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若愚老人 2015-01-2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因气求声  吟咏诗韵”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案主备人:刘文灿

 

一、教学目标:

本课为人教版选修第三单元赏析示例,是一篇以劝酒为主要内容来抒发人生际遇情感的诗歌。该课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第一、二单元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抓住意象,结合背景,把握作者“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的写法。为此,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2.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李白“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二、预习导学

(一)知识梳理

1.作者及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2.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我们以前也学过此种用法,例如:《氓》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二)读准下列字音

将(qiāng):愿,请       岑夫子:指岑(cén)勋。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

恣(zì):放纵,无拘无束。  谑(xuè):玩笑        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三)走进文本,抓情感,理脉络。本文以酒为内容,描写了“悲-欢-愤激-狂放”的情感变化;又

以愁为线索,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全诗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君不见……暮成雪”,以夸张和比兴的手法,既写了黄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表达了诗人逝者如斯的感慨。

第二部分:“人生得意……三百杯”,表现李白的极度自信和豁达的人生观。

第三部分:“岑夫子……恣欢谑”,表现李白心中长期积怨的苦闷。

第四部分:“主人何为……万古愁”,落脚一个"愁"字,纵横捭阖之势,慷慨豪迈之气,倏然收归,把所有勃发之情都凝聚成"愁"了。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1.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了之后在你脑子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学生活动:自由想象明确:气势雄壮,势不可挡的感觉。(开头四句写悲,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境界阔大,慷慨生悲——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其浩大的声势,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动。),“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几乎所有的文人面对着流水,都会诗兴勃发,比如《论语》上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他们在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时往往会想到一种感情,那就是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李白也一样。  “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我们头脑中应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犹言人生苦短,“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类似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

 

2.(“人生”以下六句写欢,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何况又是生逢知己,酒逢对手,因而转悲为乐。)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诗中的李白“悲感”但并不“悲观”,他认为人生只要能开怀畅饮,便无所遗憾,情绪由“悲伤”转为“乐观”。      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心中始终燃烧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和热情。应当读得掷地有声;在《行路难》的最后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这才是真正的李白,从貌似消沉中透露出的是坚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乐观精神。即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举杯浇愁”借此倾诉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气,以曹植自况,更加深了诗人的愤激。)

问: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痛饮狂歌,对朋友愤言“钟鼓馔玉不足贵”,是由衷之言吗?为何“但愿长醉不复醒”?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写道:“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问:李白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明确:古来”二句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 “做济世有为的“圣贤”还不如当颓唐堕落的“酒徒”更能“留名”,多么荒唐不可思议的社会现实,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晋代的“竹林七贤”大多是隐居山林的好饮名士。其中刘伶更为典型,著有《酒德颂》。据说他外出,常带把铁锹,告诉别人:“如果我醉死,就挖坑埋掉。”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是为“饮者”留名的最好明证。

问:历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贤”,留名的“饮者”,李白为何单说曹植呢?

明确:因为李白与曹植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而命运坎坷,大志难酬而沉溺酒乡。(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曹植《名都篇》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酒至酣处,反客为主,豪放之态,狂放之极。“万古愁”结束全诗,回应开头之“悲”。)

问:李白不过是元丹丘、岑勋招饮的客人,而他却高踞一席,反客为主,颐指气使,怪责主人少钱缺酒,缺乏“千金散尽”的豪气,提议“典裘当马”换取美酒,一醉方休;而且“呼儿”“与尔”口气甚大,狂放无礼,让人简直搞不清谁是“主人”,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李白本性狂放洒脱,加之“他乡遇故知”的兴奋和已酩酊大醉,以至“忘形至尔汝”。最主要的是诗人与朋友的关系非同一般,非“尔汝相称”的豪迈知交不能如此。

 

4、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 “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5、小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目标检测

1.给下列汉字注音

将(     )进酒       莫使金樽(      )空对月        径须沽(      )取对君酌(     

岑(    )夫子     千斤散(   )尽还复来     钟鼓馔(      )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     )欢谑(       烹(    )羊宰牛且为乐

呼儿将(   )出换美酒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

  五、分层配餐

A组题

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酒的,你能写出几句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短歌行》 曹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欧阳修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B组题

杂 

陶潜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凤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这首诗中写人生无常的名句是: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2.“飘如陌上尘”一句,把人生喻为“陌上尘”,以“陌上”喻人生途程。

3.《论语》有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此诗和这个意思相近的两句是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4.摘出能够表现诗人“桃花源”的理想生活的几句诗。

落地为兄弟……斗洒聚比邻。

5.“斗酒”,是说酒多还是酒少?“斗酒聚比邻”表现了陶潜什么思想?

酒少。只要有一点酒,就聚邻共饮,大家一起来尽情地品味那亲密欢欣的韵味。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博爱的思想。

 

C组题

请自选角度,结合《将进酒》写一篇赏析小短文。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古代的歌辞,有以饮酒放歌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为戒的。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要点有两个:

首先要看到“钟鼓”两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在诗人心灵中的折光反映。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写道:“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种概括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其次,“古来”二句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古来圣贤”,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们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辛苦备至,可有谁听他们呢?真是“寂寞”得很!诗人看穿了这一点,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决心逃于酒乡,所以接着就说:“唯有饮者留其名。”

这首诗也流露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他崇拜曹植,赞扬他“斗酒十千恣欢谑”的做法,也证明了他这个思想矛盾的存在。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教案主备人:王艳

一、教学目标:

本课为人教版选修第三单元自主赏析课文,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南唐后主)的作品。文章以采用了白描手法写情,抒发的是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情感真挚,艺术感染力很强,因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此,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重点: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二、预习导学

(一)知识梳理

1.作者及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2.关于“词”的知识复习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明确: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宇宙之永恒不变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对比手法。人生之短暂无常 “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4.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

   明确: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以水喻愁(比喻),用比喻将感情具体化;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四、目标检测

1.给下列汉字注音

虞(  yù    )美人      何时了(   liǎo    )    玉砌(    qì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五、分层配餐

A组题

除了《虞美人》之外,还有那些关于李煜的诗词?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浪淘沙·窗外雨潺潺》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B组题

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启发学生思考,联系他们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由“月”而“柳”、“长亭”。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

      柳:同“留”,依依惜别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长亭:送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C组题

发挥想象,试译《虞美人》,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译文: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