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甸果敢族:流落天涯的大汉子民

 i朵拉 2015-01-20

缅甸果敢族:流落天涯的大汉子民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和缅甸东北部的交界处,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8万。主体民族叫果敢族,他们讲汉语(西南方言),使用汉字(简繁通用),学校也以汉语教学。

    公元1659年,八旗铁骑踏遍大明江山,张献忠手下的名将李定国及黔国公沐天波(开国元勋沐英的后代)拥护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桂王),逃进了滇缅边境的野人山。“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缅王,忽闻中华帝国天子驾临,受宠若惊,即派仪仗队来接,“慰留”于缅北山区。次年,缅王驾崩,新王继位。公元1661年十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缅甸新王怕受牵连,便派精兵夜袭,将几十位大臣乱刀砍死,将永历帝交给吴三桂。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大明王朝正式打上了句号。

    然而在缅甸境内,事情并没有了结。当时,追随永历帝逃入缅甸的南明军民有万余之多,明朝灭亡后他们继续逃亡,藏匿于缅北的热带丛林之中。其中有一杨姓武林高手,先祖曾是沐英将军的帐前骁将,此后世代镇守滇边,对西南的民情地理了如指掌。在缅北严酷的环境中,杨氏统领起各部南明遗民,一边逃避清兵的追杀,一边与当地土著周旋,憨厚蒙昧的土著人斗不过这群“客籍”,渐渐退入野人山深处。一个汉人的部族从此崛起于缅北高原,住民繁衍至数十万之多。其后,缅甸王只得承认了杨家的实际地位,封为果敢土司王,统治缅北一个多世纪。直至1962年,杨家才与吴奈温军政府达成协议,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玺,实行地方自治。在吴奈温军政府的年代,缅甸推行排华政策,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更不允许教授汉文,为了保存自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称谓,并将他们所说的汉语称为果敢语,使用的汉字称为果敢文,最终保证中华文化得以传承。

    1968年以前,果敢地方政权机构的官职,依然用明朝武官的官职来命名,如守备、千总、把总之类。老百姓的服装仍然是明朝时的汉服,信奉的是文圣孔子和武圣关公,由于他们是明朝皇族和士大夫的后人,保留了相当多明朝官话,这在世界史上是一个特例。1968年缅甸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在彭家声(果敢县红石头河人)的领导下进驻果敢,彭家声以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的身份兼任果敢县长,建立共产党政权机构。1989 年,彭家声与政府军达成协议,果敢成立享有自治权的“掸邦第一特区”,并可保有自己的军力,成立“缅甸掸邦民族民主同盟军”。中央政府派驻少量的公共服务人员至果敢,包含医务人员,小学教师,学校以果敢语教学。

 

    1992年内战再起,果敢军官杨茂良联合南方的佤邦驱逐特区主席彭家声,1995年彭家声与佤邦合作,重回果敢执掌政局。其辖区于2002年实现了基本禁绝罂粟种植,在当地的民族历史和禁毒历史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果敢人祖籍均在中国,且大部分为汉族。但历经数百年后,已发展成为与中华民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个分支,成为缅甸的一个民族群体,基本融入当地民族之中,故称“果敢族”,因此果敢问题实质是民族问题。但果敢人民对中国人仍具有“同根”的认同心理,作为一个民族整体,其内部始终存在着较为稳固的内聚力,这种认同心理和内聚力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因国界而分离。

    值得一提的是,在果敢,中国的移动、联通手机卡卖得火爆,而且这里的电话区号居然是中国云南临沧地区的区号,广告上“国内长途直拨”是指中国国内,要打缅甸电话,则要算“国际长途 ”。果敢用的电,也是从中国拉线供给的;出租车大部分是中国产的昌河微型车和奥拓、夏利;大小商店、农贸市场也都是卖的中国货,市场流通的也是人民币;商店、饭馆都是中、缅文字混用,但明显以中文为主,缅文成了一种装饰;书店里也全是中文的书报,很难见到缅文印刷品;果敢的报纸、电视和杂志,也全用中文;电视里播放的节目,不是中国内陆的就是香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