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笔字教学中的“顿笔”与“回锋”(上)

 恭候佳音 2015-01-22

2003年以来,笔者在学校兼任硬笔书法教师,主要开展低年级铅笔字及中高年级的钢笔字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在书写时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习惯:写字特别慢,笔画变形严重,横不平,竖不直,字的笔画之间没有连贯性……笔者带着“显微镜”,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了缜密的剖析。

                              ――题记

 

“点回”的误区

经过观察,我终于找到了引起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他们都采用了一种被称为“点回”的方法。什么是“点回”?为什么这个在书法教程甚至网络上也找不到的术语,却出现在许多地方的小学语文课堂和一些硬笔书法培训班的课堂中。笔者经过观察发现,所谓的“点回”,其实是把书法中的“顿笔”和“回锋”两种技法拼凑起来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笔画的形态特点,颇具速成的意味。但却也更容易让孩子进入写字的误区!

 
误区之一:生般硬套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使用“点回”写的字似乎有一丝“颜体”的味道!但纵观中国硬笔书法史,硬笔习楷取法欧书者占大成,原因是唐楷中的颜体、柳体不太适合于纤细的硬笔临习,而欧体因方圆笔兼备、转折干净利落而受到广大硬书爱好者青睐,许多人也因习欧楷而功成名就(如图)。对于小学生而言,“点回”这种方法更是从源头上就已经进入了误区!

选自《田英章楷书教程》

误区之二:化简为繁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不影响书写效果的前提下,单独写横画时,“点回”这种方法多了两个步骤。这无疑是增加了书写者的负担和工作量。如果是写“三”字,则无疑会多六个步骤。因此学生书写时就出现了“写好时写不快”、“写快后却写不好”的现象。

 
误区之三:笔画变形
 

虽说硬笔书法脱胎于毛笔书法,其书写技法也受到毛笔书法的影响,但因两种书写工具性质的不同,在运用硬笔书写时不能完全照搬毛笔的书写技法,否则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机械的“点回”只会让笔画失去其本来面目。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需要顿笔处来回不停的“点回”数次以体现笔画的特点,结果反而使笔画惨不忍睹!

 

误区之四:字形呆板
 

由于引入了“点回”的技法,写字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机械化和程式化的笔画组合,所有的横和竖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生趣可言!书法贵在有变化,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著名的《兰亭序》中就写出了二十多个不同的“之”字。而学生运用“点回”写字时,运笔方式单调、机械,使笔画千篇一律,说是在“画”字似乎更为贴切!

 
误区之五:扼杀兴趣
曾问一学生为什么不想学写字,答曰:“写好字就得写‘点回’,太麻烦!”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点回”这种繁琐的写法恰恰扼杀了学生对学习写字的兴趣!四年级有一位同学,在我的教学启发下对硬笔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年暑假,他家长因为嫌学校远,准备让他在离家近的某个培训班学写字,结果孩子非要舍近求远跟我学,家长无奈只好每天冒着酷暑送他来写字。这名学生本学期开始入手小楷《灵飞经》,至今已有小成。

    《灵飞经》钢笔范帖                        学生临写作业

 
误区之六:限制发展
很多学过“点回”的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因为作业量少,用“点回”不紧不慢的写,完全能应付。到了中高年级,随着作业量的增加,“点回”渐渐变成了累赘,学生于是就不再写点回,所写的字也变成了楷不楷,行不行的怪体!而进入中学甚至成年后,“行书”将是真正实用且被广泛使用的书体。行书源于楷,古人云:“真如走,行如行,草如跑…”这里说的真书就是楷书,说楷书就如学走路,行书是快走,连走路都没学好如何去快走呢? 

“点回”是如此地流行,以至于那些不懂得“点回”的人常常被认为是不懂书法,那些写不好“点回”的学生也成了写字的差生,这不能说不是写字教学的一种悲哀。流畅的音乐能愉悦身心,流畅的书法亦能陶冶性情。写字时如果过分追求艺术美,人为地用“点回”去强调笔画的特点,而打断其本应有的流畅,就好比在流畅的乐曲加入了许多休止符,反会让艺术的美感尽失!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