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茄根结线虫病

 sdvgnnnn 2015-01-19

番茄根结线虫病

图片:番茄根结线虫.jpg

图片:番茄根结线虫1.jpg

病原: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属植物寄生线虫。

寄主:番茄、黄瓜、芹菜等。

危害:根结线虫病是番茄重要根部病害。在大棚、温室和露地等番茄植株上都有发生,特别是在温室条件下四季连续发病,产量损失达30%~50%,有的甚至造成绝产。发病田块植株生长缓慢,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为害症状:根结线虫病为害番茄根部,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造成为害。

(1)地下部分:病株根部产生肥肿畸形瘤状结,使根部畸形。细根上有许多结节状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初为乳白色,后变为褐色,表面常有龟裂。解剖根结有很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其内。在根结之上可生出细弱新根,再度发病,则形成根结状肿瘤。

(2)地上部分: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矮小,生育不良,结实少,干旱时中午萎蔫或提早枯死。

病原物南方根结线虫虫体很小,肉眼看不到。雌雄成虫形状不同。雌成虫呈鸭梨形固定在寄主根内,乳白色,表皮薄,有环纹,大小(0.44~1.59)毫米×(0.26~0.81)毫米。头部与身体接合部往往弯侧一边。卵产在尾端分泌的胶质卵囊内。卵囊长期留在衰亡的作物侧根、须根上。卵囊圆球形,1个卵囊内有卵100~300粒。幼虫细长,蠕虫状,共4龄。雄成虫线状,尾端稍圆,无色透明,大小(1.0~1.5)毫米×(0.03~0.04)毫米。雄虫在植物组织内与雌虫交配,有时雄虫在侵入根组织后不久即死亡。线虫在植物幼根内生活,刺激幼根膨大成瘤状,植株枯死后,以卵囊或以2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遇到适宜条件,孵化出幼虫,在土粒间水中游动,2龄幼虫为侵染虫态,侵入根部后,引起植株发病。

侵染循环病原以成虫、2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遗留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3年。以幼虫侵入寄主,刺激根部细胞增生,形成根结或瘤。线虫发育至4龄时交尾产卵,雄虫离开寄主进入土中。卵在根结里孵化发育,2龄后离开卵壳,进入土中进行再侵染或越冬。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及灌溉水。

发生因素发病适宜温度为25~30,10时停止活动。主要分布在土表10厘米土层内。成虫喜温暖湿润环境。南方发生更为普遍,害更重。棚室栽培,提高了土温,增加了土壤湿度,更易于根结线虫的繁殖,害逐年上升。地势高燥、土质中性沙质易发病,重茬地发病重,地势低洼、长期积水、板结、干燥情况下不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与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降低土中根结线虫量,减轻对下茬为害;重病田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效果好,尤其是水旱轮作,可有效减少土壤中根结线虫量。能同水稻进行轮作的日光温室,同水稻进行水旱轮作。不能进行水旱轮作的。同大葱、韭菜、辣椒、大蒜这类抗耐病的作物轮作,可降低土壤中线虫基数,减轻下茬的为害。在日光温室休闲季节,施入生石灰100~200千克/,连续保水20天左右。在发病严重的温室,在严寒季节灌上一茬冻水,不扣棚覆膜,经2个月左右的土壤结冰冷冻,可控制根结线虫的为害。夏季高温天气,利用太阳能提高地温,进行土壤消毒。大棚栽培棚膜不撤,用麦秸或稻草200千克/,然后翻耕铺平、灌水,再密闭大棚15~20天。对根结线虫及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有较好防治效果。根结线虫多分布在3~9cm表土层,深翻可减少为害。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连根挖出,深埋或焚烧,消灭虫卵来源。重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基肥中增施生石灰,叶面追施过磷酸钙浸出液,也可明显控制和减轻病害。禁止使用鸡粪。

(2)药剂防治:在定植时,用10%福气多颗粒剂每亩1.5-2公斤均匀施于垄沟防治效果好。或者穴施或沟施5%米乐尔颗粒剂,或6%克线丹颗粒剂,或20%丙线磷颗粒剂,或10%克线磷颗粒剂34公斤/,对地下其他害虫也有一定的防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