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特民歌:消失中的美

 侗乡人1961 2015-01-19
拉特民歌:消失中的美
               
               
                  日期:2014-03-25 15:41  作者:  来源:正北方网 
点击:66

               
               

                 




  一曲《鸿雁》唱红大江南北,使乌拉特民歌为世人所知。事实上,乌拉特民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着独树一帜的内容、唱腔、风格,完整地保留着古老乌拉特原生态风韵。那些悠扬高亢的旋律,带着神秘的宗教色彩,经过草原歌手们的口口相传,代代流传至今。乌拉特民歌代表着一种遥远的优美,现在正随着生活方式的渐变,逐渐失去传承的土壤,沉积于影像资料和书籍中。


  原生态的震撼力


  47岁的乌力吉其其格,是乌拉特前旗的一位牧民。长期的牧区生活,让她皮肤黝黑,身材粗壮。如果不是亮开嗓子,很难看出这位衣着质朴、不施粉黛的中年妇女,就是传说中著名民歌手。乌力吉其其格已经唱了40多年的民歌,是乌拉特草原上,至今能完整地唱出《三福》等乌拉特长调民歌的为数不多的歌手之一。她所唱的歌曲,高亢悠扬,充满着原生态的震撼力,正被录制成影像资料,供别人学习。她能唱的歌,如今会唱的人越来越少。


  乌力吉其其格的姥姥吉木斯和母亲萨仁格日勒,都是民间著名的长短调民歌手,姥姥带领女儿萨仁格日勒经常出入民间大小宴会,是解放前后,牧区最受尊敬的民歌手。乌力吉其其格从小就是听着乌拉特民歌长大的。童年的夜晚,十个姊妹围坐在母亲周围,跟着母亲学唱民歌,那悠扬的旋律,激荡在儿时的记忆中。


  歌词的内容,多为赞颂草原、骏马、家乡以及父母的恩情,但有一些,乌力吉其其格至今不能完全理解。听长辈们说,这些歌曲都是庙里德高望重的喇嘛、活佛们创作的,教给民间歌手们,让他们在群众间传唱,目的是为了教育和感化民众。牧民们对宗教有着淳朴的信仰,对传唱这些深奥含义的民歌,更是不遗余力。民歌伴随着当地草原牧民的一生。出生、成年、结婚、生子、丧葬,人生每一个重要的仪式,都离不开民歌的伴唱。而民歌手,则享受着崇高的礼遇。


  乌力吉其其格说,演唱民歌,有着严格的程序。重要仪式,都要以《三福》开始,其后再穿插演唱几组长调、短调歌曲。结尾再以特定歌曲收场。长辈们在场时,是不能演唱爱情等内容的“花歌”的。每一位歌手,都要严格遵守这些祖传的规矩。因此,乌拉特民歌也代表着乌拉特人民特有的习俗和礼仪。乌力吉其其格从母亲那里学习到了上百首内容各异的民歌,也传承了唱歌的规矩,演唱的场合却越来越少。


  鸿雁之乡的民歌家族


  如今的乌拉特中旗,处处可见“鸿雁之乡”的痕迹。自从歌曲《鸿雁》唱红之后,这首乌拉特民歌的发源地乌拉特中旗,就将鸿雁标榜成为地区名片。鸿雁大街、鸿雁广场,甚至街边的路灯,都是鸿雁的造型。《鸿雁》这首民歌,创作产生于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当地的海子堰,就是歌曲中芦苇荡的原型。呼勒斯太苏木的牧民,很多都是擅长民歌的歌手。


  出生在呼勒斯太苏木的乌日木格乐和孟根其其格老姐妹俩,就是当地著名的歌手。这对双胞胎姐妹今年84岁,能唱出300多首乌拉特民歌,是一部乌拉特民歌的活字典。姐姐乌日木格乐有10个子女,妹妹孟根其其格有7个子女,个个都是好嗓子。如今,姐妹俩的家族四代人中,共有200多人,都会唱乌拉特民歌,是当地著名的民歌家族。


  去年,乌日木格乐和妹妹带着子女和孙辈们组成了9人的家庭合唱团,参加首届内蒙古中西部盟市民歌大赛,获得了一等奖,使这个明星家庭引起了广泛关注。乌日木格乐的家庭合唱团演唱的歌曲名为《雄伟的北京城》,是一首著名的乌拉特民歌,歌词内容讲述的是当年王爷们到北京城觐见清朝皇帝,表明永远归顺之意。这首歌曲,是乌日木格乐和妹妹幼年时跟妈妈学的,唱了70多年,又教给了自己的儿女和外孙们。


  如今,乌日木格乐的女儿阿拉腾琪琪是乌拉特民歌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小女儿乌云在乌兰牧骑工作,也是有名的歌手,姐妹俩经常参加各种民歌比赛,获奖无数。而孙辈们则是,则有多人考取艺术学院,通过学校教育学习音乐知识。那种家长口口传承的方式,正渐渐消失。


  遥远的优雅


  乌拉特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民歌中一支奇葩。据《哈布图哈萨尔》(蒙文)、《乌拉特风俗志》(蒙文)、《梅日更葛根研究萃集》记载,1648年乌拉特蒙古部落受清朝政府指令,迁徙到现今的乌拉特地区镇守疆域,从而乌拉特民间文化艺术也随着迁徙,流传到内蒙古西部,并与鄂尔多斯长期交流,出现了很多相近的民歌。


  18世纪初,随着乌拉特地区喇嘛教的盛行,民间文化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庙宇里的高僧喇嘛把宗教教化编成歌曲,用这种形式来影响百姓的精神领域。在此期间,梅日更庙葛根活佛编创的81首诗歌,就成了乌拉特民歌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


  乌拉特民歌主要流行在四个地区,分别是乌拉特前、中、后旗牧区及包头西部蒙古族居住区,这4个地区的民歌风格各不相同。解放后,近邻鄂尔多斯民众大量涌入乌拉特中、后旗,民歌内容和唱腔、旋律等演唱风格随之有所改变,而乌拉特前旗牧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古老乌拉特原生态民歌独特的风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