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康复评定

 昵称17447218 2015-01-19

一、中医康复评定定义

        中医康复评定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等手段来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借此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功能等。

二、中医康复评定的目的

    1。 对患者身体功能,家庭状况,社会环境等材料进行收集,掌握患者障碍的内容;

    2。 对患者身体功能及残存能力进行量化;分析患者障碍程度与正常标准的差别;为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为判定康复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指标

    3。 进行预后的评估。

    4。 确定治疗的效果并拟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5。 比较治疗方案的优劣,并进行及时的整改。

  6。 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标准,为复归社会的目标提供依据。

三、中医康复评定的方法

    1。传统方法:问诊,望诊,舌诊,闻诊,脉诊,按诊。

    2。现在借鉴现代康复医学功能

四、中医康复评定的过程

    1。病史的采集。采集病史包括患者的主诉、现病史和相关的既往史,此外,患者的生活方式、康复目标和期望、职业和家庭状况在康复评定中亦不可忽视。

    2。分析资料,确定问题所在,即判断病势,病位。

    3。判断病因,病机。

    4。做出合理诊断。

    5。确定康复治疗方案。

    6。根据患者的情况需要不断调整修改治疗方案。

五、评定的时间

    定期进行康复评定以及定期召开评定会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工作。根据不同的时间,将康复评定分为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及随访。

    1。初期评定

        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其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存在的障碍点、障碍水平以及患者的需求,为制订远期、近期目标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也为中、未期评定疗效提供客观指标。对于住院的患者而言,初期评定通常在入院后即开始。

    2。中期评定

        这是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评定的过程同初期评定,但重点或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有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通过将中期评定结果与初期评定结果进行比较,检查初期评定以来的变化或进步是否与近期目标相符合从而判断疗效。如果所得进步己达到近期目标,则可重新设计康复目标;如果进步不大,治疗效果不显著,或变化与目标不相符合,提示治疗原则或方法不当,则需要及时更改治疗原则或方法。对于住院的患者而言,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3。末期评定

        末期评定通常在即将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对于住院的患者而言,是在即将出院结束治疗时进行评定。

    4。随访

        随访指对出院后回归社区家庭的患者进行的跟踪随访。随访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功能和能力状况,即是否仍保持已获得的进步还是退步、是否需要继续治疗。评定的对象多为治疗进步缓慢,但不需要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者,如中风后偏瘫恢复期的患者。随访可2至3个月、半年甚至1年进行一次。随访也常用于科研工作中。   

六、评定应注意的事项

    1。正确的选择评价方法。

    2。向患者讲明目的以消除患者不安,降低对评定的不利影响。

    3。评价时间要尽量短,动作迅速准确,不引起患者的疲劳。

    4。对患者的评价最好由一人负责,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

    5。注意对照。

七、评价及评价与辨证的关系

        评价是现代康复医学的特征之一,是反映功能障碍程度的手段。离开评价,康复医学就不能成为完整的体系。中医症候是临床的核心问题,是中医多种治疗方法的主要作用对象,症候不明,方药难施。所以,症候诊断是中医临床过程中实施中医治疗方法的必经之路,由于中医康复学中所采用的康复方法,与中医临床,中医养生的方法一致,所以,症候诊断也是中医康复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故中医康复评定首先是中医诊断领域内的辩证。主要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等手段来实现。

         但是康复医学的作用对象和临床医学的作用对象毕竟不同,康复医学的作用对象是功能障碍,而通过四诊进行一般辩证所的症候,很难反映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不利影响。因此,辩证是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物化的过程,症候即是物化物;康复中评定的过程是对外形及行为等功能障碍的量化过程,两者没有可替代性。如对于两个同是脑卒中偏瘫中医辩证同时气虚血瘀的患者,很难用气虚血瘀这一症候反映偏瘫功能障碍的程度,以及仅用气虚血瘀的变化来评定(衡量)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 因此,对于气虚血瘀的偏瘫功能障碍来说还需要其他的评定方法。

        在中医古籍中,对病情程度的评测方法早有记载,如《金匮要略》:“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人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但对功能障碍的评价则尚无明确记载,因此建立中医康复学障碍评定观点是中医康复学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今年在研究中医康复疗法的疗效时,多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康复医学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评价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以观察康复疗效,这是中医康复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1.康复科手册(科学出版社,邓景元主编)

2.中医康复学(1990年 张子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资料整理者:梁彦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