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河州砖雕 谁来静守寂寞雕“时光”

 侗乡人1961 2015-01-19
面对河州砖雕 谁来静守寂寞雕“时光”
               
               
                  日期:2014-02-21 11:04  作者:  来源:中国甘肃网 
点击:77

               
               

                 




  轻抚那些刻在青砖上的精美图案,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静止。在历史演变中,沐浴了前朝风雨的砖块默然无语,岁月却赋予它们一种沧桑而不凋零的美。河州砖雕,作为传统民间艺术之瑰宝,跻身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历史的长河中,精美绝伦的砖雕艺术如同其他很多非遗项目一样,留下了如夏花般绚烂的文化遗产,但如何让它们得以保鲜并代代相传,成为摆在传承人及相关部门面前的共同难题……


  砖雕艺术


  砖块上绽放的艺术奇葩


  有人曾感叹,如果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砖雕则是这一凝固音乐中最美妙、最动人、最充满意境与情感的旋律和乐章。而当你面对一件精美绝伦的河州砖雕(又名临夏砖雕刻)作品时,会难以压抑内心深处的震撼,感叹人类的智慧如此巧夺天工。


  和许多在临夏土生土长的孩子一样,作为河州砖雕目前惟一的省级传承人,沈占伟少年时没少去砖雕艺术集大之地——东公馆(西北军阀马少青的官邸),每一次,馆里过庭影壁上大型砖雕《江山图》,总让他会有种一草一木皆扑面而来的磅礴之感。《百子图》里一颗颗晶莹透亮的仿佛要滴了水来的葡萄,时常让他有伸出手来去触摸的冲动。


  年少的他,一边痴痴地端详,一边感叹大块的方砖上竟也能刻出如此细腻的图案来。其实,除了东公馆,在沈占伟生活的城市里,清真寺、拱北及民用建筑影壁、照壁、门楼等地,随处都可见砖雕艺术品,仿佛是一座雕刻在青砖上的城市。


  耳濡目染中,沈占伟对神奇的砖雕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在选好的青砖上,用刻刀雕成各种花卉山川珍禽异兽等图案,切、勾、削、凿之间,冰冷的砖块就有了生命力。这一切都让这个16岁的少年狂热不已。于是,沈占伟放弃了此前一直从事的彩绘,跟着砖雕老艺人沈尕安学习在砖块上雕刻“时光”。砖雕根据工艺分为捏活和刻活,“捏活”是先把黏土泥巴,用手和模具捏制成龙、凤、狮及各种花卉、鸟虫等图案,然后入窑焙烧成砖,“刻活”是在青砖上用刀刻制成各种浮雕图案,然后块块对接,拼成画屏。沈占伟说,对于初学者而言,“刻活”的难度相对要高一点,由于有美术根基,他的第一步,就是从刻活学起。


  800年历史


  从寻常百姓家进入国家非遗名录


  从发掘出来的大量宋金时期墓砖考证,砖雕艺术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临夏州博物馆副研究员张有财向本报记者介绍,作为一种装饰艺术,河州砖雕通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就其发展时序而言,可分为宋金创发期、明清变法期、民国成熟期和当代繁荣期几个阶段,其前后传承演变的迹象非常明显。


  临夏市南龙镇金代王吉墓的发现,为一直致力于砖雕艺术研究的学者和专家,打开了一扇追溯砖雕起源的门。仅此一墓就有各类人物砖雕9幅,动物砖雕14幅,花卉砖雕97幅,几何图案砖雕8幅以及阴阳面、斜面线砖雕若干幅。张有财说,从大量砖雕的出土,不难看出宋金时期河州砖雕工艺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装饰手法和独特的地方艺术风格,造型构图简洁明快是这一时期砖雕艺术的总体风格。


  到了明清之际,流行一时的砖雕墓由于葬俗的改变而逐渐消失,随着兴建的清真寺、拱北等宗教建筑崛起,砖雕艺术有了新的发展空间。这一时期的砖雕艺术出现了重大变化。新的要求促使这一时期的砖雕手工艺者,从石雕、木雕等艺术中吸收适宜砖雕的技法来丰富自己的创作,从而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


  进入民国时期,用砖雕艺术装饰宗教建筑和官邸已蔚然成风,大批高手涌现,并出现了闻名西北的砖雕巨匠。此时,河州砖雕技艺进入成熟期,砖雕艺术形成了细腻、工巧华丽的新特点。临夏市的周声普和绽成元就是这一时期名匠的杰出代表。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河州砖雕获得了新的生命力,砖雕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2006年,河州砖雕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回顾历史,不知曾有多少代砖雕艺人,在灯下精雕细刻,此起彼伏的磨砖声和凿击敲打声中,夹杂着艺人们吹拂雕凿而遗留在砖面上细末的“噗、噗”声……如今,在市场浪潮的冲击下,砖雕这一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瑰宝,和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都未能逃开一劫——数量多而精品少,从业人员多而大师少。沈占伟说,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已单纯沦为工匠,将其作为赚钱的手艺。如何捍卫砖雕的传统艺术?如何解决其传承中的断代现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话题。


  “社会为现在的年轻人提供了许多选择,他们已经不像我们当年可学的东西太少。很多时候,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去大城市的餐馆里端盘子,也不愿埋头忍受着漫天的灰尘从事砖雕。”沈占伟说,这一行的从业人员,显然还是有待增加的。现状让作为河州砖雕刻省级传承人的他十分焦灼和担心。


  临夏州文化馆、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马光云介绍,由于砖雕市场的不断开拓,如今的砖雕雕刻进行了许多更改,进行流水线式的雕刻,这种生产模式虽然量大了,但对传统砖雕技艺形成较大的冲击,很难培养出传统的砖雕艺术人才。


  在市场浪潮的冲击下,综观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都在传承中或多或少遇到了这样的难题。曾几何时,田间地头原汁原味的“花儿”,歌者队伍中年轻面孔越来越少;一代代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鼓子,在原汁原味的传承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历史悠久的刻葫芦,后继乏人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传承乏力,成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遇到的问题。


  临夏州砖雕艺术协会会长毛兴文一语指出要害,他说,砖雕工艺现在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后继乏人已经成为困扰这个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漫漫长路,谁还愿静守寂寞雕刻“时光”?在经济与艺术的博弈中,要保护如河州砖雕等众多艺术奇葩的生命力,任重而道远。


  市场冲击


  手工砖雕面临现代工艺挑战


  近年来,河州砖雕行业在传统工艺形式的基础上,创新出了砖雕屏风和纯观赏性的立体艺术台屏,并有了衍生品——水泥雕。


  如今的甘肃工艺美术大师、河州砖雕的惟一省级传承人沈占伟,曾在1999年凭借创新作品《博古架》而一举成名。1999年,临夏榆巴巴寺的重建工程刚刚开始。按照建设规划,这次重建中主要建筑物要饰以大量的砖雕作品,这些砖雕不仅要求雕工精细,其中两块题材内容繁复、工艺精度要求相对较高的博古架,迟迟无人敢接手,因为在河州砖雕行业中,由多个不同式样、不同内容的格子组成的博古架的雕刻是非常考手艺的高难度活计。但沈占伟接下了,经过长达8个月之久的刻苦创作,两块博古架终告完成,其巧妙的设计、精细的刀工令人叫绝。在沈占伟的刀下,则创新地把手与吊环刻成了全镂空的,吊环可以在把手活动,倘有风吹过,吊环撞击瓶身“叮当”作响,让人叹为观止。


  由于砖雕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它作为非质物文化遗产的特殊身份,近年来市场对砖雕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临夏州砖雕艺术协会等部门统计,临夏砖雕现年产量3万多平方米,总产值4亿元以上。因为市场吞吐量激增,规模化流水线式生产砖雕的企业近年来出现在河州大地上,同时,一种从砖雕衍生而来,可以批量生产的水泥雕也被广泛运用在了装饰中。


  较之传统的砖雕工艺,水泥雕则要简单许多,它的制作工艺如同月饼的制作流程一样,做好模子后,即可推出一系列相同的产品。这种批量生产,从一个模子出来的水泥雕,因工期短、造价低,被许多建筑装饰广泛采用,传统的手工艺品砖雕,无形中受到了现代工艺的挑战。实际上,水泥雕在某种意义上已冲淡了传统河州砖雕的“非遗”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