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气汤解析高上林

 简兮 2015-09-17

下气汤解析

     下气汤,载黄元御所撰之《四圣心源?卷四》。

     原方为:甘草6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9克、贝母6克、五味子6克、芍药6克、橘皮6克,治气滞在胸肠右胁者,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贝母,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

     化裁为:茯苓9克、甘草6克、白芍12克、丹皮9克、何首乌20克、橘红9克、杏仁9克、法半夏9克之剂,变功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浊之剂.以之作为主方,随证灵活加减,而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茯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白芍、丹皮、首乌,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橘红、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鬱,肺降而气不滞,心肾因之交泰,诸脏腑紊乱之气机,因而複其升降之常,病可向愈也。药虽平澹无奇,然握中央而驭四旁,複升降而交水火,所以用治内伤杂病,切病机而效可观。所以然者,内伤杂病,多系多脏腑功能之失调,脾胃功能失调尤着者。病机为中气不健,肝胆鬱滞,肺胃上逆,脾肾下陷,而导致脾胃不和,肝胆不调.上显标之虚热.下显本之湿寒.此方和中调鬱,渗脾湿而不伤肝阴,滋肝阴而不助脾湿,降浊阴而去其上壅,升清阳而理其下陷,自可收脾升而肝肾随之亦升,胃降而心肺随之亦降之功。使紊乱之脏腑气机,複其左升右降之常,胃善纳而脾善磨,肝不鬱而肺不滞,气血渐旺,诸症自可向愈也。

1.湿气盛者(如水气病、脾虚胀满),以猪荃片9一12克,易茯苓,建泽 泻9克,易甘草。

2.湿气盛而腹胀者,以茯苓皮9一15克,或猪苓皮9一12克,易茯苓。

2.1曆节(如风湿或类风湿),以土茯苓15一30克,易,易茯苓,建泽泻9克易甘草。

3.胃逆纳呆.头目昏晕者(如血压偏高),以炒白术9一12克易甘草(甘能令人中满,而妨食纳,且甘草补气升压,故易之).

3.1暑月湿热,苔白腻而胃口不开者.以生薏仁15一2O克易甘草。

4.胆胃上逆.甲木化火.口苦咽干,头痛眩晕,关寸脉大.舌红苔黄者,以黄岑炭9一12克易杭芍,平胆以清上热。

5.脾湿肝鬱,乙木下陷,少腹冷痛下坠,关尺脉大,舌澹苔滑者,以桂枝木6一9克,易杭芍,暖肝以助升发。

6.血虚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炒赤芍9一12克易杭芍,润燥以补血虚。

7.心动悸,脉虚数或结代者(如心脏病),以生地炭9一12克,易丹皮,润血以複脉。

8.血瘀头痛,经络瘀阻,肢体串痛.或半身不遂.月经涩少者,以川芎6一9克易丹皮,通经活络以怯瘀。

9.月经量多.色澹神疲者,以全当归9一12克易首乌,温经补血以调经。

10.脾肾虚寒,纳差腰痛,关寸脉大,舌澹苔滑者(如胃病、慢性肾炎),以上肉桂3一5克,易首乌,温中暖下以祛寒。

11.陈年咳嗽,水源乏竭,舌红少苔,夜热烦躁者,以大熟地9一12克易首乌,滋燥以生水.

12.肺逆咳嗽者,以广陈皮9一15克易橘红,顺气以止咳。

13.胆胃气滞,胸胁痛疼者(如胆囊炎、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破滞宽胸以止痛。

14.胸胁气滞益重者,以炒枳实9克易橘红,破气开滞以止痛,兼利大肠。更重更痛者,以炒青皮6一9克,或鹅枳实6克,易橘红。

15.肝鬱胁痛者(如急慢性肝炎),以佛手片6一9克,易橘红,疏肝理气以止痛。

16.胃脘痛疼,胃酸缺乏,食少疲困者,以香橼片6一9克,易橘红,舒肝以开胃。

17.气滞胸闷.痰多不利者,以全瓜篓9一12克,易杏仁,化痰利气以宽胸。

17.1胸膈胀闷,俯仰俱难者,以瓜篓皮9一12克易杏仁,利气以除壅。

18.咳唾痰涎,胶粘难出,胸闷气短者.以炒篓仁9一12克易杏仁,利痰遂饮以宽胸。

19.气滞胸闷,大便干而不利者,以郁李仁9一12克易杏仁,清肺润肠以利便。

20.月经涩少,色黑有块,胸闷心烦者,以炒桃仁9一15克易杏仁,活血理气,化瘀以通经。

21.妊娠呕恶,食纳不开者.以姜半夏6一9克,易法半夏(法半夏有堕胎之弊),和胃降冲,顺气以开胃。此主方之随证随病化裁也,总而谓之”舟”。凭脉察舌,据症据病,于主方内加入主治某症某病之品,而组成治疗各个具体病症之方,且据各症各病之兼症,加减所需之味,灵活化裁,而治诸内伤杂病。

22.如心悸者,以生地炭易丹皮,加广郁金9一12克、延胡索9一12克、柏子仁9一12克、北沙参15一3o克、白蔻仁6一9克、赤丹参15一20克、白茅根9一12克。

23.肾寒膝痛者,以上肉桂3克,易首乌,加炒杜仲12克、川续断15克、骨碎补9一12克、炒干薑3一5克、草蔻仁4一6克。

24.咳而痰少者,以广陈皮12克易橘红,加前胡12克、川贝母9克、炙冬花12克、北沙参20克、白蔻仁6克、炙五味4一6克。

25.胆胃病(如胆胃气痛、胆囊炎及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以全瓜蒌9克易杏仁,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川楝子6克、广木香4克、白蔻仁6克。

26.肝胃病(如慢性肝炎).加广郁金12克、延胡索12克、半枝莲12克、白花蛇舌草l2克、缩砂仁9克、赤丹参15克、软柴胡9克、焦山栀3一5克。

27.胃脘痛(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炒白术9克易甘草,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12克、炒干薑3克、白蔻仁6克、三七粉3克,(分冲).此各病之主方也。据各病之兼症,而加减相应之药。

28.如心悸而下寒较重者,另当以上肉桂3克易首乌,以补骨脂9克易白茅根。

29.肾寒而膀肤热涩者,另当以建泽泻9克易甘草,仍用首乌.以北沙参30克易干薑.加焦山栀3克,此随证随病之加减仇。统而谓之“寻”拨千钧之舟者,一寻之木也。俱健脾和胃、升清降浊功能之主方.生气血而调阴阳,是为扶正,为御邪之本,与各症各病所加祛邪之味相合,抵达病所,共奏愈各症各病之功。

30.主方以黄岑易白芍,加龙骨、牡蛎,则平胆而降浊,

31.主方以桂枝易白芍,加柴胡,则疏肝而升清。

    此乃下气汤灵活加减化裁,用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且疗效甚佳之原委也。所以然者,病机相同或相近,虽病症病名不同,治可相同,异病同治也。而内伤杂病,多脏腑功能失调,升降紊乱者,是其大率也,即病机相同相近也。升降紊乱,均当複其升降之常;而複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

    下气汤以健脾和胃为本,兼调肝肾心肺,切中内伤杂病之主要病机,所以灵活加减化裁,用治内伤杂病,既稳当而效可观。

    麻瑞亭已业医60馀年,愈疾无计,主要取法于黄元御医术,得力于下气汤之灵活加减化裁。而麻瑞亭基于自己的临床实践。又灵活变换原方两味,以之治诸内伤杂病.医迹卓着,则既是对黄氏医术之继承弘扬发展之明证,亦是异病同治大则之具体实践与发扬也,是乃麻瑞亭医术之精蕴特色也。

黄元御曰: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

    下气汤灵活加减变化.虽能愈诸多内伤杂病,然非万病之灵丹妙药,诸病皆能用之,而效若桴鼓。以病症之轻重有别,治疗之难易不同.即使辨证无误,针药无差。重危者,亦非轻易能愈.绝证者,难免倾亡,以下气汤治之亦然。然麻瑞亭六十馀年的医疗实践证明.以下气汤治某些危重疾患.疗效较为理想.用治某些不治之症,亦可减轻患者之病痛,延缓其踏入冥途之时日,因之,下气汤虽不能尽愈诸疾,然仍不失为治疗内伤杂病之良方也。再者,麻瑞亭也并非以下气汤而治百病者。当用则用,不当用则另用他方,以脉症为转移,此即善用与好用之别也。

    建中之名方,小建中汤也.补中之名方,补中益气汤也。医圣仲景、先贤东垣,以之建立中气补益中气,效若桴鼓。由此可见圣贤医术精湛之一斑,制方严谨精萃之奥蕴.所以千馀年来.医者惯用之,以之治其所主之疾,活人无计。此乃方剂之生命力取决于其愈疾也。麻瑞亭善用之下气汤,可谓是一则调中方剂。调中与建中、补中有所不同。调中者.是在调理中气的基础中,兼及四维.而使诸脏腑因邪之所凑而导致的升降紊乱,複其升降之常,则正气因之充旺,自能祛邪外出而病癒。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之虚,虚在脏腑功能紊乱失序,气血生化匮乏.无力祛邪。攘外必先安内,内安方能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以御外侮。以之论病,安内即複其脏腑功能,俾使气血化生,祛邪外出而病癒。犹后勤供应之优劣,乃战争胜负之先决条件之一也,下气汤可谓安内之良资,其加减化裁之药味,可谓攘外之精兵,粮足兵精,焉有不胜之理?!此非欲比美于圣贤,意在明建中、补中、调中之别,下气汤制方愈疾之机理也。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