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责任是一种发展自我的机遇 一种发展自我份内和不得不做的事情。

 青衣问道 2015-01-24

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可以信赖

责任是一种发展自我的机遇,是一种发展自我的手段,是一种发展自我份内和不得不做的事情。

听从责任的召唤,珍惜自己的每一份责任。


责任心首先是对自己的负责。即一个人要懂得尊重自己的感情,尊重自己的理想,珍惜自己的宝贵年华和生命的活力,从自己的理想出发来安排现实生活。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为自己。如果一个人什么也没有做好,没有得到大家对你的认可,那么,他就是对你自己不负责任。最终,影响最大的还是你自己,绝对不会是别人。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善变的人?

  他不守信?他改主意像老天爷变脸一样快,还不承认自己以前的想法?他有这样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别人长期把他当成孩子对待,对他没有什么要求。你如果因为他的善变或者不守信用而指责他,是不会起作用的,并可能更强化他的“超我”的力量,令他更无力摆脱这种境况。他需要的其实是个人价值的不断发展和保障。你应该让他明白,你并不是他的父母,而且你希望面对的是一个懂得诚信的成年人。让你的朋友安静地面对他自己的困境,努力让他信守自己的承诺。


实际生活中,如果我们敷衍塞责,找借口为自己开脱,就会他人觉得我们自己不但缺乏责任感,而且还不愿意承担责任。虽然没有谁能做得尽善尽美,但是,一个主动承认错误的人至少是勇敢的,如何对待已经出现的问题,更能看出一个人是否能够勇于承担责任。








斤斤计较的人不易获得幸福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通过多年的研究,以铁的事实证明,凡是对金钱利益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他们90%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在这些方面,威廉有许多宝贵的总结。

第一,一个太能算计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事事计较的人。无论他表面上多么大方,他的内心深处都不会坦然。算计本身首先已经使人失掉了平静,掉在一事一物的纠缠里。而一个经常失去平静的人,一般都会引起较严重的焦虑症。

第二,爱算计的人在生活中,不但很难得到平衡和满足,而且会由于过多的算计引起对人对事的不满和愤恨。

第三,爱算计的人,心胸常被堵塞,每天只能生活在具体的事物中不能自拔,习惯看眼前而不顾长远。更严重的是,世上千千万万事,爱算计者并不是只对某一件事情算计,而是对所有事都习惯于算计。

第四,太能算计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而太想得到的人,很难轻松地生活,往往还因为过分算计引来祸患,平添麻烦。

第五,太能算计的人,必然是一个经常注重阴暗面的人。他总在发现问题、发现错误,处处担心,事事设防,内心总是灰色的。



           

 









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可以信赖



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责任就是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毫无怨言地承担,并认认真真地做好,这就是责任。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表现得平常而又朴素。责任意识也是一种传统美德。只有每个人都认真地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社会才能和谐运转、持续发展。



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执行。只有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赖的人。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等,而是责任——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意识。

责任不清,互相纠缠,一塌糊涂


所谓的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工作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责任,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有责任意识,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意识,再安全也会出现险情。责任意识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意识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有责任意识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爱,让人放心。





也有人认为,责任是一种束缚,限制个人自由,阻碍个性发展。这种把责任和自由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认识,也是不正确的。责任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自由以责任为“边界”,责任以自由为“外延”。履行责任与享受自由是成正比的。享有自由,就意味着负有责任;履行责任,才会享受更充分的自由。天底下没有为所欲为、无拘无束的自由。责任限制是一种主观上的任性,彰显的恰恰是自由。主观上的任性,行动上的随心所欲,只会导致不自由。

甚至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别人不负责,我想负责也负不起来”——无法负责任;“大家都不负责,我一个人负责也白搭”——负责任无用;“别人对我不负责,我对别人负责是犯傻”——负责任吃亏。凡此种种,是对责任观的歪曲理解。我们只有将自己承担的责任先担负起来,才能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负责,形成一种人人负责的氛围,而不能用自己的不负责去淡化负责的氛围。——责任重于泰山!



落实责任,一在履责,二在问责。没有问责,责任制形同虚设。问责,要贯穿到履责的全过程。事前问责是提醒,事中问责是督促,事后问责是诫勉。

对认真负责的,要给予奖励和表彰;失职渎职的,要予以追究和惩罚。只有把责任和责任制统一起来,把履责和问责结合起来,才能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增强责任心、培育责任感、提高责任意识。




角色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1、角色越多,责任越多。

  2、不同的责任,来自不同的角色。

  3、只有尽到责任,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听到“责任”就逃之夭夭的人,为数不少。他们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吗?

  “我最怕别人跟我说,作为男人,你要负责任!一听到‘责任’这个词,我全身的肌肉都绷得紧紧的,头痛,胸闷,好像自己被意外关在电梯里一样。”已经35岁的邵兵,体健貌端,收入高,钻石级王老五,却仍是单身贵族。“我怕别人依赖我。跟女孩子拍拖没有任何问题,可只要她说咱们什么时候结婚呀,我就逃得比兔子还快。”

  害怕受人评判,害怕失去独立,害怕对自己的行动、选择和欲望作出回应……拒绝承担责任有多种表现,但其原因却都是内心的恐慌,这种恐慌可能会转变为真正的恐惧心理。

  

  “在工作、家庭和道德方面承担责任,无疑会让人紧张。”心理医生瑞金·弗朗克尔(Regine Frankel)说:“生物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杰罗姆·卡甘(Jerome Kagan)的研究证明:大约20%的人在出生时的神经化学特性,让他们容易对紧张的情绪和新奇的事物过于敏感。


  研究表明,在他们的大脑中,负责发出指令和管理恐惧情绪的部分过于活跃,所以这方面的任何信号都会让他们发狂。当遇到需要重新审视自己或接受他人评判的时候,他们的不安就会很快暴露,而且表现得相当强烈。所以,他们总是尽力避免面对这种情况。那么,害怕承担责任是与生俱来的?“应该说,这和人类其他所有行为表现一样,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瑞金·弗朗克尔医生说。


  掩盖自己的懦弱

  Jason喜欢在工作中做执行者,不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Owen总让他的妻子对两人之间的问题承担责任;而Anne在与人发生矛盾时,总是把所有的错误都推到别人身上。这3种态度都是为了满足同一种需要:掩盖自己的懦弱。

  “最害怕被别人指出缺陷的人,实际上总认为自己有缺陷。”精神分析师热拉尔·娄万(Gerard Louvain)说:“父母过于严厉的态度使他们总也忘不了:‘你真没用,是个坏孩子,什么都做不好,你就欠罚。’心理分析把这种来自内心的声音称为‘严厉的超我’。”

  父母的禁令给孩子带来的强烈心理冲击,正是造成这种心理顽疾的根源。一个人越是美化父亲的硬朗和母亲的完美,他就越觉得自己承受着严格的评判。即使成年以后,他也会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承担较多责任的职务,他在潜意识中认为,这样的职务是留给父母的,因而常常选择服从或逃避。“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的一生就是很好的例证。”热拉尔·娄万说,“他虽然赞美婚姻带来的责任和义务,却没能超越父亲形象的影响,终生未和自己的爱人瑞金(Regine)结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