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律失常:贝多芬天才的秘密

 昵称535749 2015-01-20
译者: 老茂 原作者:JAVIER ANSORENA

发表时间:2015-01-20


据信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罹患疾病的名单很是可观:肠炎、导致骨恶化的佩吉特病、梅毒、肝病和肾病、酗酒以及有名的耳聋——到生命晚期他已完全失聪。或许他末期作品如《第九交响曲》或《庄严弥撒》的深度与表现力便与丧失听力有关。

而今,美国的一个研究团体认为,这位德国天才的另一种疾病同样影响了他的创作:心律不齐。“当心脏因病不规律跳动时,其实是有模式可循的。”密歇根大学医学系内科教授乔·豪厄尔说,“我们认为在他的音乐里听得到其中几种模式。”

豪厄尔是在《生物学和医学透视》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的联合作者。这篇论文提出,贝多芬几部最著名的作品可能包含其心脏的不规则跳动。这一工作由华盛顿大学医学系心脏病专家扎卡里·戈德伯格指导,参加的还有密歇根大学的音乐学家和贝多芬专家史蒂文·怀廷。

律动模式

团队分析了贝多芬数部作品中可能显示心律失常的律动模式。这种病会使心脏跳动忽快忽慢或很不规则,在贝多芬的时代此种疾病尚无法诊断。研究者们需要使用总谱来分析症状,一个例子就是作品130号《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加利钦四重奏》),在它的末章中段响棒(clave)突然变为升C调。这内里的节奏变化令人联想到“气短”时那种“目眩”与“迷向”的感觉。

在贝多芬留给乐师们如何演奏这部作品的训言里,这部分标为“贝克莱姆特”(beklemmt)。这个词在德语中意为“悲伤”,但也指“压迫”之感,而这正与心脏病有关联。“这个小节中心律失常的特征毋庸置疑,”科学家们说。

研究者们在别的作品中也找到了心律不齐的踪迹,如在1809年拿破仑进攻维也纳期间完成的标志性的作品110号《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或《告别奏鸣曲》,戈德伯格称其为“音乐心电图”。他认为,研究过的症状,还有作曲家其他一些疾病亦与心跳异常相关联的事实,使得有理由认定贝多芬患有心律不齐。尽管这些音乐中的心律不齐或许只是贝多芬天才的产物,但也有这种可能性,即在某些作品中,他的心跳确实隐藏在那些跨越时代的杰作之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