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元御《四圣心源》译读 第157节;快读网

 中医馆163 2015-01-26
  胆胃病
  胆胃病,多是脾湿肝郁,胆胃不降,甲木克伐戊土所致。
  【脉证机理】健康人脾胃冲和,脾的清阳左升而善消磨,胃的浊阴右降而善食纳。脾气升则肝气随之也升,胃气降则胆火随之也降,肝胆调畅而不郁滞,气机畅利,所以胁捕不作。
  由于情志刺激,饮食所伤,而致脾湿肝郁,运化迟滞,中焦壅满,胆胃失其和降的性质。滞而不降、甲木横冲脘胁,克伐戊土,而病脘胁疼痛。气滞过重,所以痛剧欲死。逆而上冲,串于肩背,所以右肩及右侧胸背也痛。乙木生君火,甲木化生相火,脾胃不调,肝胆郁滞,则现其火象。君相升炎,刑逼肺金,肺家燥热,降敛失去掌管,上热燔蒸,所以口苦咽干舌燥,头昏心烦善噫,胸胁胀闷,纳减轻食减各种症状全作。《灵枢?胀论》说:“胆胀,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即系指此。土木郁迫,滞而不降,所以脉现细濡、稍弦、关寸大,舌苔白厚腻。似此上热偏重,多是胆囊炎。
  【治则】 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宽胸,化瘀止痛。
  【方药】 茯苓11克 粉甘草7克 黄芩炭11克 炒杭芍15克 粉丹皮11克 鹅枳实12克 全瓜蒌11克 法半夏11克 广郁金11-15克 延胡索11克 川楝子7-11克 北沙参12克 白蔻仁4 7克
  水煎温服。
  【方解】茯苓、粉甘草,健脾缓中;黄芩炭、炒杭芍、粉丹皮,平胆疏肝;广郁金、北沙参、鹅枳实、全瓜蒌、法半夏,清肺和气,宽胸降逆川楝子、延胡索,化瘀止痛;白蔻仁,和胃顺气。
  【加减】口苦、咽干、舌苔黄厚腻,去茯苓,加软柴胡11克,平胆疏肝以退热。口干渴饮,舌苔白厚腻,去全瓜蒌,加天花粉12克,清肺生津以止渴。郁热不退,发烧,加龙胆草7-11克,清相火而退郁热。
  病久反复发作,上热较轻而肝阴虚象较显,多是胆结石。
  症状表现胁痛重滞,痛连右肩胸背,重则绞痛骤作,头汗淋漓,头昏头晕,心慌气短,口舌干燥,胸胁闷满,纳减轻食减。脉现细濡、滞涩、稍缓、关寸大,舌苔白腻、或见舌边尖暗红。
  【治则】健脾疏肝,理气宽胸,化瘀lL痛,滋肝润燥。
  【方药】茯苓11克 粉甘草7克 炒杭芍11克 粉丹皮11克 制首乌18克 陈枳壳11-15克 炒杏仁11克 法半夏11克 广郁金11克 延胡索7克 川楝于7克 天台乌11克 白蔻仁4-7克
  水煎温服。
  【方解】茯苓、粉甘草,健脾缓中;炒杭芍、粉丹皮、制首乌,疏肝平胆,滋肝润燥;广郁金、陈枳壳、川楝子、法半夏,理气宽胸降逆;天台乌、延胡索、川楝子,理气化瘀止痛;白蔻仁,和胃顺气。
  【加减】上热,加黄芩炭7-11克,以清相火。腹胀,加苏泽兰15克、川厚朴12克,行气化瘀以消胀。脾湿肝郁,大便初干,加肉苁蓉15克,润肠以利便。大便较稀,胁痛重,加炙米壳5克,敛肠止泻,缓急止痛。下寒明显,纳减轻怕冷,加炒干姜4克,温暖中下以祛寒。若无白蔻仁,以草果仁4 5克代的。
  【忌宜】忌食肉、蛋、荤油及一切辛辣刺激的药品。以清素饮食及植物油为宜。
  【按语】胆胃病包括胆囊炎、胆结石等胆胃气滞疼痛的疾病患。
  胆囊炎、胆结石,均属胆胃气滞,相火上炎而成。肝胆同气,胆火上炎,则肝病也现燥热。火热壅滞,气,不利,木郁克上,所以初病即见上热痛重。
  胆汁的化生,来源于肝,肝病燥热,则胆汁凝稠,复经相火煎熬,必有结晶析出,犹如煮水为盐。胆囊蠕动,则结晶抟结,状如“砂”、“石”,这是胆结石。结石梗塞胆管,阻滞不通,所以作绞痛。此际多兼见肝阴虚象。治疗以平胆疏肝、宽胸降逆、化瘀止痛为主。初病兼清上热,久病兼滋肝阴。肝阴足,则胆汁由凝稠而变稀薄,结晶溶解,则结石不复存在了。
  验的临床,此症除初起因胆胃气滞,火热的象明显外,脾湿的象,多伴有的。所以本病病机,肝胆固属燥热,而脾肾多属湿寒。所以治疗需兼健脾渗湿,久病下寒,尚需酌用干姜以暖下。上热固当清泄,但须适可而止,以防寒凉伤中,助其脾湿。滋肝阴莫助脾湿,渗脾湿莫伤肝阴,是治疗本病的大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