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驱动谋发展 示范引领铸辉煌

 文渊论教 2015-01-20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坐落于淮安高教园区风景秀丽的大运河畔。学校始建于1983年,是省政府部门批准兴办的全日制普通中专校。2006年3月,淮安市城镇建设学校并入,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效益显著提升。学校占地425亩,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校舍面积12.84万平方米。学校现设有财经贸易、建筑工程、机电信息、旅游烹饪等4个系16个专业,有4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学校成为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

    2012年6月,依靠先进办学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丰硕的教育成果,特色的品牌效应,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成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自国示范建设以来,学校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培养技能创新型人才为落脚点,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办学机制创新,主动适应淮安发展战略,立足淮安、面向苏北、服务淮海经济区,走出了一条知行合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之路。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作为淮安中职名校,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践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将促进学生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以合作促发展,以特色创名校”的办学思路,构建以“校企一体,文化互融”为代表,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地方经济发展,确立特色办学方向,找准发展立足点

    学校主动策应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从淮安典型产业集群着手,对应发展学校的专业集群,联动淮安五大建设,做大建筑专业,根植淮扬菜美食基地建设,做特烹饪专业。学校先后与中建集团总公司等单位联合培养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监理员等工程一线技术人员。烹饪、旅游专业与科力淮扬村(连锁)、秦皇岛国际大酒店等单位合作共建冠名班(淮扬村烹饪班、酒店管理班)。与大众、别克、丰田等十多家汽车名企订单培养4S店员工,成立“丰田班”和“大众班”。

    2012年以来,学校以“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抓手,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学校特色专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紧缺专业建设,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强化内涵建设的核心任务,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培育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塑造特色品牌的内在要求,依法治校、以德育校、以特强校。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技能、能吃苦、会创新”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着力提升学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校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把学校建成为“引领淮海经济区”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握发展承载点

    两年多来,学校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数控技术专业创新“BCOP”(基础〈Basic〉课程学习、核心〈Core〉课程学习、职业〈Occupation〉资格训练、项目〈Project〉训练)的课程体系;建筑施工专业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中餐烹饪专业构建“淮扬菜特色”模块化课程体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会计专业构建以会计技能为抓手,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岗位业务为载体,突出会计职业道德和能力,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一化三融”课程体系。

    整合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仿真性和实效性;以企业用人标准,完善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用人单位和社会鉴定机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联动的监控、评价与鉴定机制。积极调整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25门,共建5个优质教学资源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深入推进“教、学、做、悟”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及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

    职业学校的使命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的立身之本,也是职业学校的强校之基。

    坚持素质培养、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培养“有技能、能吃苦、会创新”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欢迎”为标准,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大纲对接,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实现教学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措施和机制,兼顾企业的现实需要和学生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需要;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订单培养的人数不断增加,订单形式不断得到拓展。

    学校坚持并倡导“创新赢得机遇,创新赢得实力,创新赢得领先,创新赢得发展,创新赢得尊严”的理念。实施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233”工程,在实行“双证”(毕业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齐发和“三育”(吃苦奉献教育、诚信敬业教育、文明守纪教育)并举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以“会创新”为核心的“创优、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力。近年来,学校连续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学校奖”之一,2014年再获“省最佳专利申报学校奖”之一。在第二、第三届“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评选中,有9名学生受到表彰;在全国发明展及国际发明展中,计有14件作品获奖,其中有2件作品获全国最高奖“宝钢青少年发明奖”之一。学校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同样硕果累累,特别是近两年在省级、国家级别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每年奖牌总数突破20个,在全省技能大赛中2013-2014年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6个;在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学校的物联网项目在2013年获得三等奖,实现国赛奖牌零的突破,2014年再上一个台阶,获得二等奖。

    打造优良师资队伍,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抓住发展核心点

    成功的教学改革需要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师资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并落实“十一五”、“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着力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结构。示范校建设中,学校继续实施“一个目标(教师——名师——大师)、两个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师德建设规划》)、三个途径(首席教师制,导师制,访问学者制)、四个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时间保障)”教师培养战略,一方面通过外出学习、实践锻炼、课题研究、教学竞赛和教学研讨等多种途径,着力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养骨干教师20名,每年55%以上专任教师参加顶岗锻炼、培训和进修,“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95%以上;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实施动态调整。另一方面改革以全员聘任和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建成了一支由大师名师引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教学团队。

    学校先后有9人被聘为市级专业带头人,主持省“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2个,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1个,主持市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10个;参加省级示范专业和课改实验点视导验收工作6人,333培养人才1人,省职教领军人才2人,省职教中心教研组成员5人,参加省技能大赛标准制定1人,担任省餐饮协会红案评委4人,白案评委4人,担任市级以上行业协会常务理事7人,国家级别烹饪大师2人。

    深化学校企业合作,塑造职教品牌形象,寻求发展兴奋点

    学校按照“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总体思路,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构建“合作办学、共同建设、互设基地、订单培养”的合作模式,从健全机构、校企联手、量身定制、多方协作等入手,实现行业、企业、学校多边共赢。

    健全机构,保障运行。建立“三层互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即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校企合作项目运营部等机构。由行业、企业参加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决策层面),行使决策、统筹和指挥职责;校企合作办公室(协调层面),协调委员会和各系、企业工作;校企合作项目运营部(操作层面),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与发展保障制度、教学团队建设保障制度、实践教学与实习就业保障制度、社会培训服务保障制度等,确保校企合作高效有序运行。

    多方协作,量身定制。校企联合实施订单培养,学校、企业和学生(家长)三方签订就业协议书。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建立充足的人才资源库,降低招聘成本;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证。为此,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按照企业职业岗位(群)要求,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订单培养方案,研发校本课程讲义,将理论教学、专业实训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将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共同考核和选拔合格人才,在校内完成学生应在企业进行的“岗前培训”。

    校企互惠,共建基地。学校利用设备、师资、场所等资源,采用“股份合作、引企入校、订单培养”等方式,共建集教学、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开放性实训基地。争取行业、企业资金,优化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基地管理,按照企业模式建立7S管理制度,提高实训基地服务教学与培训的能力,加快实训基地的生产能力建设。每个专业深度合作企业达到10家,丰富校外实训基地,完善顶岗实习和就业服务制度,提升就业质量。如与上海中锐集团合作建设“汽车公共实训基地”,合力开发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与中建总公司合作,成立“中建总公司淮安外派劳务考培中心”,共同打造建筑专业国家级别实训基地。三年订单培养的学生累计近2000人,企业满意度98%,真正做到了“企业满意、学生乐意、学校放心、家长安心”,学校先后被表彰为淮安市“服务地方经济先进集体”和“百姓满意诚信单位”。

    打造数字化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发展特色点

    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建立起一套共享、高效、一体化、大规模在线的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网络应用软件平台系统,完成综合行政办公、教务管理、实训管理、课程资源及网络教学、党团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招生管理、学费管理、学生管理、就业管理信息化系统,与现有学校其他业务系统实现数据集成对接,确保核心业务功能成功上线、网络化运行。实现学校运作各类职能管理功能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综合管理能力。

    以“明德笃行、博学精技”的校训、“严谨和谐、求真创新”的校风、“崇德敬业、厚生善教”的教风和“勤学善问、慎思强能”的学风为基础,立足淮安和学校实际,紧扣职教主题,加强学校物态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专业文化的建设工作,营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全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力争打造体现时代特征、企业文化浓郁、地方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培育一批校园文化精品,繁荣校园文化,以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的精神、接受职业熏陶,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竭诚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达到环境育人、活动育人、专业育人、过程育人、文化熏陶人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目前,学校正紧紧抓住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光荣的办学传统,抓机遇、强基础、重实践、促创新、谋发展,找准跨越式发展的突破点,在制度建设、师资建设、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不断创新,寻求再突破,争创淮安职教首选品牌,发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引领作用,用奋进的足迹书写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美好的新篇章,以创新的勇气追求建设中职名校的梦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石国安 宋德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