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家教史话”之一百零二:《婶母教侄》

 杏坛归客 2015-01-25

 

    皇甫谧(215282年)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西晋时期著名医学家。著作有《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针灸甲乙经》等。

 皇甫谧小时候,父母双亡,寄养在叔父家中,随叔父迁居新安他本是富家子弟,从小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不愿劳动,也不愿读书,整天在社会上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到二十岁还没有什么成就。人们都说,皇甫家出了个败家之子。

婶母家没有孩子,就把他当成亲生的儿子。多次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婶母打算要刺激他一下。

有一次,皇甫谧从外面带回一些瓜果回来,让婶母吃,婶母不吃。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孝经》上说:‘三牲之养,犹不为孝。’你以为带回点儿瓜果,就是孝敬吗?你都二十岁了,心思没入正道,一无所成,拿什么让我宽慰呢?从前,孟母三迁其家,为的是给儿子找到一个适合的居住地;曾子的妻子哄骗儿子要杀猪给他吃,曾子真的把猪给杀了,以表示言而有信。现在,你这样不成器,是什么原因?是我居未择邻?还是我教育不好?要不然,你怎么会如此愚蠢呢!我对你费尽了苦心,你还是这样不成器,我对不起你的父母!专心学习,修身立德,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看婶母情真意切,泪流满面,皇甫谧深受感动。从那以后,皇甫谧幡然悔悟,弃旧图新,重做新人。他拜席坦(一作坦席)为师,开始读书学习。他边劳动,边学习,下地干活时都带着书本,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终于成为当时最有学问的人之一。

到中年,皇甫谧患了半身麻痹症,久治不愈,曾想自杀。婶母开导他说:

“你读了那么多书,就是为了在世上做点事,你一死了之,那过去的辛苦不就白费了吗?”

听了婶母的教诲,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继续钻研医学,终于写出了中国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晋书.皇甫谧传》卷五十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