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米非氏酮联合利凡诺尔终止中期妊娠66例-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负鹏载舟 2015-01-24

米非氏酮联合利凡诺尔终止中期妊娠66例


发表时间:2013年6月1日22:41:49

     

【关键词】  米非氏酮
    关键词: 米非氏酮;利凡诺尔;妊娠;引产 
    0 引言  
  中期妊娠引产困难,并发症多,危险性大[1] .我院采用米非氏酮联合利凡诺尔终止中期妊娠66例,临床效果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科1999-01/2000-06住院要求引产,无利凡诺尔引产禁忌征,近期无糖皮质激素史及既往无产史、引产史的中期妊娠134例,年龄16~28岁,孕16~27wk,孕次1~4次.随机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及孕次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引产前均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常规,肝功、肾功、胸透及心电图等均正常.试验组:米非氏酮50mg,晨空腹服,以后每12h服1次,连服2d,第3日上午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100mg;对照组:仅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100mg.凡不全流产者均予清宫.米非氏酮为北京制药三厂生产,25mg/片.利凡诺尔为青海制药厂生产,针剂5mg/支.记录两组注射利凡诺尔至出现规律宫缩的时间T1 及至妊娠产物排出时间T2 .记录生产过程中异常情况,产后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宫颈、穹窿有无裂伤,记录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用所用卫生护垫估计出血量)及用药过程副反应.
    效果评价标准:成功:注射利凡诺尔72h内胎儿、胎盘排出;失败:注射利凡诺尔72h未见胎儿、胎盘排出.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
    
  2 结果  
  试验组均引产成功,对照组失败2例.试验组、对照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45.5%和22.7%,两组比较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表1).凡不全流产者均予清宫,因此,试验组清宫率低.两组引产成功者中,注射利凡诺尔至出现规律宫缩时间T1 ,妊娠产物排出时间T2 ,试验组、对照组分别平均为(19±8)h,(31±10)h和(26±9)h,(41±11)h,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试验组生产过程均顺利,无1例宫颈裂伤发生;对照组,1例先兆穹窿破裂(经im杜冷丁,宫颈封闭等处理后纠正),6例宫颈裂伤,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产后大出血发生,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有10例po米非氏酮过程中感恶心、头晕及乏力,但程度轻,两组注射利凡诺尔后有少数孕妇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38℃),均无需特殊处理.   表1 米非氏酮联合利凡诺尔终止中期妊娠效果 略
          
  3 讨论  
  妊娠中期,胎盘产生大量孕激素,子宫处于被“抑制”状态,宫颈不成熟,子宫充血,变大、变软,胎儿发育,骨骼形成,因此,中期妊娠引产与晚期妊娠引产一样需要宫颈成熟、扩张.利凡诺尔引产的主要机制为胎盘绒毛、蜕膜变形坏死,产生释放前列腺素及利凡诺尔直接子宫收缩作用,从而引起子宫收缩[1] .但其同步有效促进宫颈成熟、扩张作用欠佳,致使利凡诺尔引产存在引产时间长,宫颈裂伤甚至子宫破裂等不足.米非氏酮为受体水平孕激素拮抗剂,它可使宫颈组织胶原降解至宫颈成熟、扩张[2,3] ,同时与孕激素受体结合,使胎盘分泌的大量孕激素不能发挥作用,解除孕激素对子宫的抑制性,刺激蜕膜及内膜间质细胞产生前列腺素,并抑制前列腺素分解,使前列腺素增加致子宫敏感性增强[4] ,因此,米非氏酮可通过以上药理作用,使利凡诺尔更易诱发宫缩,并使宫颈成熟、扩张与宫缩同步,从而协同其引产效果,克服不足.本结果表明,试验组注射利凡诺尔后,诱发宫缩早[平均(19±8)h]妊娠产物排出时间快[平均(31±10)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且有效防止宫颈裂伤的发生(P<0.05).另外,米非氏酮还可通过绒毛变性、坏死,蜕膜中网状纤维溶解,断裂,致胎盘、胎膜、蜕膜易脱落排出[5] ,而提高利凡诺尔引产的完全流产率,减少宫腔残留及清宫术.本研究显示:试验组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95-2596.
    [2]翁梨驹,焦丽娅,唐小奈.米非氏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子宫颈组织学变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9):522-525.
    [3]王晓红,尹国武,扬梦庚,丁迎春.米非氏酮终止12~16wk妊娠30例[J].学报,1999;20(2):177.
    [4]Frydman R,Lelaidier C,Boton C.Abour induction in woman at term with mifepristone(Ru486):A double-blind,rando mized,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Obstet Gynecol,1992;80:972.
  [5]孙敬霞,邹思昌,韩燕燕,何秀萍,张 丽,韩向阳.米非氏酮药物流产时绒毛及蜕膜组织超微结构改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5):293-294.

(责任编辑:shurenadm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