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山区大胆探索实践“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新模式

 南科大 2015-01-22
南山区大胆探索实践“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新模式,专家评价——
非常有价值的全国基层治理生动实践
王慧琼
南山区各街道根据实际,全面实行“一格多员”网格化科学管理模式,全区100个社区划分为856个网格,每格有“格长”,实现了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1+3+N”社区治理结构,较好解决了基层治理中党委、政府、社会、市场的相互关系。
南山后海社区建设社区虚拟平台组织居民活动。
南山街道荔林社区组织祖孙同乐包汤圆。
南山美景。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慧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治理体系建设中,社会治理是基础,社区是落脚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基础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

30多年前,南山打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今天,南山区再度先行先试,勇闯难关,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以此作为南山区2014年深化改革的一号改革方案,全力推进与实施,力争在基层社区治理这一重点领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法治化。

在19日召开的中共南山区第六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区委书记李小甘在报告中提出要顺应新常态,坚持依法治区,推进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创法治发展新优势,要深化“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改革,推进政府有序治理、社会自我管理、居民民主自治的多元治理架构,形成定位清晰、各司其职、功能互补、共治共享的多元治理结构。

中国社科院“地方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项目组最近在南山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后评价说,南山“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是“非常有价值的全国基层治理生动实践。”

“四破四立”构建“三驾马车”式组织结构

2005年,深圳建立了600余个社区工作站,2006年实行“居站分设”。从多年实践来看,普遍面临一些棘手问题,并表现出与现代社会一些“不适应症”。

在管理模式上,基层社区综合党委(总支)、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等相关主体职责不明确、职能交叉,“各自为战”、“自我封闭”与现代科学管理不适应;在治理体系上,居委会被边缘化,社区各类组织和居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往往是工作站“自拉自唱”,这种“一元化”与多元共享共治不适应。

在工作方式上,工作站行政化倾向严重,疲于应付各种检查、考核、评比、创建,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与社会需求多样化不适应;在工作机制上,政府提供的很多公共服务政府做得很累,但老百姓有“被满意”现象,这种孤立僵化的机制,与居民参与意识增强等不适应。

针对这些情况,南山区在 “一核多元”区域化党建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出“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构建了 “1+3+N”的社区治理架构。“1”,就是社区综合党委;“3”,就是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N”,就是各类社会组织。

南山区改革办负责人说,这种治理结构如“车夫驱动、三马拉动、伙伴推动”的“三驾马车”式组织结构。首先是统筹,社区综合党委作为核心组织,类似“车夫”,发挥统筹作用,指引“社区治理”这架马车的行驶方向,掌控其速度;其次是分权而治,类似马车的“三匹马”,工作站作为政府工作平台,发挥行政管理作用;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发挥民主自治作用;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市场化机构,发挥社区服务功能;第三是共治,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多元治理主体,与马车相伴、相向而行,共治共享。

生动实践价值之一:

率先公开社区“职责清单” 实现基层治理法治化

向亚锋,这位年轻的女孩,去年10月离开了在蛇口街道办机关工作8年的岗位,担任深圳湾社区综合党总支书记。她还有一个职务:深圳湾社区综合党委专职副书记。

社区党组织的职责是什么,向亚锋深有体会。她到社区除了和居民代表、物业代表、社工机构负责人等接触、交流,还要将区、街道两级重要工作与社区对接,对社区工作站服务水平进行监督、指导。此外,她要与联合党委班子其他成员一道开展党务活动,协调、沟通社区重大事项。

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人”,向亚锋能这样职责明晰,得益于“一核多元”推进中,首次通过“晒权”形式,明确“核”、“元”职责。

与向亚锋类似,西丽街道新围社区的钟转年,去年10月从3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以超过80%的得票率当选居委会主任。作为全区16个居站分设试点首个民选出来的居委会主任,他每天和辖区居民泡在一起,了解他们的诉求。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后,最近将与社区综合党委书记黄厚源一道,争取街道办支持,对百姓反映的南天路堵塞情况整治。

由南山多个单位指导制订、在全国率先编制发布的“1+3+N”社区治理主体社会建设职责清单,向社会公布社区9类治理主体、75大项277小项职责,确保社区履职有章可循。

以社区综合党委(总支)为例, 职责“清单”,主要包括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团结凝聚、思想宣传、基础保障等5大项、34项。除了讨论决定社区内涉及到人、财、物等重大问题外,其他基本都是党务工作。

而由区民政局制订的4项“清单”,占22大项、199项,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户”。其中,居委会主要发挥枢纽、议事、监督、服务的功能,邻里纠纷等小事均列到具体事项中;社区工作站主要有7项,主要履行基层政府派驻到社区的职责;社区服务中心总计157项具体事项,约占全部事项的80%。此外,农城化股份公司、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驻辖区单位也都明确了职责。

有关专家指出,这份清单首次明确社区各类机构和组织的职责,理清了党委、政府、社会、企业等各自角色和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市场在社区治理中资源配置的作用,填补了国内社会治理工作的空白。

生动实践价值之二:

率先改革社区工作人员管理体系 实现基层治理队伍专业化

蔡叶文,西丽街道新围社区工作站副站长,在履职一年多后,她多了一个新“身份”:社区工作者,而且有了盼头:好好工作待遇提升有保障。

深圳设立600余个社区工作站近十年,在站工作人员一直苦恼:自己究竟是属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企业职员?各方均没有明确。南山率先实施社区工作人员管理体系改革,明确800多名社区工作站人员为“社区工作者”。同时,与社区工作者统一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招录、晋升通道,形成有别于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的“第三条路”。

南山发布的《社区工作者管理体系改革实施意见(试行)》中,明确了11项改革事项,重点在人员定位、管理体系、薪酬体系、社保购买、招录培训、考核退出、合同签订、交流回避等8个方面,包括确定社区工作者由街道办聘用,财政资金供给;由机构编制部门确定全区社会工作者总员额及各街道工作者员额;民政部门建立在岗人员登记备案名册,实现员额到人;各街道与社区工作站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劳动合同管理,并委托区人力资源部门统一管理档案。

与此配套,南山还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规范社区工作站的岗位。每个工作站设置站长(1名)、副站长(1—2名)、社区助理员三个管理层级,每个社区配备5—10名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出现缺额,一律实行公开招聘,聘用合同期限一般3年;在同一社区连续任职6年以上的站长,要按一定比例在本街道内交流,不得安排到非社区工作岗位。

《南山区社区工作站员工工资待遇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则将社区工作站岗位工资分为三个岗位、十二档,岗位档次不一,岗位工资标准也不一。

记者注意到上述文件中,从事社工时间越长,档次就越高,待遇也相应增长;如果社区工作者通过初、中、高级职业水平证书的,每人每月将分别给予200元、500元、800元的补贴;社区工作者每周工作时间不得高于40小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对灵活的上下班时间。

区社区委负责人说,这些措施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优化社区工作人员结构,激发了工作队伍活力。

生动实践价值之三:

推行“格长”制 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

南山街道荔林社区工作站8名工作人员,现在每天一上班,就各自带领综合协管员,到自己管辖的网格去“逛”。他们除了社区工作者身份外,还有一个称号——“格长”。

立足多年网格化管理较成熟经验,南山借鉴我国台湾“里长”经验,推行社区治理“格长”制,出台《社区网格划分整合实施方案》,按照住宅型、商业型、企业型、工地型、混合型和单位型等6大功能特点,将每个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通过“网格+格长”, 将工作人员沉到基层, 强化社区末梢治理,力求解决社区管理到位问题。

“格长”职责清单主要有:督导网格员认真落实网格内各项职责;定期巡查网格,指导网格员做好实用人口等信息采集,收集网格居民意见、建议和诉求;建立格长工作例会制,对网格内存在的难点、热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配合协助相关部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等。

“格长”作为社区网格“第一责任人”,管理、工作是否到位,是社区治理是否有成效的直接实施者。南山制订了“格长”管理考核办法,力求达到精细化目标。如工作站负责对“格长”每月到网格巡查情况进行考核;实行学习培训制度,以社区、街道、区为单位,分别按每月、季度、半年进行一次。

为了避免考核走过场等不良行为,南山还明确了“格长”的考核机制。“格长”工作好不好,由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实行三级考核机制,区对街道每月一抽查、每季度一考核;街道对社区每月一考核,社区对“格长”每月一考核,各街道抽查情况排名纳入全区年度综治考核内容;二是实行责任捆绑制度,“格长”与网格信息员实行捆绑,奖罚轻重有别;三是实行绩效考核,实行“季度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方式,对优秀“格长”发放150%绩效工资。

除了“格长”制外,南山部分社区还试点社区专员,由居民选出热心公益的社区群众担任,对邻里纠纷、社区环境等进行管理。荔林社区工作站站长崔媛媛说,“格长”不可能24小时呆在“格”里,有的“格长”本身不住在社区,上班时间又有限。社区专员在党委领导下工作,弥补了“格长”制度的不足,使基层社区治理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拓展到“斜线到角”。

生动实践价值之四:

试点“一平台两中心” 探索基层治理去行政化

蛇口微波山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巨大标语牌矗立。这个奏响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强音的口号,一直在这块土地上激荡。

微波山下不远处的蛇口深圳湾社区, 驻有中国海关等23家单位。目前社区已建成小区12个,居住人口1万多人,多以高收入居民和香港人、外国人为主。

这个社区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工作站,只设立“一平台两中心”,即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行政管理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行政中心主要承担政府职能部门交由社区完成的不涉及行政主体资格的各项行政服务项目156项,全部以项目委托、购买服务方式交由社工机构完成,街道办各科室对其进行指导、监督,并会同居委会对其工作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挂钩。

社区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各类社区服务工作,包括家庭服务、居民参与式服务等11大项,采取购买服务方式由专业社工机构完成。

在“大社会、小政府”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社区治理内容繁杂、诉求多元的情况,南山保持定力,坚持做好“加减法”:能交给市场、社会组织的,坚决“放”;食品安全等涉及行政主体资格重大民生事项,坚决“收”。

目前,南山8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均由专业社工机构进驻服务;有的街道部分社区撤销工作站,强化居委会工作实心化。这一“放”一“收”,实现了社区服务和行政服务无缝对接,激发了社会组织等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和动力。通过去行政化,采取社会化专业运作,构建便捷优质高效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事关中国前途和发展大计。南山再次抓住这一机遇。这个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城区,正立足新起点,再启改革征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