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谁所说,语出何典?

 相逢就是缘 2015-01-25
 易中天品三国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两种意思
其一 治理国家的人才,也是危害国家的人物
其二 在盛世之中是人才,在乱世之中是
危险人物
写出对曹操后来的预测   
突出曹操此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更表现其能力的不凡

 
参考资料 易中天品三国

 
这个评语有两个版本,其一是《三国志·武帝纪》注引孙盛《异同杂语》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其二是《后汉书·许劭传》“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世说新语·识鉴》作“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顺序颠倒了下,意思是一样的)而《三国志》裴注及《后汉书》认为点评人是许劭,《世说》认为是桥玄。
易中天先生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你曹操如果身逢治世,那你能够成为一个能臣;你如果身逢乱世,那你就是一个奸雄。”
“第二种解释是你曹操如果治理天下,那你就是能臣;如果扰乱天下,那你就是奸雄。”
东汉名士许劭被曹操逼得没有办法说了一句有名的话,他说你这个人啊,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那么曹操听到这句话后,拍手大笑。写出了许昭的锐眼识人和精辟的概括能力,也写出了曹操的能力出众,为曹操后来的称雄也埋下了伏笔。

 
曹操,一个世人皆知的名字,千百年来被人们所津津“骂”道,招世人唾弃只为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问题是他说过吗?关于曹操的绯闻也不少,“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个铜雀台到底是修来干什么的呢?时势造英雄,东汉末年是英雄的温床,刘备、袁绍、孙坚、孙策、孙权、周瑜、诸葛亮,群星闪耀,曹操与他们有一字之差“奸”!世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那他到底是治世的能臣,还是乱世的奸雄呢?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
 
    易中天在评《三国》当中说:对曹操,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崇拜。如果说到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英雄,我想曹操肯定是可以名列前茅的。数千年以来,崇拜曹操的人不计其数,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鲁迅那句话,“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在《三国》当中,曹操被作为一个
奸雄的典型来对待了,这是不公平的。这一点也有原因。一般而言,中国历史上都城设在北方的朝代,就会以直接继承曹魏的西晋司马炎的晋朝为正统。而定都在南方的,就会以刘备的蜀国为正统。明朝定都南京,罗贯中于是就取了刘备做正统。另外封建王朝一直认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乱臣贼子,曹丕废汉称魏,所以曹操也就背了另外一个骂名。在《三国》开篇没多久,作者就用一个名叫许韶的人物来评价他:“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也就是说,作者尽管对他抱有偏见,却还在对他的能力予以认同。治世,顾名思义,就是太平盛世,就是说,曹操这样的人,不论是清平盛世还是混混乱世,他都能在历史上有难以抹杀的一席之地。这说明了什么?首先曹操是有能力的,就是反对他的人在这一点也不得不承认。其次,他对待社会的态度是积极的,他寻求的是入世,而不是遁世。这点诸葛亮就比他不得。诸葛出生到了乱世,试想一个“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人”又何以能想象他在太平盛世有些什么作为呢?我想,能力与态度,决定这个人注定要成为一个英雄了。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小时侯“性聪敏,多机变”,喜欢打猎,终日游荡无度。有一次他的叔叔为此责怪他,他于是就装作劳累过度中了风,此后他的叔叔就不再勉强他努力了。曹操起家是靠
举孝廉,后来就镇压黄巾起义,逐步靠近了封建统治集团的核心。当时东汉王朝已经走到了末途,外戚宦官专_政,军阀四处割据,战祸频仍,民不聊生。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来了自己的势力。同时军阀势力的此消彼长也造成了小军阀的衰落和大军阀的合并。曹操在混乱中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渐渐剪除了这些势力,他最可称道的一个战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官渡之战。据《三国》记载,当时曹操人困马乏,已经很难支撑了。他的对手是拥有四世三公身份的河北大族出身的袁绍,无论从哪方面说,他都不占优势。可是有一个很偶然的因素帮了他。那时侯袁绍手下的一个谋士许攸因不满袁绍刚愎自用投奔了他。据载许攸问曹操还有多少粮草,曹操说“一年”,许攸说怕未必,曹操又说“六月”,许攸说人言曹孟德奸雄,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曹操于是附在许攸耳朵上,说粮只三月耳。许攸于是拂袖而去,道:“粮已尽矣”,终于道出了曹操的窘迫状况。这个故事反映了曹操的性格,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才能。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地位,也为他谋求进一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曹操并未统一中国而结束战乱的局面,可是他对统一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相反,诸葛亮在此就有点阻碍历史发展的嫌疑了,尽管诸葛半人
半仙的智慧令很多人欣羡不已。

评价曹操,除了政治军事才能,还不能忽视他的文学
造诣。曹操与他的两个儿子曹植曹丕在历史上并称“三曹”,他们在文学中已经有了生命意识,对后人的文风影响很大。在三曹当中,曹操无疑是最有地位的,他的两个儿子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与其父的雄才大略相距甚远。从来源上看,曹操的诗歌主要吸收了古代乐府诗的精华,而他另外创造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文风。他的诗歌流传的并不多,可是影响很大。《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等至今看来仍然不失为诗歌中的极品。“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反映了他的豪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反映了他的志向,“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则反映了他对民众的同情。就是在清代,一些文人还每每还一边朗诵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敲打桌子泪流满面,可见他对人们心灵的震撼程度。

总之,曹操是一个英雄,一个不可多得的大英雄。一个可爱的奸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谁所说,语出何典?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出自当时一位品评家许劭对曹操的一翻评价,除《三国志》裴注和《世说新语》外,还有范晔《后汉书·许劭传》都有记载。

给曹操下「乱世奸雄」定论的第一人,是与曹操同时代的人物评论家许劭,其实《后汉书.许劭列传》、及《三国志.武帝纪》里,均有言之确凿的记载。 

 许劭是东汉末年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字子将,《辞海》中对他的评价是:有名于世,喜评论人物。史书上称赞他「少峻好名,好人伦」。由于他学识深通,崇尚品节,因而为众所敬重爱戴。 

 当时汝南郡的读书人中,有一种儒雅风气,就是喜欢评论朝野知名人士,或褒或贬,无所隐讳。如疾恶如仇、敢惩不法的李膺,被好评为「天下楷模」;抗节不屈、勇斗宦官的陈蕃,被好评为「不畏强御」。他们每在月初更换评论对象,称之为「月旦评」。这月旦评的领军人物,就是声名洋溢的汝南名士许劭。 

 由于以许劭为首的月旦评,对人物的评论公正而又准确,官府往往依据其评价选用或是谪贬职官。所以人咸以能得到许邵的好评为荣,曹操也找上门来了。 

 东汉末年,朝政黑暗,社会动荡不安,预示了又一轮改朝换代的来临。青年曹操志向不凡,有心干一番事业作英雄造时势。为此博览群书,钻研兵法;又周游天下,广交志士,为后来的崛起作准备。 

 据《三国志.武帝纪》载,一次,曹操因传闻宦官头目张让聚敛有巨亿家私,便闯入其府中探看究竟,不料被家丁发觉,发喊著团团围住。他毫无惧色,挥舞双戟杀退兵丁冲出重围,飞身越垣扬长而去。 

 此事不胫而走,纷纷传扬中,曹操成了知名人物。 

 一日,曹操慕名而来,登门拜访许劭,「卑辞厚礼」,献上礼物,讲了不少如何敬仰之类的好话,请许劭为自己作一评论:「吾何如人?」 

 许劭已听说了曹操独闯张让宅院之事,也曾风闻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又传扬他「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卑其人而不肯对」,亦即因看不起他而不愿为他作评价。 

 曹操心中不悦,请求再三,见许劭仍不答应,一气之下,口出威胁之言。 

许劭无奈,沉吟片刻后终于开口道:「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列传》),《三国志.武帝纪》里的记载却不同:「(许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不知曹操是如何理解许劭的评论的,竟然「大笑」、「大悦而去」,他的态度也真有点「奸雄识见」了。 

 小说家罗贯中著作《三国演义》时,参阅了相关的正史、野史,又参考了国史《后汉书》与《三国志》许劭对曹操的评论,鲜明地塑造了曹操「乱世奸雄」的艺术形象;也因正统观念的影响,后人的三国戏和三国故事中,曹操成了千篇一律的乱世奸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