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法治疗高血压病思路与方法

 123xyz123 2015-01-21

  扶阳法治疗高血压病思路与方法

 

        傅文录 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463400)电话:13619802513

 

     内容提要:就高血压病的扶阳治疗思路与方法,从血压升高、中医认识、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四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理论与临床探讨,特别是就扶阳方药温氏奔豚汤加味方的临床应用问题,进行临床分析与研究,对于临床多有裨益。

关键词:高血压 扶阳疗法  温氏奔豚汤加味  附子

 

    关于扶阳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探索,近些年来火神派临床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临床探索,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效果与肯定。但这些研究成果还不够深入细致在,还有许多的问题期待解决。为此,笔者从理论上进行系统总结并在临床上积极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与体验。现进行探讨如下。

1.血压升高

    要想了解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首先要对正常生理情况下血压形成,进行系统之分析。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简单的理解就是血流对血管壁产生的冲击力大小。产生血压的前提,是由心血管系统内有液体充盈而产生的充盈压,这个压力的高低决定了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相对大小;产生血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心脏的射血力量,心脏射血的多少,则又决定了回心血量的多少;最后一个因素是大脑神经体液对心脏与周围血管阻力的调节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影响血压的三大因素是:血管阻力的大小、心脏射血量多小以及大脑对二者调节作用。

    血压维持恒定的作用,无非是维持人体血管内一定的血流量,这个血流量是为人体组织与器官提供营养,并在单位体积内,供血量与人体组织器官需求量相互匹配,并达到最佳的偶合,以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过程。

血压的升高,打破了这个供血与组织器官间的最佳偶合过程。我们要分析的是,血压为什么要升高?升高血压的目的是什么?必定是三大关键因素出现了问题。首先是大脑发出了升高血压之指令,这个指令是人体最高的部位(大脑)组织间没有达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这个信息在大脑间产生一个反馈性信息,提醒心脏及血管进行重新调整,以能够满足大脑这个这个最高部位的血液供应。人体自身为了满足大脑不断发出的指令系统这个反馈性信息,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首先是心脏强化收缩力量,这个我们可从血压升高患者早期心电压升高的信息就可以得知;同时,周围血管也要加强传递心脏这个强大的压力推进过程,自身的收缩性也在强化了血压升高的过程;与此同时,为了给心脏足够的血流量以保证射血过程,回心血量的增加也促进血压升高的过程。不管是任何一方面的因素改变,或是诸多的因素影响到了各个方面的任何一种,都会触及血压升高过程中的某一激发点,这个激发点的至关重要点是,人体最高的大脑部位小血管血供没有达到,这个点就像是多迷若骨牌效应一样,牵一发而触及了血压调理连锁反应机制,由此而导致血压升高。

    尽管目前认为高血压病引发的因素众多,解释的机制也极为复杂,但其最基本的网络关系,即自身的反馈性调节过程是其关键环节。这个结果尽管是极为简单,但依据宏观调控机理,最为简单的方法,可能解决最为复杂的问题。

2.中医认识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多数人群并没有典型的症状表现,只是体检或侧血压之时才发现血压升高。这给中医学认识高血压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只有从根本上认识中医学病理病机,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

    血压升高的目的,从中医学角度认识这个问题,是因为大脑最高这个地方出现了问题。什么问题呢?《黄帝内经》认为“头为诸阳之汇”,即阳气是这个地方的主宰者。由于阳气不能在这个地方行使权力,而让阴血大量的向上潮涌,从而使浊阴上犯上窍踞了阳的位置。正如李可老中医说:“这个高血压,为什么长时间治疗不好呢?就是因为浊阴,它窍踞了这个阳气的位置;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由此而导致了血压升高。用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的话讲,就是“阴盛阳衰,阴邪上僭,上干清阳之道”(《医理真传》)。为什么人体头部之阳气不足呢?本来头部是需要大量阳气占居着位置,现在阳气虚弱了,占不了这个位置,这才导致阴浊之邪乘虚而窍踞阳位。这就是我们要认识清楚,阳气亏虚是导致血压升高的最为关键因素。正如《黄帝内经》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必虚”就一定是阳气虚弱,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黄帝内经》)。

    血压升高,就会有大量的阴血向上涌动,向人体最高的头部集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阴血向上涌血呢?这是因为,头部阳气不足,而阳以阴为本,血能载气,只有把大量的阴血向头部涌动,才有可能给头部带来更多的阳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在阴血向上涌动的过程中,或是阴血之中的浊邪增多,或是输送血管口径产生的阻力增大,机体不得不依靠自身的调节,来强化血管内输送阴血之能力,因而导致了血压升高。同时,由于血管阻力增大而不畅通,这就形成了血脉瘀滞或瘀阻的情况,这种情况在血压升高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李士懋老中医也认为:“阴寒凝闭,则血脉缩踡,使血压升高。此与西医的小血管痉挛,外周阻力增高而使血压升高的机制,有相通之处”(《汗法临证发微》)。

3.发病机理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高血压病的形成,是由于头部这个部位阳气缺乏,而机体为保持“头为诸阳之汇”的地位,迫使心脏提高压力把携带阳气的阴血,向人体最高颠顶之处涌动,同时血脉也会强化收缩力量,促使心脏射血动作的完成。这就是中医学认识心脏、血脉与阴血三个关键环节上,出现了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问题呢?

    首先是,心脏为什么提高自身的压力?如肥胖之人,中医学认为其为痰湿之体,也就是痰湿过重,痰湿过高之人往往都伴有血脂过高,血脂就是我们所说的“油”。这些痰湿之物,属于阴邪,积于体表可以看出肥胖、大腹便便,积于血脉之内,随血脉一起涌动,在涌动过程中,由于湿性黏滞之性,很容易粘在血管壁上,造成血脉之内的狭窄,并影响到了血脉内血液的运行速度;心脏为了把有效的射血发送到人体颠顶之处的头部,现不仅血脉管道变的狭窄,同时流通也不畅,万不得已的心脏,只有提高强大的心脏收缩力,来输送这部分痰湿夹杂的血液,以保证向上携带阳气的能力。因此,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导致高血压病的形成。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营养,多寒凉”时代。中国人天生就是消化五谷杂粮身体,由于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进入体内多余部分的营养无法充分利用,一部分积存到了体内,形成了痰湿浊邪;在“高营养”的同时,加之现代寒冷时代,大量的外寒内泠侵入到体内,寒邪入体后,无形之中又加剧了体内“痰湿浊邪”的蓄积。李士懋老中医认为:“阳虚者,阴必凑之。阳气虚,寒邪可直入,哪个脏腑阳虚,寒邪就直入哪个脏腑……寒邪入里,干于脏腑,损伤阳气,阻痹气血,升降出入之路闭塞”(《汗法临证发微》)。

    存在于人体内外的痰湿浊邪,在脉外则充盈皮下,挤压脉络;血管之内的痰湿浊邪,与血液相伴而行,由于湿浊黏滞,流行不利,又增加了无形的阻力;由于阴盛阳衰,寒凝血脉,又加剧了上两种原因的形成。本来心脏阳气已经受寒损伤,心脏之阳气为了把足够的血液推动出去,并达到颠顶最高的部位,不得不强化应用自身有限的阳气,心阳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力量,本来已经虚弱的阳气会更虚弱,久而久之,心阳衰退,“久病及肾”,肾阳亏损,最终形成一派的心肾阳虚证候群。这就为什么说,高血压现本身未好而出现了心脏的损害,正是中医心肾阳虚根本之问题未得到解决。

4.治疗方法

    由上可知,当今诱发高血压病以“痰湿”为关键环节,痰湿为阴邪,属于中医学“痰饮”的范畴,且阴邪非阳不化,正如张仲景所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治疗痰湿之阴邪为患,扶阳法当为首选。扶阳药中,姜桂附乃为火神派擅用之品,特别是附子一味,是能否化痰除湿邪之关键。扶阳疗法不仅能化除湿邪,同时还可温扶心肾之阳气,而阳气蒸腾气化,血脉流行加速,颠顶头部“诸阳之汇”,阳气才能达到并得到补充,阳气到达之后,解除了大脑对心君之官的反馈指令,使心脏必再加大阳气向上涌动阴血,从而使原来的恶性循环被中止,由此而使血压降为正常范围内。

    阳虚阴盛,阴盛则寒,“寒主收引凝泣,使血脉痉挛,纹理网络系统不通,是引发阴阳气血运行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且“任何一处气血不能通达,则必然出现该处的功能障碍或丧失。末梢血管的阻力增高可使血压升高,心脏供血障碍可出现心绞痛,脑供血障碍则可引发脑卒中”(《汗临证法发微》)。由此来看,血脉瘀阻也是高血压病中非常关键病机之一,但这是继发性的,或与阳虚相伴而生的。因此,舒通血脉,开通纹理网络之闭阻,对于血压的调节也是重要关键环节。我们在临床上,喜用丹参与三七之药对,来达到活血化瘀之目的。或者应用李士懋老中医擅用的全虫10g,蜈蚣10~20条,以解除血脉痉挛,对于降低血压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在扶阳疗法的大方向下,选方用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李可老中医曾经应用温氏奔豚汤加味,治疗阳虚型高血压伴肥胖症患者,服药13剂,血压降为正常,肥胖消减大半。我们在李可老中医的经验方上,进行了调整。处方用药为:制附子30~100g,沉香10g(后下),肉桂10g(后下),砂仁30g(后下),红参30g,山药30g,怀牛膝30g,炙甘草10g,生龙牡各30g,紫石英30g,磁石30g,山萸肉30g,熟地黄30~100g,丹参30~60g,三七10~30g,陈皮15g,法半夏30g。

    上方为基础,随症加味,胸闷气短者,加全瓜蒌30g,薤白30g;四肢末梢发凉或合并外感项背不适者,加生麻黄10g,细辛10g;肾阳虚甚者,去山萸肉、熟地黄,加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各15~30g。

    上方药,每天1剂,连续服30剂为一个疗程,每10剂服完,依据情况逐渐增加附子的用量,至直达到最佳用量。经过临床30多例临床观察,服药30天进行疗效评价者,60%的患者血压下降比较肯定,连续服用1~3个月者,远期疗效也比较稳定。

    临床观察30%的高血压患者,疗效欠佳。分析其疗效欠佳的原因,一是其合并症多,二是高血压病程时间较长者,三是这些病人大部分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为了探索这类病人的治疗方法,学员应用汗法治疗,取得了初步疗效。方药是:生麻黄55g,生附子粉75g,细辛30g,枸杞子30g,菟丝子30g,仙灵脾30g,补骨脂30g,生磁石100g。用法:3剂药量,放在一起煎熬,共煎熬3个小时。然后分3天喝完。服药后,出现汗多,则效果较好。由于上述方法比较复杂,用药不方便,我们又经过研究与改进,处方如下:生麻黄30g,制附子30~60g,细辛30g,炙甘草30g,枸杞子30g,菟丝子30g,仙灵脾30g,补骨脂30g,磁石30g,紫石英30g。煎药与服药方法,同前面。这种方法,是靠汗法,通过“温阳散寒发汗,解除寒邪之凝泣,可由痉脉(指微血管痉挛收缩)而转为舒缓,推想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汗法临证发微》)。李士懋老中医认为,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温阳散寒,解痉。更辅以汗法令其再汗,血压不高反降,临床疗效肯定。

    高血压病,以心肾阳虚为其根本,以痰湿瘀浊为其标。正如李可老中医所说:一切(肥胖)痰湿瘀浊堆积三阴,阳光一照,阴霾尽消。因此,应用好附子这味药物是非常重要的。附子的用量不仅起始量较大,而且还要逐渐增加剂量,以达到附子最大剂量与最佳疗效,这就是李可老中医探索出的经验与方法。这是因为,扶阳药物之中非附子莫属,而且附子剂量的大小是能否取效之关键。一身尽是湿邪为患,靠附子有限的剂量,有时间是很难达到温化湿邪之目的。所以,李可老中医在多年临床观察中,认为只有逐日加用附子剂量,最大达到200g时,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我们观察到,制附子在100g之时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高血压病是一个非常顽固的疾病,非朝夕之功就能取得良效的。因此,临床上病人要有长期服药的思想准备,一般1个月为一疗程,大约3~6个月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一旦取效,也要采用小剂量汤药,或者成药进行维持治疗,才能根治高血压病。维持用药,一种是把原汤药制成水丸,每天定量服用,进行巩固治疗。或者服用中成药桂附地黄丸,进行维持治疗也是很好的方法。

5.小结

    高血压病的发生尽管是原因复杂,但有三点是关键:这就是大脑皮层调节、血管紧张度情况及心脏射血量的增加。这三个环节互为因果而导致高血压病的顽固性。中医学认为,这三个方面关键是:湿、瘀与阳气,特别是阳气的问题,不仅是因为湿邪上犯,阴踞阳位,同时阳气的虚弱,又是阴邪长期耗损的结果。因此,中医学认为病机关键是阳气亏损的问题。而扶阳抑阴,则是目前解决矛盾的主要手段。

    李可老中医擅用经验方温氏奔豚汤加味治疗肥胖症与高血压病,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与成功的经验,特别是附子逐日递加的方法,以寻求附子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才是能否取效之关键环节。经过临床应用与推广应用,大部分高血压病病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小部分病人疗效也不尽人意。这表明,这种方法还不完善,仍然需要进一步丰富这种治疗思路下的方法,如活血化瘀药的应用,以及配合汗法,强化益肾固本药物的应用等,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都有一定的作用,这仍然期待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特别是火神派医家齐心协力之观察与研究,积极交流临床体会与经验,都是目前迫切需要的。

 

参考文献

[1]清·郑钦安著.郑钦安医学三书.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2]李可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3]李士懋,田淑霄著.汗法临证发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版

[4]傅文录编著.火神派扶阳用药心悟.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