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高地——青岛独立书店备忘录

 百城主人 2015-01-19

2008-03-11 08:34  来源: 半岛网

    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第二次文化热中,处于边缘的青岛也以她微弱和特有的姿态顺应着,如果说那并不遥远的80年代第一次真正的文化热中,我们没有选择或无法选择地涌入了唯一单调和千篇一律的新华书店时,当时间无情地走过朴素的80年代,当历史穿越了青春韶华,当记忆不情愿地随着经济大潮渗入我们的生活时,青岛诞生了第一代独立书店。如北京涌现了“万圣书园”随后青岛也出现了“大地”和“汉京”书店。

    十年前在文化公园旁一间小屋里“大地”书店亮相,文史、思想类的新书、精书不少,小屋里常常挤满读者,在岛城读书界小有名气。100多套价格为200元的“彩图牛津英汉百科”曾很快在这里脱销,头脑发热的店主老张急于做大、做全,搬迁至“汉京”书店周围,由于各种原因,最后还是悄悄地搬回了文化公园。但当年的好光景已不再了????我至今也不明白一个并不爱书的老张为何要开一家书店,五年前因老张的突然故去,“大地”就这样转让,就这样销声匿迹了。但朴实的老张确实为岛城的文化做了些事。

    十年前的金秋在后海一座老房子“太阳城”下诞生了一家品位颇高的书店----“汉京”,主人小段80年代曾是青岛文化的热地---- 中山路古旧书店的店员,“汉京”以专业图书为依托,网罗了全国大社、名社的各类人文、艺术图书,还设有独具特色的古旧书专柜,成为岛城读书阶层的思想乐园。从太阳城到堂邑路再迁至中山路北端,“汉京”风格始终如一。美中不足是先锋类图书较少,新书周转慢。在鳞次栉比的书架之间,仅能容两人侧身擦肩而过,满屋弥漫着书香和老屋子里的古气可能契合了一种宿命。十年了,不易啊!

“学苑”书店从九年前在高密路开张到三年前在东部开创新天地,我一直就是此店的忠实读者,张家三兄弟勤奋、执着,常常从北京背书而归,书架上常有新面孔,先锋类较全,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东部书店一条街上是真正的一家文化特定书店。从当年同“大地”基本相同的小“万圣”到今天完全形成了自己的前卫风格,这也印证了“学苑”一直在努力。如果书的种类再多一些、全一些,多搞点文化沙龙活动,我想它一定是岛城东部乃至全城的一道草根文化景观。

    “博厚”书店,近几年来从黄台路多岔路口到辽宁路小商品街再移到中新大厦后,“博厚”是挺下来了,可店主博厚却永远地倒下了,他是一个读书人,也是一个爱书人,很多好书不舍得卖都自己收藏了,店内有许多文史、思想、文学诸类但以二手书为主,笔者曾便宜地买过许多,如五十年代版吴晗著《朱元璋传》、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等名著品相皆优。当今的“博厚”书店已面目皆非,成了一间地地道道的租书屋。

    八年前,在市立医院斜对面的大院外紧挨着的厕所旁的“万卷”书店,书不太多但很精,看得出店主是一个爱书人,但价格不菲,后迁至天主教堂后,本人曾咬牙买过一些书,如多卷本《波伏娃回忆录》等。对此至今我还有点耿耿于怀!在五年前的一个寒冷的日子,老板王东伟关门,带着莱卡相机直奔京城,从此踏入游走摄影人的行列,走南闯北拍了许多精彩人生,可能是因祸得福了。

    在这个世纪的3年前,文化人小飞开了一家“好读”书店,有人称为书吧,装饰得明快大方,满屋顶都是世界名人警句,满架子的书多有重复,专业出版社的书籍较少,浅阅读书巨多,思想类杂志倒挺多。爵士乐、摇滚乐、CD、VCD较多。明亮大厅里面的那间蓝光幽幽的小屋曾传出过多次异端邪说、也爆发过几次摇滚大Party,岛上不安分的一小撮文化人时常在此踱步、争辩、困惑????但天公不作美,在那个SARS肆虐的早春里,不足两周岁的“好读”书店悲壮地倒下了。

    一家地理位置好、书籍也不坏的书店“峰鑫”从老远的四方扎堆于齐东路一条街,在苦苦挣扎近两年后终于被市场给击垮,也是在SARS横行时倒下来了,改门换庭后的店额上至今留有“智慧在此隐藏”。

    麦岛大学区“城市之光”书店在??营几年后,也不谋而合地在“好读”、“峰鑫”之后关门转轨了,店主小宋借用旧金山“城市之光”的大名开店,但店内的书籍和精神却同旧金山的“城市之光”有天壤之别!旧金山的“城市之光”那可是50年代垮掉一代的大本营,60年代花儿归权力、嬉皮士运动的精神基地。齐东路上的老字号“惠文”书店,偶有不错的书,但闲书、杂书太多太滥,杂志类倒挺全。当年嫩??路上有一家小书店是由“汉京”老读者小孙所开办,可是好景不长,已打烊多年了。昌乐路有一家专卖文史类书的“大唐贞观”书店,“商务”、“中华”的书较多,但品种不多,店主人倒挺儒雅。多年前东部有一家“绿洲”书店,书不俗,好像近些年也悄悄消失了。

    露天书肆:对于爱书人来说,旧书摊是瑰宝之地,初版、绝版、禁书、古书及外文书等不时在废纸、旧书堆惊现,闻名遐迩的要数老党校门口的李大爷书摊,我曾在此猎获过民国版《子闿漫》、《新月》杂志等书宝,还有波螺油子下面的无棣二路的老丛书摊,老、中、青读书人在此都有不同的收获,笔者曾猎获过50年代灰布面精装《鲁迅全集》及初版精装本“八大样板”。时光不再啊,可惜这样老宝地早已从地平线上消失了。这些令我敬重的朴素的贩卖精神产品的老人、兄弟大多已不知去向了????徒步走西藏的麦子在8年前的中山路车站旁设有一个青藏民图书专柜,有纯朴感人的《藏族情歌》、《青海花儿》等青岛很少能见到的好书,有幸麦子曾送我一本凄艳绝世的《仓央嘉措情歌集》。这些书全是麦子从数千里之外的青藏高??背回来的,此书柜仅坚持了一年。

    据说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读书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读书最多的城市是莫斯科,中国读书最多的城市是北京。青岛在中国大城市读书人的排位不知是多少位,在青岛常年买书的读者包括所谓的文化精英们,大慨仅有百人,我们处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正处在一个读图、上网、阅报的信息时代,我们也无可奈何地游离在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生活与生存的这个矛盾重重的怪圈里。

    放眼世界独立书店,无论在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面对主流强势如托斯集团和大型连锁店,这些小店都在挣扎、抗争,但愿能坚守住这块阵地。选择这个行业的可能就是一种另类,在举步维艰中独享着精神上的愉悦,这也可能是一种高级的生活方式。

如果70年前曾短暂存在过的“荒岛”和“平??”书店是当年的文化之火,那么我可以说“汉京”和“学苑”书店就是今天青岛的文化高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