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市京剧团:探索打造“西部京剧”

 侗乡人1961 2015-01-19
乌市京剧团:探索打造“西部京剧” - 民族习俗 - 新疆兴农网
               
               
                  日期:2013-05-15 18:11  作者:  来源: 
点击:31

               
               

                 





    提要: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著作《移步不换形》是他在京剧改革创新中经验的总结。‘移步’就是改革发展,‘不换形’则是指京剧的本质形态不能变。
  新疆日报网讯 (记者 张蓓) 在即将结束的百姓周末大舞台春季演出季活动中,作为自治区唯一的专业京剧艺术专业团体,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演出了《玉堂春》《捉放曹》《锁麟囊》等多场经典京剧剧目,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高水准的“大餐”。
   除了传统京剧剧目的传承和演出,乌鲁木齐市京剧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让这一国粹在西部土地上扎根并生发出繁茂的枝叶。
   京剧本是活态的艺术
   谈到京剧,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国粹。但乌鲁木齐市京剧团副团长何铁军认为,京剧虽然是传统艺术,但观众不要把京剧看成古老的、守旧的东西。“京剧的历史只有二百多年,而且它之所以成为国粹就是因为它在不断吸纳其他艺术的精华,不断补充和发展自己,并不固定在一个模式中。”他说,“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著作《移步不换形》是他在京剧改革创新中经验的总结。‘移步’就是改革发展,‘不换形’则是指京剧的本质形态不能变。”在电影《霸王别姬》中,有一段关于红色样板戏的争论,保守的艺人认为这样改下去就不能将其称之为京剧,而赞同改革京剧的艺人则说“只要唱的是西皮二黄,那就是京剧”。对此何铁军笑称自己旗帜鲜明地赞同改革创新,他甚至更进一步地表态:哪怕唱的不是西皮二黄,只要遵循京剧的“表演程式化、角色行当化、歌舞演绎故事、故事塑造人物”这四个特征那就是京剧。
   对于有些观众表示听不清京剧在唱什么所以不感兴趣,何铁军幽默地回应:周杰伦的《青花瓷》不是也听不清在唱什么嘛,照样有那么多年轻人喜欢。大家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满足了观众或者听众的审美需要。京剧本来就是一个活态的艺术,我们有这个自信,能让它变得更美、更好看、更让现代观众接受。
   创出独有的“西部京剧”特色
   在新疆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地方,京剧并不是历史最悠久、接受程度最广泛的艺术形式,其传承和推广程度也不能跟北京、天津、上海等京剧起源地和兴盛地相比。但是何铁军倒觉得虽然在这一方面比不上,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倒是一个探寻京剧艺术别开生面的机会。首先,新疆这块正在巨变的土地上也有着最鲜活动人的故事;其次,胡琴、琵琶以及许多京剧曲牌都是从古代西域传到中原的,这些京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与新疆的民族歌舞是有着相通之处的。这两点从形式到内容都坚定了乌鲁木齐市京剧团创新和改良的信心。
   “批量复制的产品没有艺术价值,如果我们照搬京津沪的京剧模式那就没有意义了。”何铁军说:“我们要把京剧艺术本土化、把新疆歌舞京剧化,打造出我们自己的‘西部京剧’。”
   在这个基本思路下,乌鲁木齐市京剧团在2009年8月排演了新剧《丫头医生》,从开始创作到排演完成,剧团只用了半年时间。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现代京剧中,不仅融合了民族歌舞、民族服饰,其中的优美唱段《晚风吹来沙枣花儿香》还加入了西方圆舞曲的旋律。
   《丫头医生》一经推出就备受观众好评,并作为当年新疆唯一入选的节目参加了2010年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活动。该剧主人公刘玉莲的扮演者陈瑛表示:要反映故事发生地的特色就一定要融合当地的元素,不过京剧的精髓要依然存在。就像剧中的姑娘穿着艾德莱丝绸、维吾尔族的大爷带着小花帽,但是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一应俱全。
   陈瑛在2011年9月举办的“国韵芬芳陈瑛京剧交响音乐演唱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给观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受。穿插其中的民歌与交响乐丰富了京剧的旋律;戏服、晚礼服和现代的电子技术也在视觉上冲击着观众。陈瑛希望通过这样的演出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京剧、喜爱京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