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滋病预防

 白龙书屋 2015-01-20

世界首例有记录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病例是在1981年,发生在美国。HIV是逆转录病毒,HIV感染的特征是CD4细胞的耗竭。

  HIV感染后,潜伏期长短、病程进展速度个体间差异很大。AIDS由感染到死亡,一般为210年。感染HIV到发展为AIDS通常要经过三个时期:

 

  急性感染期

又称"窗口期"Window period)。

感染者可发生咽痛、发热、全身疼痛、腹泻、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丘疹等症状。

HIV感染者的体内产生足以可检测到的抗体,需要2周至3个月时间,平均610周。

HIV的核酸检测技术可以使"窗口期"缩短到1周之内。

 

  无症状潜伏期

  可持续数月至15年以上,平均510年,在此期间患者称为"HIV携带者"

 

  症状期

此期可出现发热、腹泻、体重减轻、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由于严重免疫缺陷,最终导致多种病原体包括临床少见的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寄生虫等感染,或继发肿瘤而死亡。

  

如何预防HIV的感染和AIDS的发生

 

预防措施的核心是切断HIV传播途径。

有资料证实的传播途径有三条:性传播、血液/血制品传播、围生期传播。

 

  (一)HIV传播的途径及高危人群

 

  1. 性传播

HIV传播与高危性行为、共存疾患密切相关。多个性伙伴、无保护(不用安全套)插入性性交、肛交都是HIV传播的高危因素。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s)如软下疳、梅毒、Ⅱ型单纯疱疹等和HIV可以共存。

 

  2.血液/血制品传播

一次接受确认感染HIV的血制品之后,感染HIV可能性可达100%

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和针头,是HIV传播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3.围生期传播

  围生期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几率有增长的趋势,应引起警惕。  

  感染HIV的母亲传播给她的婴儿可能的渠道:

  ①母亲血液内的HIV通过胎盘传递到子宫内的胎儿(胎盘感染)。

  ②分娩过程中,产道内母亲的血液或体液侵入婴儿(产道感染)。

  ③产后哺乳。

感染HIV的妇女是否能妊娠?已怀孕者是否能继续妊娠?

感染HIV的新生儿大多数夭折,高昂的治疗费用难以承受,疗效又不能肯定,所以感染HIV的妇女最好不妊娠。

 

  4.高危人群

  同性恋者、性乱者和多个性伙伴者、多次无安全措施异性接触者、与HIV抗体阳性者性接触者、性职业者、静脉吸毒者(非静脉吸毒者也被列入)、有STDs病史者(包括乙型肝炎,特别是生殖器有溃疡和病损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以及血友病患者、双亲为AIDS的儿童。

  

(二)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因针刺或锐器误伤导致HIV感染的危险性低于0.5%,乙型肝炎则高达6%30%

HIV在环境中的抵抗力较弱,加热60℃、3小时或加热80℃、30分钟,可以灭活HIV

2%戊二醛、10分钟或0.2% 次氯酸钠、30分钟,以及70%酒精,均可灭活HIV

健康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传染性极强的患者血液、精液、宫颈分泌液。

传染危险性较低的体液尚有羊水、胸水、腹水、滑膜液、脑脊液。

无明显血液污染的粪便、唾液、鼻分泌物、痰、汗液、泪液、尿液,HIV传播的危险性低。

在社交活动中偶然接触,如握手、共同进餐、共用卫生间、社交性拥抱,一般不会传播HIV

尚无蚊虫叮咬传播HIV的证据。

 

  推荐的预防措施

  ①避免直接接触HIV/AIDS患者有传染性的体液、粘膜、破损或有病损的皮肤。

  ②凡准备进行手术或侵袭性治疗的患者,都应检测HIV

  ③进行手术或侵袭性操作时,防止被锐器损伤。

  ④医务人员皮肤或粘膜有破损或病损绝对不要接触患者的血液、精液、宫颈分泌液,也不要参加手术及侵袭性操作。

  ⑤职业暴露后,应尽快接受随访咨询和医学检查,立即采取有关机构规定的必要的紧急处理。

 

(三)卫生保健和预防策略

 

加强行政管理:各级卫生行政机构,指导和推行控制HIV传播的各项措施,制定医务人员守则。

加强国际检疫,严防HIV/AIDS患者入境。

 

  普及健康教育:对各阶层各行业人员,组织各种形式讲座,普及防治知识,编写出版宣传资料。

  运用大众传媒: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有关HIV/AIDS的发病、传播途径、预防的知识。

  社会心理咨询:体现社会的关注,指导防治,及时救治,消除疑虑。

  有效行为干预:严厉辑毒,强制戒毒,消灭社会丑恶现象。

  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进行咨询。

  恪守职业道德:强化无菌、抗菌概念,严格遵守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