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读黄帝内经痹论篇第四十三

 一味轩 2015-01-23

 XJ】什么痹症?最简单最通俗的理解就是麻痹,主要是指身体某部分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

  导致麻痹的主因,就是经络堵了,这种症状在我们的日常调理的客户中非常的常见。比如,你捏一把你胳膊上或者后背上的肉,如果感觉生痛,一般就属于痹症。多由受寒,或者是气滞血瘀引起的。

  当然,也不是捏着不痛的就没有痹症,在本篇中,也有讨论不痛的情况。可以这样说,现代人,绝大部分都有痹症,而解决这种病症的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刮痧、拔罐和按摩。

精读黄帝内经痹论篇第四十三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

  岐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

  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帝曰:其客于六腑者,何也?

  岐伯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

  帝曰: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曰:五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

  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

  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

  帝曰:善。

原文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

  岐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

  【点评】本段重点解读五脏六腑痹症的临床表现。

  痹之安生,之,语气助词,无具体的意思。此话即为,痹安生。

  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至,即到。至阴,即到达阴的意思。如太阴为三阴之始,故太阴又可称为至阴。太阴属脾,至阴常作脾的代词。《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结合上下文,此处的至阴指季夏、长夏,即农历六月。《素问·痹论》:"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长夏季节,脾经当值。和前面的解释并不矛盾。

  内舍五脏六腑,舍,住舍,停留、驻留之意。此处指疾病侵袭之后,驻留皮肤腠理之间的意思。

  五脏皆有合,合,结合,此处是指五脏和肌肉等组织器官之间的相连接的部位。

  烦则心下鼓,鼓,鼓动,敲鼓,即医学上称的心悸。

  嗌干善噫,嗌,咽喉;噫,叹气

  上为引如怀,引,牵引;怀,怀孕。

  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尻,屁股;踵,脚后跟;脊,脊柱。形容罗锅式的走路方式。

  上为大塞,上,上腹部;大塞,指中焦堵了。这是现代人常见之症状。

  若沃以汤,若,好像;沃,动词,饮、喝之意;,热水。

  【整段翻译

  黄帝问道:痹病是怎样产生的?

  岐伯回答说:由风、寒、湿三种邪气杂合伤人而形成痹病。其中风邪偏胜的叫行痹,寒邪偏胜的叫痛痹,湿邪偏胜的叫着痹。

  黄帝问道:痹病又可分为五种,为什么?

  岐伯说:在冬天得病称为骨痹;在春天得病的称为筋痹;在夏天得病的称为脉痹;在长夏得病的称为肌痹;在秋天得病的称为皮痹。 

  黄帝问道:痹病的病邪又有内侵而累及五脏六腑的,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五脏都有与其相合的组织器官,若病邪久留不除,就会内犯于相合的内脏。所以,骨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心;肌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脾;皮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肺。总之,这些痹证是各脏在所主季节里重复感受了风、寒、湿气所造成的。

  凡痹病侵入到五脏,症状各有不同:肺痹的症状是烦闷胀满,喘逆呕吐,

  心痹的症状是血脉不通畅,烦躁则心悸,突然气逆上壅而喘息,咽干,易暖气,厥阴上逆则引起恐惧。

  肝痹的症状是夜眠多惊,饮水多而小便频数,疼痛循肝经由上而下牵引少腹如怀孕之状。

  肾痹的症状是腹部易作胀,骨萎而足不能行,行步时臀部着地,脊柱曲屈畸行,高耸过头。

  脾痹的症状是四肢倦怠无力,咳嗽,呕吐清水,上腹部痞塞不通。

  肠痹的症状是频频饮水而小便困难,腹中肠鸣,时而发生完谷不化的泄泻。

  膀胱痹的症状是少腹膀胱部位按之疼痛,如同灌了热水似的,小便涩滞不爽,上部鼻流青涕。

  五脏精气,安静则精神内守,躁动则易于耗散。若饮食过量,肠胃就要受损。致痹之邪引起呼吸喘促,是痹发生在肺;致痹之邪引起忧伤思虑,是痹发生在心;致痹之痹引起遗尿,是痹发生在肾;致痹之邪引起疲乏衰竭,是痹发生在肝;致痹之邪引起肌肉瘦削,是痹发生在脾。总之,各种痹病日久不愈,病变就会进一步向内深入。其中风邪偏胜的容易痊愈。

原文

  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帝曰:其客于六腑者,何也?

  岐伯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

  帝曰: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曰:五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

  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腑也。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点评】本段解读痹症与荣卫之气的关系。

  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发,发生,指散发病气之经穴;

  过,通过,指气血流通经过的经脉;

  瘳,病愈。

  荣者。水谷之精气也,荣者,即荣气,或称营气,也就是指水谷所生的营养之气。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卫者,卫气,卫,保卫。卫气是指防卫免疫体系及消除外来的机体内生的各种异物的功能,包括机体屏障、吞噬细胞系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悍气,浮盛之气也。

  【整段翻译

  黄帝问道:患了痹病后,有的死亡,有的疼痛经久不愈,有的容易痊愈,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痹邪内犯到五脏则死,痹邪稽留在筋骨间的则痛久难愈,痹邪停留在皮肤间的容易痊愈。

  黄帝问道:痹邪侵犯六腑是何原因?

  岐伯说:这也是因饮食不节、起居失度导致腹痹的根本原因。六腑也各有俞穴,风寒湿邪在外侵及它的俞穴,而内有饮食所伤的病理基础与之相应,于是病邪就循着俞穴入里,留滞在相应的腑。

  黄帝问道:怎样用针刺治疗呢?

  岐伯说:五脏各有输穴可取,六腑各有合穴可取,循着经脉所发所行的部位,取相应的输穴或合穴进行针刺,病就可以痊愈了。

  黄帝问道:营卫之气亦能使人发生痹病吗?

  岐伯说:营气是水谷所化生的精气,它平和协调地运行于五脏,散布于六腑,然后汇入脉中,所以营气循着经脉上下运行,起到连贯五脏,联络六腑的作用。卫气是水谷所化生的悍气,它流动迅疾而滑利,不能进入脉中,所以循行于皮肤肌肉之间,熏蒸于肓膜之间,敷布于胸腹之内。若营卫之气的循行逆乱,就会生病,只要营卫之气顺从调和了,病就会痊愈。总的来说,营卫之气若不于风寒湿邪相合,则不会引起痹病。

原文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

  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

  帝曰:善。

  【点评】本段解读为什么痹症会有痛、不痛等不一样的生理感觉。

  不仁者,不仁,指麻木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

  故为痹热,痹热,犹言热痹。《素问.痹论》:"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

  其多汗而濡者,濡,沾湿,润泽:濡笔。濡湿。濡染。耳濡目染。相濡以沫。

  逢寒则虫,逢热则纵。虫和纵:王冰注:",谓皮中如虫行;,谓纵缓不相就。"林亿《新校正》云:"按《甲乙经》虫作急。"因此,这里的当痉挛、抽筋之意;,当筋放纵讲。

  【整段翻译

  黄帝说:讲得好!痹病,有的疼痛,有的不痛,有的麻木不仁,有的表现为寒,有的表现为热,有的皮肤干燥,有的皮肤湿润,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痛是寒气偏多,有寒所以才痛。不痛而麻木不仁的,系患病日久,病邪深入,营卫之气运行涩滞,致使经络中气血空虚,所以不痛;皮肤得不到营养,所以麻木不仁。表现为寒象的,是由于机体阳气不足,阴气偏盛,阴气助长寒邪之势,所以表现为寒象。表现为热象的,是由于机体阳气偏盛,阴气不足,偏胜的阳气与偏胜的风邪相结合而乘阴分,所以出现热象。多汗而皮肤湿润的,是由于感受邪湿太甚,加之机体阳气不足,阴气偏盛,湿邪与偏盛的阴气相结合,所以汗出而皮肤湿润。

  黄帝问道:痹病而不甚疼痛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痹发生在骨则身重;发生在脉则血凝涩而不畅;发生在筋则曲屈不能伸;发生在肌肉则麻木不仁;发生在皮肤则寒冷。如果有这五种情况,就不甚疼痛。凡痹病一类疾患,遇寒则筋脉拘急,遇热则筋脉弛缓。

  黄帝道:讲得好!

痹症,这是中医里的一大块病症,也是现代人最容易得的病症。文章开头我已经提及了,现代人得痹症的非常之多,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第一,空调病。因空调引起的痹症,古代没有,这完全是现代病。古人没有这个条件得病,大多是衣服穿的不够引起的,痹也就驻留有皮肤腠理之间,很难深入到五脏六腑。

  第二,垃圾食品。古生代也没这东西,反式脂肪没有,防腐剂没有,添加剂也没有,这也是现代人得的病。

  鉴于此,痹症=闭症,即经络堵了,完全是生活方式病引起的。痹症最严重的是强直性脊柱炎。这已经是肾痹了:"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此病是世界医学难题,大家可以参考央视中华医药朱良春的以虫驱痹法的治疗方案。http://www./doc_5213.aspx

  前文已经说了,痹症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同样也与营卫之气虚弱有关。营气,是什么,顾名思意,就是营养之气,现代的食品安全问题非常突出,就是婴儿奶粉都不安全,国人大多跑到国外买奶粉,你说说这人能不得病吗?营养都不够,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多少余粮来产生保卫之气了,所以,现代人的免疫系统低下,三天两头的生病。

  原来公司里的员工,多为80后,几乎每天都有人请假,有的人几乎周周请假,要不是周一不来,要不是周五不来,不是感冒,就是拉肚子,我就服了。这些人,你说能工作到60岁吗?政府还想延长退休年龄,我看工作到50岁就干不动了。

  我总结了一下,凡是那些爱生病的人,多与吹空调、吃垃圾食品和熬夜有关。因此,《黄帝内经》时代,先人是如何也不会想像得到,现代社会是竟然是这种样子。

  总结起来一句话,凡是得痹症的,多是错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解决的最佳方案就是刮痧、按摩、拔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