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衡发明浑天仪

 侗乡人1961 2015-01-26

张衡发明浑天仪




时间:2013-12-30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914次





张衡发明浑天仪

  张衡,东汉时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石桥镇)人,靠自学成为闻名乡里的学者,后被推荐到京师洛阳任职,从元初二年(公元115年)起两度任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张衡在数学、天文、地理、绘画和文学等诸多领域,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除了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还着有科学、哲学和文学着作32篇,其中天文着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所以《张衡传》中说,“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在天文学上取得的成就最卓越,可以说他是汉代天文界的代表人物,着有《灵宪》和《浑天仪图注》二书。在书中,张衡全面阐述了自己的天文学思想和浑天学说,可算是对汉代天文学的总结。


  张衡科学地解释了“月光”和“月蚀”两种月球现象,还有“四季”“昼夜”变化的原因。张衡认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即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照不到),月相由于日光的“照”和“蔽”所引起。


  张衡分析了月蚀的成因,认为月蚀是因为地影(暗虚)遮蔽月光;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这些在今天看来可能是“小儿科”,但在当时可是了不起的研究成果。


  张衡观测记录了2500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观测天体的漏水转浑天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贡献,国际天文学界遂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