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窦汉卿师承与传人考略(转载)

 johnney908 2015-01-25
窦汉卿师承与传人考略

作者:邯郸居士

中文摘要:窦汉卿,金元代医家,长于针灸。1218年,窦汉卿23岁,入赘清流河王姓医者之家为婿。自此,窦汉卿随王姓医者学医。其后,窦汉卿又随宋子华、山东名医李浩父子、丘长生等人学习针灸,医术大成。窦汉卿不仅针法精湛,且乐于授徒,传有王镜潭父子、郑?、朱彦晖、许?、刘执中、罗天益等人。此外,其故里亦有从学者。


 

窦汉卿,名默,初名杰,字子声。生于金承安元年(1196),卒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祖籍河北?州路肥乡县行教乡城西村,今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城关镇城西村。窦氏自幼好学,毅然有立志,从医后犹喜针灸,针法娴熟,如火纯青,为金元时期针灸学的传承和明清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关于窦氏的师承及传人,学术界虽有研究,但多简略不详。笔者现据相关史料,对窦氏师承及传人考略如下。

1. 师承

窦汉卿生值宋金连年战争,北方蒙古又虎视中原。1215年,20岁的窦汉卿被金兵征役。在一次战斗中,窦汉卿被蒙古兵俘虏,后“间关险阻”,逃回家乡,但“家人辈皆已去,惟母氏存”[1]。随后,其母亦病逝。此时,蒙古兵又至,窦汉卿草草掩埋母亲及亲属尸骨后,即连夜潜逃,南渡黄河,到河南远投外祖父吴氏。窦汉卿只身避难河南后,初在外祖父吴姓家,后入赘清流河王姓医者家。从此开始了他学医从医的生涯。先后师从其岳丈医者王翁、山人宋子华、山东名医李巨川、湖北孝感县令谢宪子、全真七子之丘处机等。

1.1 王翁

据“服阕,赘于清流河医者王氏”[1],可知,1218年,23岁的窦汉卿守孝3年后,入赘清流河王姓医者家。清流河,流经河南省鄢陵、西华等县,辖属古代陈国。窦氏在此随其岳丈王翁学医,王氏教以方脉,对他说:“世方多难,能业医术,则可以济人而善身”[1],使其业医,并嘱其求师学习针法。

1.2 宋子华

据《针经指南?流注八穴》窦氏自序:“予少时尝得其本于山人宋子华,子华以此术行于河淮间四十一年”[2]155。由窦氏序文中提及的“少时”、“河淮间”可知,窦氏在河南清流河居住时,曾师从山人宋子华,学习少室隐者交经八穴及针术针法。宋子华系走方医,当与窦氏岳丈熟善,窦氏因故得习其针灸之术。

1.3 山东名医李浩父子

据《元朝名臣事略卷第八》记载:“壬辰,授馆西华,以教读为业。”[1]可知,1232年,窦汉卿37岁,居住河南西华县,以教书为业。是年,蒙军占河南,窦汉卿回到清流河家中,但“尽室亡矣”[1]。于是,窦氏自陈(河南西华附近)逃难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123297日,窦氏在汝南县所作《流注通玄指要赋》自序“后避屯于蔡邑,方获诀于李君,其人以针道救疾也,除疼痛于目前,愈瘵疾于指下……”[2]179可知,窦氏在汝南县遇到同来避难的山东藤县儒医李浩及其子李元,并随其学习“铜人针法”及43穴。

序文中的“李君”,《针灸四书》注文为李巨川,名源,而《墓志》称“逃难之蔡,遇儒医李浩,授以铜人针法,能得其微妙”[1]。那么是李巨川,还是李浩?

与窦默同时代的元朝文学家王恽《秋涧集》卷73记载:“予右髀有寒疾,将雨先痛。一日,谒?斋先生于沙麓,见其求针者满室。先生笑谓予曰:汝亦入吾安乐窝邪?如痿者、?者、?哑者、?结者、气?者,法虽有重轻,莫不撤针而滞散,舍策而起行。而予之骨痛,今三十年曾不再作。后官东平,一日与李公巨川话及此,曰:予客淮南时,以兹术授窦公,今青出于蓝。今君玉与少傅同乡,不知其术传之李邪?窦邪?而别有所授而然邪?向闻李君尝游江淮间,曾遇异人针法,盖以神授,未若李窦相传人事著明者也。”[3](文中的“沙麓”指沙麓山,距大名县城东约45华里。现在的南北沙窝庙等村,是沙麓山遗址)又据《滕县志》记载:“李浩,其先曲阜人,五世?官于滕,因家焉。大父义,父玉,皆以儒显。而浩喜医方术,慕仓公之为人也。元初常往来东平间,为人治病,决死生,其验如神。所著有《素问钩元》、《仲景或问》、《诸药论》甚精”[4]。又据《新元史》记载:“李元,字善长,滕州人。父浩,精于医术。窦默荐浩于世祖,以老不能就征,诏有司岁廪之,终其身。召元至京师,赐宴万安阁,俾掌御药局。奏对称旨,赐白金五百两”[5]

由上李浩“元初常往来东平间”,王恽亦“后官东平”可知,《墓志》所述之李浩,即李巨川。

在陕西耀县药王山碑刻中,记录198位医者,元朝11位中,刻有窦汉卿、李巨川和李君玉的名字。可见窦汉卿与李巨川均系当时名医。[6]

1.4 谢宪子

1233年,窦汉卿38岁。是年6月,金朝国势已积重难返,哀宗虽竭尽全力,终究无力回天,形势恶化,哀宗又逃往蔡州。金哀帝迁蔡,窦汉卿认为大兵将至,不速去,祸在旦夕,又南渡淮河,至湖北德安府孝感县。孝感县令谢宪子与窦汉卿相善,一见如故,安排窦氏在其家中居住。谢宪子教授窦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窦氏朝益暮习,颇有所得,其学较北方所学更加精切。《孝感县志》13卷传记中称谢宪子:“端平中令,政尚礼教,招集远近士,发明朱子之学,时广平人窦默避寇来依之,因得之理学,自宪子始也”[7]。窦汉卿通过跟谢宪子学习理学,为后来与同时期的另一位大儒赵复共同将理学传播到北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5 丘长生

《清江贝先生文集卷十?医镜密语序》记载:“窦文贞公得丘长生真人之传,而大显于中朝。”[8]225《清江贝先生文集卷十?送王瑞?序》有文:“通其术者,金季则有全真赵魔哥,皇元则有丘长生真人。真人以授窦文贞公。”[8]228

丘长生是何许人?王雪苔先生说是“不能排除贝琼将丘处机与刘处玄二人道号书写错位”,另说窦汉卿‘得丘长生之传’当另有其他缘故。猜测“窦汉卿则是通过李浩间接地得‘丘长生之传’的”。 [9]李鼎先生认为是“误将丘长春和刘长生二人相混合”。[10]丘长春即丘处机,号长春子;刘长生即号称长生子的刘处玄。两人均是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弟子,与丹阳子马钰等合称“全真七子”。他们大多娴熟针法,并利用针灸医术进行传布道教理念。

据明朝唐文凤撰《梧冈集》卷1的《白云观》里说:“千载丘长生,执节上帝旁”[11]。明朝唐锦《龙江梦余录》上说:“元初,丘长生醉卧不起,世祖侯之三日方醒” [12]。由“白云观”及“世祖侯之时方醒”可知,丘长生显然指丘处机。所以笔者以为,丘长生就是丘处机。

李鼎先生认为丘处机“于1227年(丁亥)去世。这些年间,窦氏则避乱在河南,两人不大可能会面”[10]笔者亦以为是。那么,窦汉卿是否为丘处机再传弟子呢?

20108月初,笔者前往河南省辉县调研,发现窦汉卿在辉县苏门山居住时期,与全真教弟子同处一地。

据《辉县地名志》载:金、元之际,全真教王重阳弟子丘处机、谭处瑞、刘处玄在百泉苏门山麓修道,遗址人称神仙洞。1235?1240年,丘处机的师侄李重元、茅伯达在苏门卓水村建造了紫微观(卓水正好处在南姚固至县城和百泉的路上,距百泉也不过3~4公里路程)。至今,卓水村仍存元代建筑三仙庙,青砖到顶,圆形穹隆,顶部为一巨形八卦图,又称无梁庙,内中供有丘处机等人的塑像[13]

元代王磬与窦汉卿同时在苏门山,他是河北永年县人,是窦汉卿神道碑的作者。其所著《筠溪轩记》记载,道观落成3年后,李重元对茅伯达说:“我生平既入道家,于世无求,只想结交些方外读书人,现在,这个心愿该了却了。”[13]于是,二人又在竹林深处修建了筠溪轩,专门供人谈玄说易,砥砺学问。笔者推测,李重元所说的这些方外读书人,很可能包括当时在苏门山太极书院执教的窦汉卿、姚枢和许衡等大儒,但缺乏明确的文献记载。

综上可知,《清江贝先生文集》中二处提到窦汉卿师从丘长生,但就笔者所见,尚无其他史料记载窦氏师从丘长生,是为孤证。至于窦氏何时、何地跟随丘长生学习针灸,更是难以考究。

2. 传人

窦汉卿不仅针法精湛,且乐意授徒,将绝技传之后人,造福黎庶。当时,凡言针者,均以得窦太师法而认为正宗。元名臣,著名文学家许有壬在《至正集?一真堂记》中记述:“太师窦先生之未遇也,怀其学无所施,悯人札瘥,针法极其妙。施诸治疗,莫不即愈,兵荒中活人不知其几。及见世皇,陈三纲五常之道,人道既立,相安而并生,其为活人又什百千万于针矣。天下之言针者,一以太师为宗。而标榜求售者,皆自称门人焉。”[14]

窦氏传人中,可考者有王镜潭、郑?、朱彦晖、许?、刘执中、罗天益等。另外,还有其故里从学及私淑者,具体不可考。

2.1 王镜潭

王开,字启元,号镜潭,兰溪县纯孝乡人。关于他是否师承窦氏,学术界有歧义,笔者通过文献考证,认为王镜潭是窦氏亲炙弟子。

据陈高华先生在《金元时期的燕赵文化人》引述明?徐一夔《始丰稿》卷10记载:“兰溪人王仁整,号镜潭。‘至元初,以羁孤之迹至燕,获事窦文正公默,得其铜人针法。用医官起家,稍迁江西官臣提举,后迁太医院事。’退还乡里后,‘负病踵门者不远千里而来。’王仁整之子王国瑞继承父亲医术,‘自越如吴,王公贵人交于门者无虚日’,‘一方以为神人,其从而执弟子礼非一’。窦默的医术因此大显于时。故四方学者咸宗之。”[15]

明?万历《金华府志》载:“王镜潭,名字具亡,兰溪人。家贫,好读书。不遇于时,遂肆力医道。游大都窦太师汉卿之门二十余年,悉传其术以归。窦公嘱之曰:传吾术以济人,使人无病,即君之报我也。遇人有疾,辄施针砭,无不立愈。至元初,领扬州教授,以母老辞。所著有《重注标幽赋》传于世。子国瑞,孙廷玉,曾孙宗泽。皆克世其业云。”[16]

《兰溪医学史略》考证王镜潭家谱载:“绍十三世,宁行一,王氏名开,字叔启,号镜潭。宋祥兴戊寅年生,元至正丁亥年终。”并载“公游元窦太师之门,尽授轩岐之术……后敕为太医院御医。”该书记载了在兰溪市黄店乡王家村,发现刻有“元御医镜潭王公之墓”字样的碑碣。[17]同书还引用光绪十三年(1887)《兰溪县志》卷5“艺术”载:“王镜潭,名开,以号行。营居于镜潭之上,人称镜潭先生。子国瑞,屡游三吴,与贝琼交。尝以父《隐居图》请琼为之序”[17]

清·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太师针灸一卷。窦太师针灸。传于婺源王镜潭。一百二十八法录于成辛丑夏五月。藏书家未见有此本也。”[18]

王开著有《增注针经密语》(已亡佚),其子瑞?求序于当时的名人,文学家贝琼。贝琼曾经参与编纂《元史》,又是王瑞?之友。贝琼在此书序言中写道:“皇元时,窦文贞公得丘长生之传,大显于中朝。而四方咸宗之。且推其所得,述标幽二赋行于世。后注铜人针经密语一卷,未成而没。其徒有兰溪王镜潭及其子瑞庵者,增注而成之。则三百六十五穴之分,不可有一过不及之差。渊乎微哉!一日瑞庵挟之,访予山,求序以冠其端。予读之累日,为之叹曰:嗟乎,针为医之一耳。而书之浩繁,有不可胜穷者,皆非所以为密也。夫观室而不睹其密,则未造乎室。适道而不求其密,则未造乎道。补注密语,其用针之玄奥乎。然其书而未广也。镜潭父子,因文贞公之注,复详之于后。则所谓密语者,既显而不得矣。学人获从而考之,则知其所慎。而见于治人者,足以冀夫十全之效,而无悟也已。故不辞而书其说云。”[8]225-226

王开之子王国瑞从其父学,武林周仲良又从国瑞学。周仲良在元天历二年(1329)为《玉龙经》写序时称“《玉龙经》者,婺源王先生所传针灸之书也……愚自早岁,蒙亲授以来,游艺于七闽两浙之间者,凡四十年,遇病则医,医必见效”。 [19] 1329年上推40年当为1289年,去窦汉卿去世九年,而王开离别窦氏早于1280年,况且周仲良年少即从师王开之子国瑞,根据年限推断,《王氏家谱》所述王开生卒年(宋祥兴戊寅年生,元至正丁亥年终,即生于1278年,卒于1347年)有误。王国瑞字瑞庵,贝琼文集多次提及,贝琼参与编写元史,其说当有据。

2.2 郑?

郑?,字子玉,里集生平不详,授医学教授。郑?授徒名张博文,河南汤阴人,与元朝名臣、著名文学家许有壬同乡。许有壬在《一真堂记》中详述了张博文师承郑?,郑?师承窦太师的情况:“太师窦先生之未遇也,怀其学无所施,悯人札瘥,针法极其妙。施诸治疗,莫不即愈,兵荒中活人不知其几。及见世皇,陈三纲五常之道,人道既立,相安而并生,其为活人又什百千万于针矣。天下之言针者,一以太师为宗。而标榜求售者,皆自称门人焉。因多病得请归,首以询医为事。卜居上寿里,有?其门曰医者,方自喜幸。俄,白首儒服携酒来,行里门之礼,乃老医博文张先生也。博文之师,教授郑?子玉者,尝馆太师于家,真得其传。而博文则亲传于子玉者,源之正,流之不沲。故施于用,其效可必也。家人有病者,博文诊之曰:此不必药,当自愈。又曰:吾药攻病,无病不可用也,凡医必出药为攫糈计,且曰:无病当备,吾药可预服也。有当病而不药,又教以无病不药者乎?博文其贤矣!人言博文喜用酷烈剂,闻而质之。乃曰:遇其疾即用其剂,遇其病而不用其剂,则与无病而强之以药者等矣。予闻而益贤之。有堂,扁曰一真。请为之说,真之为义大矣哉!针法得其真则治病不谬,诊病识其真则用针不忒,制药得其真则施用不悖,无所往而不一于真,而又始终济之以一心之真,则活人之功又岂下于相哉!余待罪中书久,盖深有愧于博文者也。书其实以为记,且以识余愧云。”[20]

上文不仅提及郑?学自窦汉卿,又传张博文的史实,还道出了张氏良好的医德和娴熟的医技,从侧面反映了窦汉卿针法确实如火纯青及声望之重。

2.3 朱彦晖

朱彦晖的生平事迹不详。元代文学家王恽《秋涧集》里有一篇《题朱彦晖三陪手卷》诗:“余年五十觉笼东,左臂偏枯右耳聋。说道燕城陪手客,此针传授到朱公。”[21](原注云:“谓木?陪饭,窦汉卿陪针,陈学士陪口也。陈名时可,字秀甫”)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窦汉卿传针灸之术于朱彦晖。

2.4 许?

许?(1219?1299),字仲和,号潜斋,许衡胞弟。13岁因战乱兄弟失散,只身奴洛阳石抹氏家。许衡为救胞弟往来“河洛间几半载。其主者素骄横,文正公(许衡)哀恳倍至,卒遂所愿”,兄弟之情,跃然纸上。据1978年河南焦作市中站区李封三村出土的《有元故潜斋先生许仲和墓志》记载:““潜斋先生,姓许,讳?,字仲和,以金兴定三年庚辰生于河南新郑县之寓舍,祖居河内李封。……甲辰,文正公在大名,闻先生在洛阳石抹氏家,悲恸数日,即往河南谋脱弟彀。……遂往来河洛间几半载。其主者素骄横,文正公(许衡)哀恳倍至,卒遂所愿,挈弟以归。过苏门,请名字于雪斋姚公,还至大名。先生时年二十四岁,遂令就学,始小学,未逾时而终篇。文正公赏其敏达焉。乙巳,先生二十五岁,娶大名李氏,有行婚礼草。文正公化导,昆季有如父子,一家礼貌若朝廷焉。先生刚直勤学,酷好书史,诸子之书,无不涉猎。文正公尝曰:“我扰攘之际,以医卜免”。遂受针术于窦汉卿太师,辄得心传之妙,以之治患,捷于影响,疾病者扶杖而来,弃杖而往,不望其酬。”[22]

许衡自称“我扰攘之际,以医卜免”,当是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据张介宾《景岳全书?六十四卷》记载:“元许衡《鲁斋集》有论梁宽甫《病证书》,其言至为明切;夫扶阳抑阴,天之道也,然阴之极至於龙战,阳之极亦至於亢龙,使六阴盛於坤而一阳不生于复,则造化息矣;使六阳盛於乾而一阴不生於?,则造化亦息矣。《素问》曰:亢则害,承乃制。圣人立训,其义至精。知阴阳不可偏重,攻补不可偏废,庶乎不至除一弊而生一弊也。”可知许衡医理甚精。许衡《许文正公遗书》卷8尚有《吴氏伤寒辩疑论序》,卷11有《六气不用味》、《与李生》等医学论著。

由上可知,因许衡之故,许?跟随窦氏学习针灸之术,终得其传。

2.5 刘执中

刘执中(1241?1296),字仲和,元少中大夫,吉州路总管,窦氏长婿。1244年,窦氏居住在大名,与从开封迁来的怀远大将军,邓州节度副使刘安为邻。刘家4子中,窦氏独喜年纪最小的刘执中,并招为长婿。

据《元人文集珍本丛刊 吴文正文集》卷37之《元故少中大夫吉州路总管刘侯墓志铭》记载:“原为汴人(开封),曾祖刘诚仕于金之司臬,因囚有冤直不能得,弃官。祖刘锡,不仕。父刘安,武举及第,累迁至怀远大将军,邓州节度副使,金亡,北渡家大名。妣吕氏,汴名族侯三兄:曰?,曰壁,曰璋。其仲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侯少负志节,长而益笃,种学绩文,以裕所蕴。同里窦文正公奇之,妻以子,既从窦公,悉得其学。余力所及,犹能以针医名天下。……”[23]由此可知,刘执中既是窦氏长婿,又系窦氏亲传弟子。

2.6 罗天益

罗天益,字谦甫,号容斋,元代正定藁城(今河北藁城县)人。罗氏好学,追从名师,博采众长。《卫生宝鉴》卷2记载:“癸丑岁(1253),初,余随朝承应。冬,屯于瓜(爪字之误刻)①忽都地面,学针于窦子声先生,因询穴腧。曰:凡用针者,气不至而不效,灸之亦不发。大抵本气空虚,不能做脓,失其所养故也。更加不慎,邪气加之,病必不退。……今因此病,而知子声先生之言矣。”[24]13《卫生宝鉴》卷7记载:“中风针法(出窦先生《气元归类》)。”[24]84-85《卫生宝鉴》卷20记载:“癸丑岁,与窦子声先生随驾在瓜忽都田地里住冬。与先生讲论,因视见流注指要赋及补泻法,用之多效。今录于此,使先生之道不泯云……”。由此可知,罗天益是窦氏亲传弟子。

另外,《卫生宝鉴》刊于1281年,是时窦氏刚去世一年,“使先生之道不泯云……”之语当有悼念师情之意。


1253年,窦氏58岁,居住在爪忽都地面。《卫生宝鉴》误刻为“瓜忽都”。爪忽都,元上都,今金莲川也。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政府所在地上都音郭略镇(Shangdu?yin Ghol Balghasun)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上。1251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帐于金莲川。在这里,忽必烈广招天下名士,组成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幽都风土异,六月亦冰霜”(《张文中公文集卷六》之《上都道中二道》),“上都五月雪飞花,顷刻银妆千万家。”(杨?《山居新语》)。

2.7 故里好学者

1246年,窦汉卿51岁,从大名返回故里肥乡县,更其旧名曰默,字子声。据《神道碑》记载:“乡人好学者来问经书,疾病者来求医药,率皆欣然应答。人无贫富、贵贱,视之如一。针石所加,医药所施,病辄痊安,而未尝有一毫责报之心。久之道誉益重。”[25]可知,窦氏返回肥乡后,行医治病,传授医学,授受经学。

2.8 其他亲炙或私淑再传

据史料记载,尚有徐子明、李清隐和滑樱宁等精通窦氏针法,但难以考证是直接师承,还是再传弟子或私淑。

徐子明

徐子明,高邮知府徐?之子。元朝文学家王逢《梧溪集》记载:“公讳霆发,字子明,月山其号也。所著水利书具存,尤善画,其熙春、天马二图,仁宗诏藏秘监。其先本徐邳三山人,考?,赠?邮知府。妣夏,妻?,并赠乐安郡。君子姓多致通,显曰贤明,精窦太师针芮。至正初,学士揭?斯引见,上欲官之,辞归。”[26]由此可知徐子明精通窦太师针法。

李清

《姑苏志》记载:“李德睿,字士明,嘉定人。为宁真观道士,尤攻于医。遇淮人李清隐,授窦太师飞腾针法。洪武初,召入见,辞归。尝携瓢卖药市中,瓢小而类鹤,因号鹤瓢道士。张羽为传,王行、高启辈皆为赋咏。”[27由此可知,淮人李清隐精通窦太师针法,授徒李德睿。

《清江贝先生文集》中有一篇《送王瑞?序》,说“赵魔哥之徒则有洞玄李公,高山陈公,再传至于王通甫先生,霍邱李清隐。然皆不若文?公之际遇世祖,而大显于中朝也。故四方学者,咸称北窦”[8]228-229,认为霍邱李清隐为全真派赵魔哥的再传弟子。因史料缺乏,存疑待考。

滑撄宁

元末明初学者谢肃撰《密庵集》中在关于滑撄宁私淑窦氏的记载:“金华周玄启,读书好医方术。学于撄宁滑先生。先生生中州,儒而医也。其用药绝似刘河间,而针法则本窦大师。凡所砭疗,莫不奇中,名闻朔南。是则玄启固有所受之矣。玄启尝以二室曰药曰针,遇人有疾,针可已者砭之,药可愈者疗之。亦往往以奇中有声,硕岂辱於师门邪。虽然,玄启之于撄宁亲炙者也,撄宁之於窦刘私淑艾者也”[28]。由此可知,滑撄宁系私淑窦氏。滑撄宁,即滑寿,著《十四经发挥》。

杜思敬

与窦汉卿同时代且同朝为官,学从窦汉卿挚友许衡的杜思敬,曾著有杜思敬著有《济生拔萃方》6卷,书中第2卷收录有窦汉卿《流注指要赋》。杜思敬与窦氏同时同朝为官,又从学于窦氏挚友许衡,故杜思敬或为窦氏亲炙或私淑传人,但缺乏确切的史料记载。

真金

《元史》卷115《裕宗传》:“元世祖嫡子真金少从姚枢窦默受孝经,……闻母皇后暴得风疾,即悲泣,衣不及带而行。”《元史》卷158《窦默传》记载世祖“命皇子真金从默学,赐以玉带钩……”[29]由此可知,元世祖嫡子真金少从窦氏学习《孝经》。

3. 结语

窦氏一生好学,“敏求师”17年,先后师从王姓医者、宋子华、李浩父子、丘长生、谢宪子等,并传授于王开父子、许?、刘执中、罗天益、郑?、朱彦晖和肥乡好学者等。窦氏整理著述针灸二赋,为金元时期的针灸学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在窦氏故里肥乡,凡业针灸者,无不持诵“窦氏八穴”、《标幽赋》和《流注指要赋》。笔者幼少时,村里有2名走方郎中,针法娴熟,效果迅捷。笔者向其求教,告知是“窦氏八穴”和马丹阳十二神针。由此可知,距今已700余年,当年师从窦氏的“乡人有好学者”依旧在传承窦氏针灸。

参考文献

[1]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姚景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6:151.

[2]窦桂芳.黄帝明堂灸经 灸膏肓腧穴法 子午流注针经 针经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3]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73//元人文集珍本丛刊?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1-2.

[4]生克中编辑.藤县续志稿.成文出版社影印,1975:239.

[5]柯劭?.新元史.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七十.艺文印书馆,1956:2783.

[6]张世英.药王山医碑录释??海上方.三秦出版社,1992:89.

[7]朱希白.孝感县志卷之十三?成文出版社影印,1975:838.

[8]李修生.全元文:44.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225-229.

[9]王雪苔.中国针灸.20025月第22卷第5353.

[10]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合注.李鼎,王罗珍,李磊,评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6.

[11]唐文凤.梧冈集:1//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42.北京: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3: 533.

[12]唐锦.龙江梦余录//续修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349.

[13]赵全功,郭兰玉.卫水之源?卓水泉.新乡日报,[2010-01-27]:5.

[14]李修生.全元文:44.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222-223.

[15]孟敏清.金元时期的燕赵文化人.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175.

[16]王懋德.金华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中华民国72年):1626.

[17]叶可夫.兰溪医学史略.兰溪市:浙江省兰溪市医药卫生科技所,1985:80.

[18]钱曾.读书敏求记. 北京:中华书局,1985:117.

[19]王国瑞著,张其成点校.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新安医集丛刊 针灸类(全一册).安徽科技出版社,1992:73.

[20]李修生.全元文:38.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222-223.

[21]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27//元人文集珍本丛刊?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8.

[22]索全星.华夏考古,19954:95-101.

[23]吴澄.吴文正文集:37//元人文集珍本丛刊?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603.

[24]罗天益.卫生宝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3页,84-86页,334-339.

[25]吴中彦.广平府志.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6(中华民国75年):卷之八第11.

[26]王逢.梧溪集. 北京:中华书局,1985:317.

[27]王鳌等.姑苏志.台湾学生书局,1986(中华民国75年):865.

[28]段逸山,孙文钟.实用医古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208.

[29]李濂.元史.中华书局,1986:37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