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方寒地水稻的生育进程

 开荒的农民 2015-01-26

发布: 20131020 | 作者: ghrbsfzxbxxxjc | 来源: 本站原创 | 访问量: 0 

 

 北方寒地水稻的生育进程

11-12叶品种,要求有效积温2400-2600℃。生育期130-135天。

生育进程:

1、四月一至十二日育秧准备阶段主要进行如下工作:盐水(比重:1.1-1.13/厘米3)选种→种子消毒→浸种(710天,要满足110℃)有效积温→催芽(30-32℃)→播种;

2、四月十二日至五月十一日育秧期,后期要进行本田整地,30-35天;

3、五月十一日至五月廿五日插秧期;

4、五月卅一日至七月二日分蘖期:其中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二日为生育转换期,六月二十二日以后水稻开始进入穗分化。从六月二十二日到七月二十五日是长穗期。

5、七月二十五日至八月三日为抽穗扬花期;

6八月三日至九月十九日为结实期,大约要40-50天,满足900℃有积温;

7、九月十九日温度低于13℃,水稻停止生长。

1314叶品种,要求有效积温2600-2900℃,生育期135-140天。

三月二十五日,进入育秧准备阶段育秧准备阶段主要进行如下工作:盐水(比重:1.1-1.13/厘米3)选种→种子消毒→浸种(710天,要满足110℃)有效积温→催芽(30-32℃)播种;

四月七日可以播种育秧;

五月六日至五月二十日为

苗期病害

本期田病害

插秧期;

五月二十五日至七月二日为分蘖期,其中六月二十日至七月八日为生育转换期;六月二十五日至七月二十六日左右为长穗期;

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七日为抽穗扬花期,

八月七日至九月十九日为结实期。

九月十九日温度低于13℃,水稻停止光合作用。

插秧后本田返青、分蘖期的管理

1、生育过程:插秧以后,由于植伤等原因,幼苗有一段暂时停滞生长的恢复期。这个时期的长与短和秧苗素质的好与差、气温水温的高与低、插植深度的深与浅等有直接关系。此时叶色有些变淡。当叶色重新变浓时,就意味着地下部新根已经长出,秧苗已经返青,开始了正常生长。

2、分蘖过程: 11 叶品种进入 4 叶龄,一叶节上有部分分蘖发生; 5 叶龄( 12 叶品种为 6 叶龄)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 30% 左右; 6 叶龄( 12 叶品种 7 叶龄)达到计划茎数的 50-60% 7 叶龄( 12 叶品种 8 叶龄)达到计划茎数的 80% 7.5 叶龄( 12 叶品种 8.5 叶龄)前后,达到计划茎数。 11 叶品种 7.5 叶龄( 12 叶品种 8.5 叶龄)开始幼穗分化。分蘖期叶龄进程晚限: 6 5 最晚达到 4 叶龄, 6 15 6 叶展开, 6 20 7 叶展开( 11 叶品种剑叶原基分化,进入有效分蘖临界期), 6 25 8 叶展开( 11 叶品种进入幼穗分化, 12 叶品种剑叶原基分化并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与产量的关系:寒地稻作农时很紧,早返青一天,就可以为结实期抢回 20 ℃以上的活动积温,对水稻安全抽穗,意义十分重要。分蘖期是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为秆粗、穗大、粒多打好营养基础的时期。

3、管理目标:力争早返青,尽量缩短返青期。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基本达到计划茎数,控制无效分蘖,及时转入幼穗分化。

诊断:水稻返青后平均 4-5 天增加一个叶龄,需活动积温 85 左右。预计分蘖期每个叶片的抽出阶段,均超过这个值。 6 叶龄为分蘖盛期,是争取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分蘖期叶长、叶色、叶态:此期叶片长度呈递增规律,增幅为 5 厘米左右。叶耳间距逐渐拉大。返青后叶色逐渐加深,至 6 叶龄达到青绿色。叶态弯披,功能叶颜色较叶鞘深。至 7 叶龄叶色平稳略降(不可过淡)。

4、主要技术措施:

①灌水 -- 移栽后灌护苗水至最上展开叶( 3 叶)叶枕。返青后浅水增温,水层深度 3-5 厘米,水温不低于 16 。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 80% 左右时,晾田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控蘖标准恢复灌水,防止幼穗分化期土壤干裂。

施肥 -- 蘖肥(氮素化肥)用量为全生育总量的 30% ,蘖肥要早施,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于返青后 4 叶龄时,施蘖肥总量的 70-80% ,第二次于 5.5 叶龄( 12 叶品种于 6.0 叶龄)时,施于叶色淡、生长差、分蘖少处,施蘖肥总量的 20-30%

②植保 -- 及时防治水稻赤枯病、细菌性褐斑病、胡麻斑病、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等。插后 10-20 天,根据苗情、草情进行第二次灭草(第一次为整地时的封闭灭草)。选择安全性高的杀稗剂,与防治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混配,采用毒土法时,水层 3-5 厘米,保水 5-7 天。可用水稻田一次性除草剂——金满地+专用助剂采用喷雾法施可提前停止灌水,待杂草露出水面后,用喷雾器直接对杂草喷雾,施药 48 小时后灌水,水层 3-5 厘米,保水 5-7 天。以浅水为主,深水降低药效。

③调控 -- 生育延迟往往是由于苗弱、植伤、插植过深、低温、药害、虫害等多种原因造成的。除了采取综合措施提前预防以外,此期要注意早施分蘖肥,同时注意及时灌护苗水和井水增温。因药害造成的生育延迟,应及时换水,喷天然芸苔素、复硝酚钠及α - 萘乙酸钠等解药,注意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5、生育不足主要表现是植株矮小、叶色浅淡、茎数不足、生长量不足。原因可能是耕层过浅、土壤漏水、水温低、氮磷钾缺乏或病、虫、草、药害造成,要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注意井水增温浅灌、防渗漏。如果前期氮肥已足量施用,因低温影响,不可增氮促长。因施用氮肥过多而导致生长过旺、叶片过长、叶色过浓,应提早进行晾田或晒田。

 水稻的需肥特性

一、水稻需要的营养元素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需要16种营养元素,即碳、氢、氧、氮、磷、钾、硅、钙、镁、硫、铁、锰、铜、锌、硼、氯。前7种属大量元素,后3种属中量元素,最后6种属微量元素。其中碳、氢、氧从水和空气中获得,其它均为矿质元素,需要从土壤中获得。硅在水稻一生中需求量很高,约为氮的10倍,磷的20倍。也称水稻为“硅酸植物”。

二、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规律

水稻在苗期在一叶一心时虽未离乳,但此时胚乳中的蛋白质已经消耗贻尽,必需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氮肥,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补充营养的需要。因此水稻苗床一定施足氮肥。

本田期氮的需肥,有两个高峰,第一个是水稻分蘖期,是营养体形成时期,水稻需要大量的氮肥来合成自身的物质,满足生长分蘖的需要,氮素不足会影响分蘖,此时期必须保证充足的氮素,以促进分蘖进程,使水稻有足够的分蘖。分蘖末期,水稻开始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此时氮素如果过高,就会影响生育期的转换,并极易助长底部伸长,引起倒伏等不良后果。按照日本专家的理论,此时要绝对无氮,在实际中,要控制氮肥,尽可能少氮。第二个高峰是孕穗中后期的减数分裂期,大约在712日到725日之间,按积温不同,前后日期不同,不可缺氮,如果氮素不足,会导致颖花退化,追肥为穗肥。

三、水稻对磷的吸收规律

水稻各生育期均需要磷,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插秧后20天左右为吸收高峰。水稻从苗期吸收磷,在生育过程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早期施用磷对保证水稻前期的磷素供应极为重要。

四、水稻对钾的吸收规律

水稻幼苗对钾素吸收量不高,钾吸收高峰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孕穗期茎、叶中含钾量不足1.2%,颖花数会显著减少。高钾对增加颖花数量,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有较大作用。

五、水稻对硅肥的吸收

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土壤硅含量高但水稻的利用率却很低,硅对水稻增产有绝对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增加穗数、穗粒数,降低空秕率和提高千粒重的作用。水稻施用硅肥之后,茎叶中硅含量增加,硅化细胞增多,坚实度增加,水稻抗倒伏能力增强,并能有效地控制或减少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生危害。硅是水稻高产必需的营养元素。水稻施硅肥,根系生长良好,茎硬叶挺,可提高水稻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稻米的质量和产量。白浆土和草甸黑土有效硅含量低,我市水稻大部分都是这两种土壤旱改水发展起来的。随着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硅肥的施用应该提上日程。

常用的含硅肥料主要有三种:①高效硅肥,主要成份为硅酸钠和偏硅酸钠的混合物,含水溶性二氧化硅5560%,亩用量67公斤,做追肥最好。②硅钙肥,主要成份是偏硅酸钙,一般含有效硅(枸溶性)2030%,亩用量50公斤左右,可做基肥也可做追肥。③工业炉渣类,主要是钢铁工业炉渣和热电厂高钙灰,所含硅的溶解性较差,应做基肥,施用量每亩100公斤以上。

六、锌肥的施用

土壤的PH值与锌的吸收利用呈负相关,PH值越高,锌的利用率越低,施用一定量的锌肥对水稻产量有很大帮助。苗床上锌肥的施硫酸锌含量(99%),施用量为0.5/平方米;本田施用量为15-20公斤/公顷。

 水稻的施肥

(一)、苗期施肥

苗期的施肥对旱育壮秧至关重要,即要保证水稻苗期生长的必要营养,又要控制养分的过量导致的水稻徒长发生。为本田期的水稻生长打下良好的营养基础。苗床施肥氮肥18/平方米;纯磷16/平方米;纯钾14/平方米。

(二)本田施肥

1、基肥

纯氮(N):50公斤/公顷;纯磷(P2O5):45-60公斤/公顷;纯钾(K2O):40-50公斤/公顷。硫酸锌:15公斤/公顷;有效硅:150-200公斤/公顷。

2、追肥

在水稻插秧3天后追施氮肥为分蘖肥,以硫酸铵为宜,应以速效氮为宜,不宜追施尿素;以满足水稻第一个需氮高峰的需求。追肥量为纯氮20公斤/公顷,折硫酸铵100公斤/公顷;在水稻5.5叶期追施纯氮20公斤/公顷+有效硅60-80公斤/公顷,折硫酸铵100公斤/公顷+硅肥(按含硅的有效量计算);在水稻第10叶伸展时,1112叶品种大约在72-8日;1314叶品种在78-13日之间追施纯氮20公斤/公顷+纯钾45公斤(折合尿素50公斤/公顷+氯化钾75公斤);如果抽穗后发现有脱肥现象,可追施尿素20公斤/公顷,如没有脱肥,可不必追肥。

 

北方寒地水稻的栽培、种植技术

培育壮秧、早插稀植、足肥浅灌、防病灭草(苗期病害、本期田病害、虫害)

培育壮秧:

1、盐水选种

    目的是选好发芽势强的种子,这是培育壮秧的基础。盐水的比重为1.1,盐:水为1486;扔掉漂在上面的种子,把沉下去的捞出,用清水洗净,以备浸种。

2、浸种消毒催芽

    目的一是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各种病菌,以避免种传病害。如恶苗病、稻瘟病、细菌性褐斑病等(消毒药剂及使用方法请点击病虫害的防治);二是使水稻种子吸水,吸足自身重量25%的水分,促进胚萌动。吸水速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要满足100~110℃积温,在10℃水温条件下,需10~11天,15℃时,需要7天。催芽:要在30~32℃下进行1-2天,要求是一快二短三齐。

3、做床

    要尽可能做高位床育秧,不能做高位床的,要在床的两侧及中间步道下挖渗水和排水沟。防止返浆水危害苗床,特别是在盐碱土地区,更要注意这点。

4、苗床施肥

    用相应的旱育秧苗床专用肥,或按一定比例施入氮、磷、钾肥。(施肥数量,请点击农民专区)

5、播种

    要求稀播量、浅覆土。要根据插秧方法准确计算播种量。一般来说,机械插秧,播种量为600/平方米干芽种;手插秧,播种量减半;日平均气温通过6℃开始播种。播种后覆土深度0.5-0.7厘米。

6、苗床管理

    要控制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做好苗床的封闭灭草,要求安全高效,做好四个关键时期的管理工作(具体方法请点击农民专区)。在一叶一心期防治立枯病,在三叶一心左右,温度突然升高时要防治青枯病(具体方法请点击病虫害的防治)。

早插稀植

7、泡田整地

    在日平均气温通过13℃前10-15天进行,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来确定时间。要提早整地,在插秧前做好本田土壤的沉降。详细时间请点击农民专区。

8、本田施肥与灭草

    要施足底肥(基肥)纯氮50~60公斤/公顷;纯磷50~65公斤/公顷;纯钾40公斤/公顷。追肥方法和追肥量请点击肥料施用。灭草,本田灭草方法有:整地灭草,在水耙地时,通过农机具来进行灭草,即耕作灭草;旱改水地块可通过水来进行灭草;化学除草请点击稻田杂草的综合防治。

9、插秧

    插秧期的确定: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513℃可以插秧。大约在511前后,根据当年回暖早晚,具体安排开插时间。  插植密度:机插行穴距9×33.7寸,每平方米2733穴,每穴45棵苗;手插行穴距9×34寸,每平方米2533穴,每穴4棵苗左右;钵体苗行穴距9×45寸,每平方米2025穴,每穴35棵苗,稀播带蘖苗要稀摆。  插植深度:在不漂苗的前提下,尽量浅插,促进早返青、早分蘖、多分低节位蘖,为保证收获穗数打好基础。插植深度2厘米左右,不超过3厘米。  插植进度:一般在511前后开始,先插12叶品种,后插11叶品种。51525日为最佳插秧期,不插526秧,更不要插6月秧。

10、灌溉

    水稻全生育期灌溉为浅水灌溉(减数分裂期防低温除外),水深不超过3厘米。当减数分裂期时如遇日平均温度低于17℃时,要进行深水护胎,灌水深15厘米以上,没过颖花胎位用温水护胎,但如井水灌溉,要注意升温,不是补水的,不要直接灌入田中。以免水温过低,影响减数分裂。插秧后立即灌扶苗水,到苗高的三分之二。到94方可停水。在此之前不得断水。避免无水催早死。

11、寒地水稻主要病害、虫害、草害、药害名称

1)、病害

    主要有:(苗期)恶苗病、立枯病、青枯病、细菌性褐斑病;(本田期)稻瘟病、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鞘腐病)、叶鞘腐败病、细菌性基腐病、胡麻斑病、纹枯病。

2)、虫害

    主要有:潜叶蝇、负泥虫、稻螟蛉、稻飞虱、稻摇蚊、二化螟

3)、草害

    随着除草剂的应用,田间主要杂草的种群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主要杂草有,禾本科杂草:稗草、稻稗、风稗、芦苇等;阔叶杂草:扁杆藨草、三棱藨草、日本藨草、野慈菇、牛毛草、萤蔺、泽泻(水白菜)、碎米莎草等。

4)、药害

    除草剂的使用,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各种药害。药害分为直接药害和间接药害。

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鞘腐病)

(1)症状

春季温度低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苗期危害水稻的第二叶和第三叶,严重时第一叶上也有病斑,病斑呈褐色水渍状小点,在叶的背面与正面病斑形状和大小基本一致,随着病情发展,病斑渐渐地扩大成纺锤形、椭圆形或不正形条斑。病斑为赤褐色至黑褐色,早晨露水退去之后,病斑周围有水纹。

(2)病原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 Van Holl称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属细菌。(3)发病规律

病菌在种子和病组织中越冬,即主要的侵染源,病原从叶片的水孔、气孔侵入,随着秧苗的密度加大,通风互相碰撞,是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在20oC时潜育期为3天,病菌在20-30oC下生长良好。最适酸碱度为6.2-7.6,酸性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如不把已经发病的苗床上的病害治好,在插秧后,病菌会在本田侵染更多的健康苗,就会造成该病在本田中、后期的大流行,前期的病害,是后期病的的菌源。

(4)防治方法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灭菌成)兑水1000倍液进行种子消毒24小时以上,而后捞出种子,正常浸种。可有效地防治苗期的细菌性褐斑病。也可在田间发现病叶时及时喷施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60+专用助剂15毫升喷雾,喷液量为30/100平方米苗床。治疗见效后表现:病斑中心呈白色,周围褐色,病斑周围的水渍纹退去,中心发白后,变得干枯,沿叶脉开裂,不再侵染健苗。

立枯病

(1)症状

①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亡。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②针腐,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色,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晚折断,育苗床中幼苗成簇、成片发生,打开棚看上去,呈现一簇一簇的黄化枯死苗。在未发生黄化枯死的秧苗根部呈现铁红色或褐色。在未看到黄化枯死苗之前,如果发现秧苗不吐水,根系呈现铁红色或褐色,就是立枯病发生的前兆,就做好防病治病准备。

③青枯,多发生于幼苗3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在天气骤晴或温度突然升高时,幼苗迅速表现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无光泽,最后整株萎蔫即出现青枯。在插秧后本田也可出现成片变青绿枯死。

(2)病原菌以上几种病理性立枯病由土壤中的立枯丝核菌、根腐菌、腐霉菌、绵腐菌等引起.

(3)发病规律及条件

镰刀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寄主的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为害。

丝核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靠菌丝蔓延于幼苗间传播,进行侵染为害。凡不利于水稻生长和削弱幼苗抗病力的环境条件,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育秧苗床土壤黏重、偏碱,以及播种过早、过密、覆土过厚均有利于立枯病发生。

(4)防治方法:

①床土配制

要求床土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疏松、偏酸性土壤,如酸度不够,要进行土壤调酸。调节土壤PH4-4.5之间。并用杀菌剂进行床土消毒。

②用“鑫丰嘉保”水稻旱育秧泥炭营养土,进行床土调制,在土壤PH7.5以下的土壤中育秧,可不进行调酸,直接拌土后即可;在PH7.5以上的盐碱土上育秧,要对底土进行调酸后,再摆盘或铺土,如土壤返碱严重,要进行浇酸水;或用《秧苗壮》拌2-3/平方米拌于覆土中,进行覆盖种子。

③床土消毒

20%壮苗安或移栽灵每平方米2-3毫升兑水3升浇灌;30%土菌消(恶霉灵)水剂,每平方米3-4毫升,加水3升浇灌苗床。或用等剂量的其它药剂。

④发病急救

如有立枯、青枯病害发生,并未死苗,可立即用“秧苗壮”粉剂2.5-3/平方米,加水2-3升浇施苗床,可在48小时左右使秧苗恢复正常生长。对心叶未死的秧苗有效

恶苗病

水稻恶菌病又叫徒长病,全国各主要稻区都有发生,为害较重。主要引致秧苗及成株徒长,病株一般在抽穗前死亡,即使有的轻病株能生长到抽穗结实,但穗小粒少,产量很低。

(1)症状

水稻从秧苗期到抽穗期都有发生,一般在苗期发病率高,危害严重。

苗期表现为病株徒长,细弱,叶片、叶鞘狭长,淡黄绿色;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外露,在基部产生淡红色或白色粉状物,后期可见蓝色小颗粒。发病秧苗常枯萎死亡。未枯死的病苗为淡黄绿色生长细长,一般高出健苗l3左右,根部发育不良,分蘖少,甚至不分蘖。

成株期表现为移栽后1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症状,病株叶色淡黄绿色,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弯曲,在节上生出许多倒生须根。发病重的病株,一般在抽穗前枯死,轻病株虽能抽穗,但穗小粒少,或成白穗。

(2)病原菌

属真菌病害,由赤霉菌[Gibberellafujikurai(Sawada)Wollenw.]引起

(3)发病规律

带病种子、稻草是主要传染源;用未消毒好的种子播种或用带病稻草做覆盖物,可引发此病;在秧、本田均可发生多次侵染。

(4)防治方法

经盐水选过的种子用25%咪鲜胺30004000倍液浸种(有效浓度为62.5-83.3毫克/升浸种溶液)。浸种溶液浓度过低,则防病不彻底,在育苗中后期和本田分蘖期会发生病害。如田间发病要及时拔除病苗。

 

北方寒地水稻的田间管理

如何进行育秧前准备

一、在做床时怎样防止土壤返浆,在盐碱土地区怎么样防止土壤返碱?

    做高位床,客土育秧要做高位床,让苗床高于地面30厘米左右,并做好相应的排水,要建立固定的苗床,在床的两侧距离床土边1米左右,沿床的走向分别挖一条上底1米宽,下底70厘米宽,深1米左右的排水沟,挖好后用稻壳或碎稻草填充于沟内,装填深度为70厘米,而后盖土于。在苗床的正中央的步道处挖一条上底1米宽,下底70厘米宽,深1米的排水沟,填充方法同上。然后修好步道。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返浆和返碱对水稻造成相应的危害。而后用《鑫丰嘉保》水稻育秧泥炭营养土,按25公斤/100平方米,让营养土与过筛细土,混拌均匀后平铺于隔离层、秧盘、钵盘中浇透水即可播种。

二、如何确定播种量?

11叶品种为例

    机插秧的播种量计算方法:按本田保苗为120/平方米计算,机插平均密度30/平方米,每穴苗数为4-5株,按秧盘面积为1/6平方米算,机械每次抓苗面积为2.25平方厘米,共需要741/盘。稻种千粒重按25克计算,则每盘播种粒数为3333粒,出芽率为95%.则每盘播种量为:3333*25/1000=88/盘,折成528/平方米。播种面积为80平方米,可插一公顷本田。

    手插秧播种量计算方法:按本田保苗为100/平方米,每穴按3-4株苗计算,本田每平方米穴数为25-33穴,播种面积按120平方米可插一公顷本田计算,其它方法同上,播种量为220/平方米。

    钵育摆栽播种量的计算:按每孔3-4粒,本田保苗数株60株,每平方米穴数为16-18穴,按每盘434孔,每平方米播种210克。播种面积为72平方米,可插一公顷本田。

三、如何进行盐水选种?

    盐水选种:是一种比重选种法。比重越轻的种子谷壳与米粒之间的空隙越大,米粒的育越不充实。只有全部播种米粒饱满的种子,才能不出楔子苗,获得匀整的健苗。用比重选法选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做法是,种子经晾晒后,用比重 1.13 的盐水选。盐水的配制方法是, 1.8 公斤盐兑 8.2 公斤水,选后用清水洗两遍。

四、如何进行浸种消毒?

    选好的种子可用 25 %施保克 3000 5000 倍液浸种(每 100 升水加入 20 33.2 毫升药液)。既要浸透,又要防止时间过长。具体时间长短视温度而定。温度高,时间短;温度低,时间长。一般 5 7 天,在 11 12 ℃情况下浸种可达 8 9 天,每天翻动 1 2次。浸好种子的标志是:稻壳颜色变深,呈半透明状态,透过谷壳隐约可见腹白和种胚,米粒易捏断,手碾呈粉状,没有生心。此时种子的吸水量可达其自身重量的 40 %已达饱和吸水量,捞出即可催芽。要防止浸种时间过长,造成胚乳中营养物质外渗,种子发粘而降低发芽力。

五、如何进行催芽晾芽?

    催芽晾芽:“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就是在 30 -32 温度下,使浸好的种子在 1 2 天内达到破胸露白;破胸后,将温度降到 25 30 12-14 小时,使芽长到 2 毫米以内。最后在自然温度下摊成薄层散热降温,降到自然温度后播种。壮芽的标准是:“根长一谷,芽长半谷”。要注意防止冻芽!

按二中计算好的播种量进行播种。

 

 

 

黑龙江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黑龙江省今年水稻生产前期育苗晚、插秧晚,但水稻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尤其是6月份以来我省持续高温少雨,水稻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加快,水稻生长处于分蘖末期至开始幼穗分化的过度阶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一是长势旺盛,无效分蘖将增多;二是6月份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感温性强的早熟品种将出现早穗;三是长势过旺,遇上雨雾天气叶瘟容易发生,且后期容易倒伏。针对当前水稻陆续进入生育转换期,进行幼穗分化阶段,为确保水稻安全成熟,稳产丰收,应加强水稻中后期的田间管理。

  采取节水灌溉

  幼穗分化到抽穗前采取浅-湿-干节水间歇灌溉技术,抽穗后实行浅水湿润灌溉,促进根系生长,保证壮秆大穗。井灌区采取增温灌溉技术,避免井水直接进田。井灌区采取设晒水池、延长灌水渠、渠道覆膜、加宽进水口、轮换进水口、昼停夜灌、昼远灌夜近灌等井水增温灌溉技术,尤其要避免井水直接进田,造成人为的低温危害和延迟生育,并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要割净田埂杂草,除净田间稗穗,既可防治病虫害,又可以保证阳光直射水面,提高水温。同时,要适时早断水,促进成熟。一般黄熟期(抽随30天后)即可停水,洼地早排,漏水地适当晚排。

  尽快排水晒田

  尤其是长势过于旺盛的地块,应立即撤水晒田,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功能,控制无效分蘖,有利于水稻向生殖生长转化,而且还可以提高抗逆、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晒田要根据苗情长势、土壤肥力和天气状况确定,晒田要适时适度。对叶色深、长势过旺、地势低洼、土质肥沃的稻田要重晒7~10天;对长势较好,叶色较深,肥力中等的要轻晒5~7天;对长势较差,地力较薄或漏水的地块,虽到分蘖末期,如苗数仍不足,也应晒2~3天。晒田时如阴雨天多、湿度大、光照差,要延长晒田时间。如降大雨要及时排水。晒田时如天气晴朗、高温干燥、风大要缩短晒田时间。

  科学追施穗粒肥

  通过施穗肥主攻大穗,保证足够的颖花数,达到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和成熟度。穗肥在抽穗前15~18天施入,按照施肥计划,氮肥已全部施完的不可再施用尿素等氮肥,对秧苗长势较差的地块要以施用速效氮肥和钾肥为主,促进水稻生殖生长。施肥要因苗、因地施肥。粒肥酌情施用,始穗期到齐穗期,如植株矮小,单位面积穗数不足,叶色发黄又无稻瘟病的地块可酌情施粒肥,增加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生育正常或过旺的地块少施或不施粒肥。

  防御低温冷害

  水稻幼穗分化期,尤其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后的四分体形成至小孢子形成初期,对低温最为敏感,即以抽穗前10~11天为中心的一周时间内。应密切留意天气预报,当预报有17℃以下低温,一是要立即加深水层至17~20厘米,深水护胎,防御障碍型冷害,低温过后,要立即撤水至浅水灌溉;二是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抗逆能力,降低冷害影响。

  喷施生长调节剂

  尤其遇有低温天气,喷施1%磷酸二氢钾和0.5%米醋为主的叶面肥,可缓解低温危害,促进水稻成熟和防病。对长势不好的地块可加1%尿素同时喷施。

  重点预防稻瘟病

  进入7月份,是水稻稻瘟病和二化螟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期,我省高温多雨天气将增多,温度高、湿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将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据预报,今年稻瘟病将有大面积发生的可能。因此要加强预防,提前喷药。在水稻倒2叶露尖至齐穗期,喷施25%施宝克60毫升/+2%加收米80 毫升/亩喷施两次,中间隔10天左右,防治叶瘟和穗颈瘟,兼防鞘腐病和细菌性褐斑病等。特别注意的是,喷药时期一定要准确,加水量要足,以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应经常进行田间检查,发现稻瘟病病情要及时喷药,做到治早、治好、治了,防止蔓延危害。同时,要注意防控二化螟的危害,达到防治指标,立即喷药防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