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篇·经验交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妙招

 淡然便是晴天 2015-01-23

【教师篇·经验交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妙招

2015-01-23 作文指导报



点击标题下「作文指导报」可快速关注

文不厌改”,这是古今中外经典作家所共同强调的,而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仅仅囿于教师的精批细改,教师讲评一法,教师耳提面命,学生亦步亦趋。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因此,我们应该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批改作文的实践活动,真正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分组互改:合作探究

  学生作文上交后我先初审,审视书写情况和字数是否达标。书写不认真重抄,字数不达标者补写或重写,然后分发给学生互评。

  首先是分组安排。采用梯队帮带式把学生分成每四人一组,推选或指定一名组长,考虑到优差生协调的同时还注意男女生的搭配。其次是明确目标。我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情实际制定评改等级,这样可以给学生作文以准确的定位。再次是小组互改。让每一篇作文在同一组的四人中轮流批改。

  这样,每一个学生的作文就有四位同学的修改,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见解,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甚至与原作者有很大的出入,这样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交流、探究,取长补短,往往能触动彼此的灵感,打开思维的闸门,喷涌出灿烂的火花,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二、独立自改:教给方法

  一篇文章的修改,就应该从文章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整和修改。审题要准确,它是界定写作范围,着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这往往包含两个方面,审文题和审要求。一定的题目适合一定的文体,现在一般要求文体不限,但也并非意味着写什么文体都行,怎么写都行。立意是文章写作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的任务是确立表达的主题,解决表现什么的问题。文章没有深刻的立意,就会流于一般,甚至显得幼稚。构思是展示思维的条理性、创新性的关键步骤。作文贵在创新,而创新又着重体现在构思的精巧上。选材是为了表现中心的需要,从众多的材料中选取最能表现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这样的材料要详写,写生动形象、鲜明感人,反之,略写或不写。结构安排要体现新颖巧妙的特点。

  还要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几种方式。1.“冷却法,就是学生作文写好一段时间后,经过冷却,学生可能从另外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就会有更上一层楼之感。2.“朗读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非常重视朗读,强调朗读在阅读、写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朗读也是学生自改作文的一种重要方法。首先要求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三至五遍,自然感到习作中有文不从字不顺的地方。通过朗读,可以纠正词语不搭配、不贴切的地方,纠正不顺畅、不形象、有毛病的语句,还可以纠正段落不连贯、前后矛盾的地方。3.“请教法,就是习作者在班级中寻找一位作文水平高的学生,与他()交流讨论。可以从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谈设想,也可以就整段、局部内容谈感受,还可以就某一表达方式的运用谈体会,然后请同学给自己习作提出意见。这种请教不同于分组互改,共同探究,它是一种口头的、私下的、不公开的交流,希望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然后独自修改文章。

  三、师生共评:全面提高

  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绝不是让学生自由放任随心所欲地批改,也不是否定教师在作文评价方面的主导作用。因此,我认为评价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应该注重师生间的合作交流。

  在作文评价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怎样发挥呢?一是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拟定训练目标,确立每一次批改的目的、要求,特别要重视批改的循序渐进性,让学生在浅层的训练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通过表扬鼓励,培养其自信心,调动其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教师示范性批改,一定要满腔热情地认真读、认真批、认真改,要真正让自己的红圈、红线、红字化作真诚的笑脸,由衷的赞叹,恳切的教导。三是教师要重视学生互批自改后的评价。它既评价批注者批得是否准确,又评价修改者改得是否到位。

  四、写作后记:总结升华

  作文教学中,作文后指导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略。大多数学生对作文后的反思少,对老师评改的作文不理不睬,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一大缺失。作文后指导学生写作后记,让学生总结自己作文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可以让学生更为系统地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总之,通过写作后记,既是学生对他人评价的反馈,也是总结自己失误的教训及成功的经验,借鉴互评、师评的成果,升华自己的写作能力。

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构建互评、自改、师评、后记等多元化作文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学生能够获得多层面的作文技能培养,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从更深更广的层面上使学生认识到一篇文章该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道理。

作者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板桥镇板桥中心学校 刘彦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选自《作文指导报·教学博览》,欢迎广大微粉们阅览、收藏、转载;其他公众账号若使用请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