说是灿然天地之间了。很了不起,对不对?

然而,我要说,真正的医道,并不是只在这些文字里面。


那么医道在哪里呢?

想想在没有被整理记录成为文字,存放在灵兰之室之前,那些医经中的观点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究竟是怎样的神悟,能够独自探察出那些鸿蒙的奥秘?

那种从宇宙万物显化的迹象中体味出来深刻的道理,那种借助“因象得义,因义得神”的独特思维模式,那种“从无文之文,解画前之卦”而归纳演绎而出的规律运算方式,才隐匿着最高的人类智慧,是人心得以抵达道心的终极法则呀。

可惜呀,能够把这种思维过程,这种把握道机的能力,清楚地昭示后人的人,或者传承了这样的绝学的人,都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难以目睹的了!

不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会出现晚世这种“道降术升”的局面,所以今天医事不振由来已久了。

哎呀,或者是我这个人少见多怪了。

但我真的担心,医道的道一旦丢失了,那么医门一途,真的是黑若夜行。所以,我还是忍不住想把这些问题拿出来探求一番。

我的方法是将古人的书拿出来,重新的游历一番。

古人的书多了,所以泛泛涉猎不亚于管窥蠡测,只有抓住那些最根本的经典,方能总揽精要,体近玄珠妙谛,于是有机会贴近古圣人的思维,进入道境!

你要问,凭什么说这样做是可行的?

我告诉你,古人和我,其实是一样的。只要我们能够进入同样的道境,同样处身在那种穆然无眹的世界里,去剖抉共同的面对的性命话题,那么古人书中所说的话,就会成为与我心心相印的历历在目的情境。

古今天道运行的规律是不变的,古今人自身的生命规律也是不变的,古人既往,但有我负荷,这其中的探求心路,也就是一样的。只是,我们自己还只不过是一个未被启迪的人,内心中还未曾被道所照亮。一旦借助古人医经的指引,将自己摆进去,结合天地宇宙生命的疑问,再来直观体悟,今天的我就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古人心中的道。这就是我所说的方法了。

当初,阿难问世尊说:“古佛以何人为师?”

师尊回答说:“以吾为师。”

这就是师尊诞生时指着天上地下说“唯吾独尊”,所宣示的宏旨啊!

由此可见,“我”的份量!

明白了这个道理,天地古今的差距就不再是一个围墙,能够阻隔我对于道的感悟!

这个“我”不是说我喻嘉言怎么怎么样,而是说,如何以“我心”去求“道心”的“我”。便是要把我的精神和呼吸都能够与古人的精神和呼吸,放在一处,那么就能够真正的进入道境,与古人潜通一脉,就好像穿越了一样当面听取古人的述道。

凡是古人所阐述的话语,都如同阳燧方諸感召水火一样,顿时与我心相互感应,不再是艰涩难懂,而是清清楚楚,明白晓畅的了。

这就是我治学方法了!这与那种借助古文的经典而炫耀自我创建的高明,或只知茫然因袭,全然不解其义做法,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从今天开始,我们且这么走一遭。这开始选的便是《伤寒论》了。

我常常叹息《伤寒论》,是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可惜今天我们读的版本,中间夹杂了很多后人的知见,反而成了尘饭土羹,莫适一用了。

要使其精神可见,必须以前法,且以自然之理,引申触类,以求别开生面不可。

各位,若有兴趣,不妨关注芃澜的“腔调中医”,一起去重新读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