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式整脊、中医、西医的临床模式浅析

 指禅李的收藏 2015-01-25
 
美式整脊的疾病发生理论(病因论):
 
1。人体力的结构不平衡论;
2。骨的连接与排列状态异常论;
3。神经结构卡压论;
4。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致病论。
 
所以,美式整脊是以人体力的平衡与骨的排列状态为分析中心进行诊断与治疗的。
 
因此,美式整脊的诊断技术,
 
1。首先从脚踝状态观察、双下肢的长短比较开始,
2。继而检查骨盆的平衡状态,
3。再看脊柱的排列,
4。最后检查颈枕关节及头颅的位置状态。
 
(这是通常的程序,也有视颈枕关节为重点的、或以骨盆为中心的、或以下肢为首要的等等不同流派)
 
检查的方式:眼看(观察)、手摸(触诊)、x-ray测量、皮温测定等。
特别重要的是x-ray划线测量,能客观了解骨结构及排列状况,进而分析力学结构异常,找出病因,同时又能排除非适应病症。
 
所以,美式整脊的病因论是基于解剖学、生物力学、神经病学、影像诊断学、骨科学等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疾病发生理论。这一理论,有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背景,所以具有其科学性。这一理论,对疾病的发生认识具有整体性。
 
尽管在病因论上,美式整脊与现代医学(西医)没有原则上的差异,但是,在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模式上,中医、西医与美式整脊均有所不同、各有特点:
 
1。美式整脊:以力学结构异常为分析的中心以骨的排列结构与力的恢复平衡为治疗目标,症状为其次,即使没有症状,只要有骨排列结构与力存在异常,就需要调整。所以,其治疗对象包括疾病和亚健康状态; 其治疗从力与结构角度讲是全面、彻底的;

 

2。西医临床:以病理指标(理化、影像等临床检查)和症状体征为分析的中心指标。治疗以上述两者的改善与消失为目标,治疗对象为疾病状态。所以人们通常说西医治标不治本;

 

3。中医临床:以疾病症状分析为中心,参以气色、脉象、舌象、精神状态等为分析指标以症状减轻与消失及上述相关指标改善为痊愈标准。治疗对象包括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所以中医是本标兼治。

  •     与整脊关系最密切的中医颈肩腰腿痛的疾病分析与手法治疗中,古老的骨错缝、筋跳槽的病因论,是朴素的、局部的结构致病理论;
  •     整体的思维表现,在于经络系统。经络理论对督脉及膀胱经的描述,与西医周围神经系统的分布及功能理论,有着神似的一面。尽管理论不同,但达到的结果是相似的。
  •     中医通过针灸或手法作用于督脉或膀胱经的穴位,从客观上起到了调整脊椎骨的排列结构、刺激调整神经根干的作用(无论是通过软组织调整还是直接刺激)。直接的脊椎调整手法更是世界整脊史上的先驱。
  •     背腧穴的功能理论、内脏疾病通过背腧穴针灸或手法治疗的理论,更是脊柱相关疾病的中医背书。

4。中西医结合正骨推拿: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的,又称新医正骨疗法。以疾病的症状为分析的中心与起点,通过症状及体征的了解检查,辅助以x-ray、MRI、CT等影像检查手段,分析症状发生的原因(以西医理论为主),包括骨结构的排列、力的平衡、软组织异常、神经根干的卡压等等。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的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治疗,或辅助以牵引、热熨、熏蒸、膏摩、火罐等中医治疗手段。以症状减轻乃至消失为治疗痊愈的标准

    所以,中西医结合正骨推拿与美式整脊在理论上是相通的,甚至很多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因为中医经络理论,所以中西医结合正骨推拿在遇到疑难病症的时候,多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多一个治疗的途径。而在手法上,实际上也是相通的。美式整脊的手法强调科学性,强调标准,强调力的分析,这是中西医结合推拿必须要学习的,也是正在努力的方向。尽管正骨推拿的手法已经日益规范,但不能不承认其科学性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

 

    有经验的中西医正骨推拿医师,灵活运用中西医医学理论与方法,从症状的发生发展分析出发,对骨盆不正的问题有着相当高度的重视,对骶髂关节异常、髋关节异常、膝关节异常等致病原因也有明确的认识;骨盆平衡异常导致脊柱曲度异常也是临床诊断分析的重要结论;对影像诊断的要求很早就被提到诊疗常规的高度,从看报告到直接看片分析,是临床推拿医师提高诊断技术、指导手法设计、提高治疗疗效的必然要求。

  

文章引用自:狮城整脊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