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破“健康食品”的忽悠

 闲之寻味 2015-01-26

每个人都希望吃到“健康食品”,许多商家也就如大家所愿地提供各种“健康食品”。在各种营养成分、科学术语和最新研究的轰炸中,各种新奇的“健康食品”总能大赚其钱。不过,当我们用专业眼光去审视那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介绍,却发现多数都是忽悠——或者,只是正确的废话。以下是最常见的几种废话:

一、【人体必需的物质】

人体正常运转需要许多物质,但“人体必需”跟“需要补充”是两码事。一种情况是,人体需要的物质要人体自己产生才有用,吃进来的没用,比如胶原蛋白和各种酶(即“酵素”)。另一种情况是,只要能正常吃喝就不会缺乏,比如磷、氯、钠、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等。用某种食物含有多少“人体必需的物质”来显示它有多“健康”,完全是偷换概念。

二、【含有XX种营养成分】

人体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多种营养成分,每一种有各自适当的需求量。除了婴儿,人们每天都吃多种食物,各种食物的总和才构成摄取的营养组成。一种好的食物,能高效提供某种或者某几种容易缺乏的营养成分(比如蛋白质、纤维、维生素等),而附带的需要限制摄入的营养成分却比较少(比如脂肪和糖)。“含有多少种营养成分”是个没有价值的指标——至于广告中所说的“含有XX种维生素、XX种矿物质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随便把一把野草去检测,也都可以检测出类似的结果。

三、【含量比某食物高XX倍】

典型的例子,比如“玫瑰盐的含铁量是普通盐的几十倍”“螺旋藻的蛋白含量是牛奶的二十多倍”。前者是因为普通盐中几乎不含有铁,玫瑰盐中只要有一点,就是很多倍。而后者,则是把螺旋藻的干重跟百分之八十多都是水的牛奶相比。其实不管玫瑰盐中的铁是普通盐的多少倍,每天都只能吃几克盐,其中的铁完全可以忽略。而螺旋藻中的蛋白含量虽然高,但每天吃上几克就已经价格不菲,而牛奶喝上几百克也不成问题,所以牛奶是蛋白质的优质来源而螺旋藻不是。 谈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不考虑正常食用量以及所含的量占每天需求量的比例,说得天花乱坠也都没有意义。

四、【XX大学研究发现】

任何一种食品或者食品成分的健康功效,都要经过多年、大量、各角度、多机构的研究,才能形成共识被认可。“XX大学研究发现”往往只是在特定条件、特定体系中的初步研究,有科研价值但远远不足以作出“结论”。而很多广告,是把研究结果进行了歪曲夸大来忽悠公众。

市场上关于“健康食品“的忽悠还有很多。对于不具有专业判断能力的消费者,当看到一种“神奇得无法不心动”的食品,不妨先洗个冷水脸,再去看看有没有权威机构或者独立科普的介绍——如果没有,那么就要看好自己的钱包了。

(飞碟说微信平台特约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