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验悠久潮汕文化 落脚潮州街头寻老成旧味

 汉青的马甲 2015-01-22

潮州是潮汕地区的核心区域,历史悠久,人文建筑景观结合了潮汕文化的特点,湘子桥、广济门、牌坊街、开元寺……行走在这个南国古都,品尝着传统的潮汕美食,别有一番风味。潮州很古,潮州很新。也许冥冥中注定,再古老的历史也无法阻挡潮流的侵袭。谁让你名字都叫"潮"呢?

在牌坊街,很难得看到了几栋老屋子。 如今的牌坊街也像前门大街一样游人嘈杂,商贾云集。只不过卖的东西可比前门靠谱多了,还真是本地好货,价格不像一般的商业街那么夸张,商家也不会特别热情的招揽客人,只是低头做自己的手艺,配着一壶茶度过每一 天。 说到底,不管新修的街道楼面多么宽敞明亮,潮州仍是个比较守旧的地方。从做生意上看也如此,在别处,别出心裁的创意新思路自然能赢得新客源,但这里的生意人大多是学着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守着祖上传下的铺头,即 使越做越小到只剩一辆推车,也不会在祖传的手艺中添加新东西。

潮州老城有很多经营了很久的小食店。这里人口流动并不大,来的都是回头客。吃食的味道变了,用品的品质下降,就无法留住顾客,而客人也认死理儿,祖孙三代同来一家店铺的例子举不胜数。 在这家肠粉店,吃到了潮州的肠粉。感觉很奇怪,撒芝麻酱,和福建很像。 据说潮州的肠粉是十几年前从广州这边传过去的,但又相当不同,潮州肠粉融进了潮汕的口味。一张面粉皮,打上一个蛋,加猪肉碎,加萝卜丁,加香菇丝,加切碎的白菜片或豆芽或笋丁,然后上面浇一层芝麻浆和卤汤, 撒上几颗香菜,成了潮州人最爱的早餐。

在街上试了不少小吃,其中的糖葱薄饼就是潮州人独特的手艺。先用一口大锅,加水煮糖,煮到糖浆变成黄色的一团团,用两根木棒捞起,就这么一摔,挂在木柱上,待糖有些冷时,就以双手重复拉之。旁边还要生一个炭 炉,拉时在上面烤一烤,糖面才不会发硬。经过一拉,像布匹一样,太阳光照之下,鲜艳的炫目,最后冷却,完全变白。这时用火烤过的刀一切,横切面上的糖饼气孔中,出现了很多小孔。小贩把切成长方形的糖葱,一块块 装入不漏气的铝桶中,再拿上街叫卖,吃时撒上黑芝麻和花生碎,以及画龙点睛的芫荽(香菜),用薄饼包裹后即可。吃到嘴里才觉得这糖葱真是制糖之极致,也感叹制作工艺之复杂,又卖不了贵价,怪不得做的人越来越少 。

在潮州,你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粿。咸水粿。菜圃猪油渣炸后撒在米粉制成的底上,吃起来咸香满嘴。还有一些形状特别的粿,还是用很传统的木印子制作出来的。由此可见传统的延续。 潮汕人对于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福建、海陆丰、台湾等地均有此称谓。潮汕的粿,实际就是别处所称的糕,但包括的范围又不单纯是"糕"。如萝卜糕,潮汕人叫做"菜头粿"(菜 头是萝卜的潮汕语别名)。粿因加入各种配料而衍生出各种称法,如甜粿、菜头粿、草仔粿、芋粿、白粿等。因为要花费时间制作,所以粿并非日常家庭主食,通常是只有在年节祭拜时才会特别制作的供品。

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潮汕男人抽着烟喝工夫茶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路过一间茶铺,和老板随口聊起茶来,门口的红泥炭炉呼呼燃着,旁边的竹篓里装着清一色的橄榄核炭。老板说起这橄榄炭,就是将橄榄核烧成 炭,再用来煮茶,橄榄核制成的炭燃后无烟,清香,有一部分榄香溶于水里,烧出的水有一种淡淡香气,而且五斤橄榄核才能烧出一斤橄榄核炭,价格也是不菲,现如今电力最便宜,电水壶进入千家万户,能如此讲究的人已 经很少。 看到茶铺中各价位茶叶琳琅满目,老板说自己喝一百五十块一斤的,一斤可以喝一个月。然后他又指了指店中售价超过千元的茶叶,说如果一直喝太好的茶,就不能随街坐下来喝普通的茶,人生就会减少许多乐趣。

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同时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著名侨乡、中国瓷都、中国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潮州菜之乡等。..

  • 分享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