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燥证

 大林木森 2015-01-25
治燥當分內外二因,秋傷於燥,冬生咳嗽,是外因也。水虧精弱,真陰日涸,是內因也。貴在生津潤燥,保肺救脾,滋養腎陰,思過半矣。
炙甘草湯(一名復脈湯)
原治心悸,王燾治肺痿,孫真人治虛勞,三者皆是津液燥淫之證。
炙甘草、桂枝去皮、人參、麻子仁、生地、阿膠、麥冬去心、生薑、大棗擘,加清酒仝煎。
至真要大論云:「燥淫於內,金氣不足,治以甘辛也。」第藥味不從心肺而主乎肝脾者,是陽從脾以致津,陰從肝以致液,各從心肺之母以補之也。人參、麻仁之甘,以潤脾津。生地、阿膠之鹹苦,以滋肝液。重用地、冬濁陰,恐其不能上升,故君以炙甘草之氣厚,桂枝之輕揚,載引地、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芳香入血,引領地、冬歸心復脈。仍使以薑棗和營衛,則津液悉上供於心肺矣。喻嘉言曰:「此仲景傷寒門中之聖方也。」
清燥救肺湯
主治諸氣膹鬱,諸痿,喘,嘔。
桑葉經霜者、石膏、胡麻仁炒研、甘草、杏仁炒黃、人參、阿膠、麥冬、枇杷葉去毛淨蜜炙。
燥曰清者,傷於天之燥氣,當清以化之,非比內傷血燥,宜於潤也。肺曰救者,燥從金化,最易自戕肺氣,經言:「秋傷於燥,上逆而咳,發為痿厥。」肺為嬌臟,不容緩圖,故曰救。石膏之辛,麥冬之甘,杏仁之苦,肅清肺經之氣。人參、甘草生津補土,培肺之母氣。桑葉入肺走腎,枇杷葉入肝走肺,清西方之燥,瀉東方之實。阿膠、胡麻色黑入腎,壯生水之源,雖亢火害金,水得承而制之,則肺之清氣肅而治節行,尚何有喘、嘔、痿厥之患哉!嘉言喻氏此方可謂補軒岐之不及。
清燥養營湯
治外燥,皮膚皴揭,筋爪枯。肝血虛,則風熱而金燥。
當歸、熟地、白芍炒、秦艽、防風、甘草、生地、黃芩。
證為血虛而水涸。當歸潤燥養血為君。二地滋腎而補肝,芍藥瀉肝火而益血為臣。黃芩清肺熱,能養陰退陽。艽、防散肝風為風藥潤劑,又秦艽能養血榮筋,防風乃血藥之使。甘草甘平瀉火,入潤劑則補陰血,為佐使也。
活血潤燥生津飲
治內燥,津液枯少。
當歸、白芍炒、熟地、天冬、麥冬、栝蔞根、紅花、桃仁研泥。
歸、芍、地黃滋陰可以生血。栝蔞、二冬潤燥兼能生津。桃仁、紅花活血又可潤燥。
生脈散
治熱傷元氣,倦怠氣短,口渴汗出,金為火制,水失所生而致咳嗽喘促等證。
人參、麥冬、五味子。
人參甘溫,固其中氣。麥冬甘潤,保其肺氣。肺氣為火所乘,則散湧而不收,故以五味酸而斂之。若有兼症,以治變之法隨證加減可也。
參乳湯
人身之燥,非血不澤,此方救燥病之根。
人參、人乳。
人參味甘益血。人乳本血所化,味甘鹹入脾肺腎三經,補益精氣血,陰血充足則內燥平。
益血潤腸丸
治氣血兩虛,諸般秘證。
熟地、當歸、肉蓯蓉、麻仁、杏仁、枳殼、蘇子、橘紅、阿膠、荊芥。
氣虛則寒,血虛則熱,寒熱相搏而凝結之病。生地黃、當歸、阿膠、麻仁、杏仁、蓯蓉補血而潤下者也。氣行則血行,故以橘紅、蘇子、枳殼以通之。荊芥少去其胃臟之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