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渔父词

 高山仙人掌 2015-01-24

其一:

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
山月照,晚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

其二:

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闲去云水边?
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

其三:
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
斟美酒,脍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

其四: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
争得似,一扁舟,弄风吟月归去休!



拾遗:

    赵孟頫以宋皇室后代,大名士的身份到元朝做官,被士大夫瞧不起。尤其是他曾经大拍元政权的马屁,大写“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更引起南宋政权的孽子孤臣、遗老遗少的愤慨,骂他毫无骨气。这些常常使管仲姬处在内疚和痛苦的心情中,她屡次规谏赵孟頫,并填了四首《渔父词》明志:
     这四首《渔父词》里,充满了管仲姬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苦忆故乡的情怀。赵孟頫也流露出一种对落拓不羁的生活的向往。他毕竟也是个艺术家、诗人一类的人物。他也和了一首《本事词》: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
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元仁宗延佑六年,赵孟頫终于辞官,他们夫妇由京城大都双双南归,船行到临清,管仲姬竟因脚气病复发而死。这年她五十八岁,赵孟頫颤巍巍地扶柩南返湖州。故居门前梅开胜雪,但管仲姬已无缘重睹故居的梅花盛景。


 管仲姬:《你侬我侬》发表于 2008-7-20 09:23 此帖被阅读 1392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忽然欢喜啊!将咱俩一齐打破;
重新加水,再搅再揉再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与你生得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管仲姬(1262~1319),名道升,字仲姬,是大政治家管仲的遗族后代,浙江吴兴人,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之妻。生于宋理宗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 比赵孟頫小八岁。元仁宗延佑四年(公元1317年),封魏国夫人。管仲姬是一位颇有艺术天分的才女。工诗词,精翰墨,擅绘画,尤精竹石梅兰。

有一天赵孟頫试探性地问管仲姬,他能不能纳一个妾?此时管仲姬已经四十岁了,她并没有立即表态,几天后,当两人闲坐时,她对赵孟頫吟诵了她作的这一首《你侬我侬》的词。闻弦歌而知雅意,传说赵孟頫深为妻子的柔情蜜意所感动,感到有愧于贤妻,自此断绝了纳妾之念。


赵孟頫与崔云英

赵 孟頫那天上朝回家,因为心中烦闷,特地没有坐轿,想走一走、散散心。正步行着,突然听到有个悦耳的女声在喊他,他抬头一看,只觉眼前一亮,轿帘挑起,轿内 坐着一位丽人:他一时想不起这美丽女子是谁?倒是那轿中的女子先介绍起来,说是五年前的一次歌宴上,她唱错了一支曲子,主人要将她拉出去责打。是他为她说 情,解救了她,并当即为她谱一曲新词,赢得满堂喝彩。他想起来了,这个女子是个歌姬,叫崔云英。

那女子邀他有空去她那坐坐、聊聊天,他答应了。在又一个百无聊赖的日子,他迈步走进她的家门。她打扮得非常素净,越发显得有一种天然的风韵。在谈话的当 中,她总有些不好意思,总是娇羞地一笑,粉红的脸颊士顿时现出一对酒涡。在歌姬女伶的眼中,不论什么时候,他从来就是一位风流倜傥的才子。崔云英非要他填 一首词,他推却不过她的情意,为她写道:
  一枝仙桂,香生玉蒲,得唤卿卿。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如应如旧,春山淡淡,秋水盈盈。
  自此,他们的交往日益增多。那天他又一次来到她家时,她略备了些酒菜,两个人对月饮酒,有些醉了,她问道:“赵先生,我能做你的知音人吗?”他答道:“你不仅是我的知音,而且是我风尘中相识的知己。”她更大胆地问:“只能是风尘中的知己吗?”
  赵孟頫坠入情网而不得解脱。终于,他忍不住试探性地问管仲姬,他能不能纳一个妾? 《你侬我侬》的词。使赵孟頫断绝了纳妾之念。
   赵孟頫很久没有到崔仁英那里去了,崔云英望穿秋水,将一首“有所思”寄给赵孟頫:
  思与君别后,几见芙蓉花;盈盈隔秋水,若在天之涯。欲涉不得去,茫茫是烟雾;汀洲多芳草,何必踩蘅杜。
  赵孟頫读后,感到有些愧疚。可世间不如意者十居八九,他万般无奈,回道:
  春寒恻恻掩重门,金鸭香残火尚温。燕子不来花又落,一庭风雨自黄昏。
    断了纳妾之想的赵孟頫后来放浪形骸,还免不了有别的风流韵事,每次都使管仲姬伤心欲绝。她虽然用《你侬我侬》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暂时挽回了丈夫的心,但是,对于丈夫此后的风花雪月她就无能为力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