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惟我独尊】历代对教师的称谓及出处

 老包书屋 2015-01-19

历代对教师的称谓及出处

 

      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对教师的称谓也不同。自孔子的门徒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来夫子成为对教师的尊称。

      师: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傅:《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师资:先秦以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

      西席、西宾、讲席:汉代对教师的称谓
      经师:汉代以后历代对传授经济教师的称谓。

      师保:《礼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谙德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归诸道者也。”
      先生、老师:《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韩愈《进学解》:“国于先生晨入大学。”
      宗师:《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
      老师:《示侄孙伯安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几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明清两代生员和举子对主试的座主和学官称“老师”。
      教习:学官名。明代选进士入翰林学习,称庶吉士,命学士一人任教,称为教习。清末兴办学堂,其教师也沿袭教习。
      教谕: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官。元明清县学皆置教论,掌文庙祭把,教育所属生员。
      教授:原为学官称谓。宋代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学校课试等事。元代诸路散府及上中州学校和明清的府学亦置教授。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自以不习吏事,就教职,选授江南府教授。”
      助教:国子监教师,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于博士传授儒家经学。
      学博:唐代府郡置经学博士一人,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教官为“学博”。清代它又成为州县学官的别称。
      学录:宋元明清时国子监所属学官。掌执行学规,协助博士教学、元代路学设学录,协助教授教育所属生员。
      学官:又称“教官”。指中国旧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
      监学:清代中等学堂以上设监学;掌稽察学生出入。考察学生功课勤惰等事。
      司业:隋以后国子监设司业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历代沿置,为学官,至清末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司业博士为之师。”
      祭酒:汉平帝时始置六经祭酒。后置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属大学中教言(主管官)。隋唐以后称国于监祭酒,至清末废。
      学政:宋代太学的教官。《宋史·汪解传》:“熙宁大学成,分录学政。”
      讲郎:讲授经书的官员。《后汉书·儒林传》:“又识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
      太保: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的官,也称太师太傅。

      先生:古代对“门馆”、“私塾”老师中年长者的尊称。
      讲师:古代对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称“讲师”。
      助教:为“国子学”(后称之为“国子监”)教师的称谓,其任务是协助博士教授生徒。
      教谕:宋代以后历代对京师所谓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的称谓。
      教习:明清入选翰林院的进士(庶士生)之师的称谓。
      训导:明清时期,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掌教育生员,其副队员绵称“训导”。

    山长或院长:学院中讲学教师敬称。山长或院长并总领院务。
   师保、师友:古时贵族子弟有师有保,弘统师保。晋代有师和友在诸王左右陪侍辅导,
故称“师友”。
另外,在古代对教师还称为“学师”、“师傅”、“外傅”等。古代贵族到一定年龄要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

      在七十年代,对教师(知识分子)还有另外的别称“臭老九”,那是“四人帮”年代对教师和知识分子倒行逆施,这已成为“历史”了。在八十年代以后,“园丁”当属对教师最“流行”的称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