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点评”无异于误导

 江山携手 2015-01-21

课堂“点评”无异于误导

杜玉双

 

“点评”已经成为教研活动经常出现的环节,因此这个词汇的出现率和使用率也非常高。日常教研活动,都增加了互动的内容,教师间的评课一般也称其为“点评”。特别是规模较大并邀请专业人士参加的此类活动,一般都会安排“专家点评”这个环节。其实这些都是在进行评课,那为什么出现了由“评课”到“点评”的变化呢?

包括很多专家在内,对课堂的评价一般使用“点评”这个词汇,因此“点评”就成了教研方面一个流行和时髦的词汇了,多数基层学校和教师也在纷纷效仿这一说法,似乎成了一个专业概念或专业术语,好像不使用这个词汇就不是专业人士或业内人士。这样一来,专家也好,普通教师也好,在拉开架势评课之前首先说自己是“点评”,而不说“评课”。实际上,很多教研活动具体安排的环节也是“点评”。说到这里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不用“评课”,而非要用“点评”呢?

对于“点评”,一般做法是“抽取评价法”。比如,评教学目标、评教学过程、评教学效果等等,其实这都是点。所谓“点评”,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一是采点评价,二是点拨评价。采点评价就像评卷采点评分一样,对出现的“点”而评价,没有出现也就无从评价。点拨评价则带有启发性和发展性,可以针对课堂中出现的某几方面或者某几点进行评述,其中包括优点和缺点,进而展开论说,指出“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还应该怎样”等,拓展一些思路和途径,带有一定的提携性和引领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评课人较为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特别是专家型教师所作的点评,在引领性方面确实是可行的,也是正确的,却是很多普通教师望尘莫及的,这也是一个让人深思的客观问题。由此说来,“点评”是可以根据评课人的个人经验、主观认识和独立见解而进行的,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个体性,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评价和系统评价。

对于普通教师来讲,所给予的点拨评价确实能让他们激动不已,或者心潮澎湃,但感动之后仍归复往日的平静。因此有人说:“听起来感动,说起来激动,做起来不动。”为什么是这样呢?我分析应该是这样一种情形:总希望教师能够建起来高楼大厦,但只给了优质的水泥和钢筋等材料,恰恰没有给出建楼所必需的图纸,即便一些教师有建起高楼大厦的愿望,也无可奈何地看着那些优质材料日渐变成废品。目前的一些教研活动,由于“点评”所给予教师的只是一些“材料”,而没有给出“图纸”,甚至连“草图”都不存在。

那么,如何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而系统的评价呢?还要从建筑学方面引入,来说明课堂教学的构成。课堂教学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也是课堂教学的三个支点,三点形成一个支架,进而形成一个课堂系统。如果不懂得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那么评课就只能流于随意性,而出现不知头重脚轻的“点评”。因此,有必要将建筑学的理念迁移到课堂评价中来。验收楼房时,即便施工时全部使用了高质量的水泥和钢筋,总不能光验收水泥和钢筋的标号是否合格,而要验收楼房整体建筑质量。评课也应该如此,要充分考虑到三个要素,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偏颇,也能给教师一个正确引领。课堂三要素就是评课所应遵循的“立体面”,评课先应该从面入手。因此,评课应该“以面带点”,用“求证法”评课,由“面”拓展到“点”。对于专业水平不是很高的教师和教研人员来说,尽可能不“以点带面”,不使用“归纳法”评课,用这种方式评课对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要求很高。

由此看来,“点评”是达不到全面性要求的,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事实上,课堂中的三大要素往往不被普通教师所知,更不知道评课应该遵循这些。这就要依靠评课,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这些素质。对于不知道课堂三要素的教师,从专业引领的角度要予以告知,让教师都能理解课堂的构成。评课不仅仅是评价一下课堂教学的优劣程度,更重要的是要对课堂教学发挥出正确的导向作用,特别是专业人员的评课,更要注重这一问题。教研人员和教学管理者的“点评”也好,“评课”也好,都是对教师的重要引领。教师是“跟着评课走”的群体,这一事实应该承认。

课堂三大要素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和“教材怎么用”,在日常评课中一般只注重了前两者,后者不被重视或不被意识。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果评课不进行这方面的评价,那么实现这种转变可谓难上加难。在平时的教学和评课过程中,如果只进行前两者而忽视后者,其实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别看如何深入研究教法和学法,教学、教研及其管理的长效性和持续性都会受到大大影响。我觉得,在三大要素中,解决了“教材怎么用”,其它两个要素就会迎刃而解了。当然,“教材怎么用”的前提条件是如何“吃透教材”,要充分理解并领会新课程的教材编写意图。新课程的教材,已由过去“结论性知识”呈现模式,转向“猜想、探究、验证”呈现模式,这一点一定要理解领会到位,否则也无法正确评课。

当前,各地的教研活动十分频繁,活动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说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但是我认为,教研活动经常进行所谓的“点评”,因为存在片面性、倾向性和不确定性,表面上看似精彩与到位,长此以往也是有害的,无异于对课堂教学的误导,这也是教研工作中应该警醒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